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而且地震的特点是: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以及震源浅等特点。20世纪以来,我国一共经历了6级以上的地震近800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震本身其实并不致命,致命的是建筑物的倒塌以及山体滑坡、堰塞湖等地震带来的后果,尤其是建筑物倒塌,占据了地震死亡人数的90%左右。那么问题来了,在地震来临时,居住在1楼和居住在顶层的人哪个逃生概率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震之所以会引起建筑物倒塌, 其实是因为共震

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共振现象就是荡秋千,在荡秋千的时候,即使我们用很小的力去推对方,只要和秋千摆动的周期一致,也能够使得秋千越荡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震之所以会引起建筑物倒塌,就是因为建筑物本身也有自己的固有频率,当地震波的震动周期与建筑物的自然震动周期接近或者相同时,此时就会导致建筑物就像荡秋千一样,摆动幅度越来越大,能量也越来越大,当持续较长时间的震动时,就会引发建筑物的倒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低楼层与高楼层的自由振动频率并不一样,建筑物自身的震动周期和其固有的力学特性,以及结构的刚度和质量有关,一般情况下,低矮楼房的固有震动频率较短;而高楼的自由震动周期较长。这也使得它们在面对不同地震时,受到的伤害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是在坚硬的地盘上,地震的震波周期较短,和低矮的房屋自有震动频率相近,这将会导致低矮房屋的变形程度较大。

如果是在普通的地盘上,震波的周期稍微较长,此时中等高度的楼房就会摆动幅度较大;而在松软的地盘上,地震的振波周期较长,和高楼的周期较为接近,所以高楼的摆动幅度较大。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上海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普遍有震感,而低层建筑物和地下基本上无震感。这是因为汶川大地震的地震震级高,但是上海距离震中较远,所以传播到的地震波波长较长,与高层建筑物的自有震动频率较为接近,因此高层建筑物才会有明显感觉,而低层建筑物却没有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我们嘴上说着“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掉”,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依旧希望自己能够在地震中被主角光环笼罩,幸运逃生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住在1楼更为安全,还是住在顶层最为安全呢?

研究发现,从房屋开始晃动到房屋倒塌,只有12秒的反应时间,而这也被称为黄金12秒。居住在1楼的屋主如果能够在12秒内迅速跑往开阔的地面,抱头求生,那么幸存率是非常高的。而顶层的人一般没那么幸运,12秒的时间不足以让他们逃生,从这方面来看,居住在1楼的人生存率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如果1楼的房屋主人没能在12秒内找到安全的地方,他们被建筑物掩埋的概率和顶层是相同的。只不过不同的倒塌方式,会使得不同楼层的幸存率不同。

首先是建筑物高处和低处同时倒塌, 虽然高楼层的人被掩埋的比较浅,但是高楼层的人做功比较多,受到的冲击力比较大;低楼层的人虽然做功比较少,但是被掩埋的较深,解救时也更为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建筑物的建筑质量较好,刚性较强,房屋结构并未解体,而是侧向倒塌,那么高层的人受伤可能比底层的人更为严重。

不过现如今我国对地震频发地区的建筑物有要求,要求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如果建筑物修建时能够做到这个标准,那么无论住在底层还是高层,本质上都很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如果地震真的来临,无论是住在底层还是住在高层,在房屋震动时找好逃生的位置比居住在哪一层更重要。在房屋开始晃动时,如果有能力逃生就尽快逃生,但逃生时千万不要乘坐电梯。

如果来不及逃跑,最好找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地方抱头蹲下,这是因为头部和颈部是你最为重要的部分,在地震时要优先保护好它们。

如果不幸被掩埋,千万不要大声喊叫,而是每隔一段时间敲击周围的钢管,提醒搜救人员你在这里。在此期间一定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