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吹雪

字数:2743,阅读时间:约15分钟

编者按:忠文化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中,“忠”是官员的基本行为准则,直接关系社稷安危。在明末的众多官员里,有投降李自成、张献忠的,有投降满清的。有投降以后又“反正”的,但也有始终忠于明王朝,更有位巾帼女英明知连崇祯都已经殉国,却依然忠于明朝的,她就是唯一被载入正史的女将军:秦良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良玉出生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她行军打仗本领,最早可以追溯到其父秦葵对其进行的针对性教育。在封建社会,普通家庭的女性孩子很少接受教育,即使是大家闺秀,能够“通经史,工词翰”者也寥寥无几,而秦良玉不仅通经史,工词翰,而且“习骑射,究韬略”。其父根据动荡的时局给予孩子文武相结合的教育,为秦良玉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对其“忠”的教育。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历朝历代均强调“忠君”思想的教育。“君”就是皇帝,是仅次于天、地的神。秦良玉出生于大明王朝,自幼接受“忠、孝、贤、德”与“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的熏陶,促成了她的“忠”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3年电影秦良玉剧照(于素秋饰演)

到了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她嫁给石砫(今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宣抚使马千乘。婚后,为了应对时局的复杂变化,秦良玉协助丈夫组建白杆兵。“白杆兵”是一支以白杆长矛为主要武器的部队,是秦良玉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所创制。用结实的白木为杆,长矛矛端有钩,矛末有环。作战时,形成“杆索”,悬崖峭壁瞬间可攀,特别适于山区作战。此外,秦良玉还训练一支500名妇女组成的亲兵,被视为白杆兵中的精锐部队。万历四十一年(1613),马千乘去世,按子幼妻袭职的旧例,秦良玉承袭宣抚使之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史料看,在秦良玉一生之中,主要突出的军事事迹其一是两次平定土司叛乱;其二是与后金辽东大战;其三是与张献忠为首的农民军对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杰秦良玉演义(1985年出版)

1.从讨杨应龙 万历二十六年,杨应龙造反。秦良玉随夫出征。次年正月初二,秦良玉夫妇击破叛军的偷袭,并顺势攻入叛军老巢,连续攻破金筑等7寨。在破娄山一战中,秦良玉所率白杆兵突入敌军后方,令其猝不及防,大部队乘机掩杀,一举攻克娄山关,继而攻陷敌军据点播州海龙固。战后论功行赏,总督李化龙大赞秦良玉机智英勇,赠“女中丈夫”银牌一面。秦良玉夫妇及白杆兵威名远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应龙建海龙囤图

2.援辽与勤王 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包围沈阳,朝廷征调军队援辽。秦良玉派遣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军前去增援。第二年,浑河之战,邦屏战死,民屏得以突围。秦良玉听闻后,亲自统兵三千,直抵山海关驻防,由于秦良玉与别部明军在辽东各地的坚守以后,清军也不得不改道长城入塞。崇祯三年(1630年),后金占领永平四城,秦良玉奉召勤王,出家财济饷。崇祯皇帝平台赐诗,表彰良玉功勋。3.奋勇平奢乱 天启元年(1621 年),永宁(今四川叙永)宣抚使奢崇明叛乱。秦良玉奉命参与平奢战争。奢崇明派人携重金与秦良玉联络,想请她共同举兵。秦良玉大怒,当即斩了来人,并立即发兵平叛。由于部分土司收受了叛军的贿赂,多持观望态度,而秦良玉率兵奋勇直前。白杆兵突抵重庆南坪关,断了叛军后路,又突袭驻长江、嘉陵江上的叛军水军,尽焚其舟,攻下重庆。之后,秦良玉赶赴成都,与其他平叛军队共同击毁叛军势力。4.抗拒农民军 崇祯七年(1634 年)二月,张献忠攻破夔州(今重庆奉节),切断四川、湖北两省交通。秦良玉从石赵翔宇砫带领白杆兵前往阻截,迫使义军放弃夔州,退走湖广。崇祯十三年(1640 年),罗汝才等复犯夔州,听说秦良玉再次出战,夺路而走。在巫山,两军短兵相接,秦良玉大获全胜。罗汝才退守大宁(今重庆巫溪),张献忠前来支援,两军合力再次进攻。由于明军督师杨嗣昌险恶用心,四川巡抚邵捷春文弱不谙军事。张献忠利用官兵的矛盾,抓住有利战机,大败明军,秦良玉部也遭受重创。从此,秦良玉退守石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天福染织厂美女秦良玉将军图老商标

根据这些战例来看,虽然在多次战争中,秦良玉都是配角,却立下赫赫战功。从讨伐杨应龙叛乱之战来看,秦良玉与丈夫作为平叛队伍中的一支,其部仅有三千五百余人。秦良玉在这次平叛中表现英勇获得“南川路战功第一”的荣誉称号。这对刚刚出仕的秦良玉来说,能获此殊荣也是难能可贵的。万历四十七年,明倾全国之兵云集辽沈,总兵力应不下十多万人,在萨尔浒与清鏖战。结果惨败于清,举国震动。朝廷随即调永顺、保靖、石砫、酉阳各土司兵赴辽阳。秦良玉积极援辽,共派遣军队六千五百人(第一次三千人,续调三千五百人),而援辽各路军队不下十余万人。秦良玉在这次战役中仍以配角的身份出现。虽然如此,白杆兵表现英勇,秦良玉兄长秦邦屏血洒浑河,光荣就义。秦良玉也在扼守山海关时作出突出贡献。秦良玉历经明末几代皇帝,虽封赏不断,但终未遇明君。在这一缺乏明君的战乱年代,注定秦良玉的悲情人生,即其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却没有了却君王天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说《秦良玉》(贝锦三夫著)

秦良玉及其功绩被载入《明史》,这是其“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最浓重的一笔,作为地方上的一名女性土司,被载入正史,这是绝无仅有的。秦良玉之所以获得后世史官的青睐,不仅是因为其立下的汗马功劳,更重要的原因是其一生忠于明室,矢志不渝。尤其是秦良玉变卖家产,自筹军饷,万里勤王的事迹,崇祯皇帝甚为感动,平台召见,即席赐诗四首,表彰其功,并发出“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的感慨。但是秦良玉的整个家族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明史》、《石砫厅志》、《补辑石砫厅志》、《马氏家乘》、《秦氏家乘》有关记载来看,在辽东战场其兄秦邦屏和秦邦翰战死,子马祥麟受伤;在平定土司奢崇明的叛乱时,弟民屏又捐躯沙场,民屏子佐明、祚明皆重伤;在与农民军作战过程中,子马祥麟、儿媳张凤仪相继遇难。明朝灭亡后,秦良玉“闻李自成陷北京,庄烈帝殉国,良玉擗踊号泣,气绝者再。旋更衰麻哭临万寿宫,哀动三军,纷纷雨泣。”临死前曾泣:“老妇朽骨余生,先皇帝恩赐,其敢不负弩前驱,以报万一。”说完后呕吐而亡。据当地传说,秦良玉性格刚烈,老年后至死不下“玉音楼”,不踏清土一步。秦良玉去世后,埋葬在石砫城东十五里的回龙山。在回龙山茂密苍松的掩映下,有两座秦良玉墓。一为“东墓”,一为“西墓”,两墓相距数十米。东墓为官墓,专用于政府官员祭祀;西墓为私墓,用于家族祭祀。两墓均坐南朝北,面向北京,隐喻秦良玉誓死效忠明室。东墓碑题:“明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四川等处地方提督汉土官兵总兵官挂镇东将军印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忠贞侯贞素秦太君墓。”之所以封号这么长是因为南明对秦良玉有多次加封,以期实现光复明朝的诉求。虽然“忠贞侯”为南明赐封,清朝史官未能予以承认,但是,秦良玉一生,官封“忠贞侯”也是名之所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忠贞侯秦良玉传奇》(作者田应良)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内容。主编原廓、作者吹雪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