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随着社会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现如今已经愈发往“线上”的方式转变了。最常见的就是诸如QQ、微信以及其他类似软件的流行,人们往往只要动一动手指,就能够达到社交的目的。

这些软件除了能够在线聊天之外,往往还具有一个功能,就是类似于发布朋友圈这种的社交平台功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晒出自己的心情或者是PO出自己的照片,让自己的交际圈子中的好友们看到自己最近的状况。

渐渐地,人们开始注重朋友圈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审视朋友圈来猜测一个人的性格,以及围绕着性格而存在的诸多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当不久之前微信官方推出了朋友圈限时查看功能之后,很多人在第一时间就对自己的朋友圈时限进行了改动,有的人是只允许好友看三天内的状态,有的人是一周,有的则是一个月……

也许你也发现了这一变化,甚至自己也是其中之一。那么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心理学家认为,我们应该恭喜那些从不发朋友圈的人。

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在心理学领域当中,存在一个名为“自我价值感”(Sense of self-worth)的概念,这一概念是对于个体对于自己价值的一种感知,许多人对此都是没有什么认识的。很多人都只能通过外人对于自己的评价来形成这种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很多人便将朋友圈当成了这样的一个场所,将自己刚买的名牌产品、新衣新包、旅游动态等发在朋友圈当中,其实意在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

渐渐地,人们会通过社交媒体来为自己树立一个“人设”:生活优越、热爱旅游、学习认真等等,各种积极地、想要在别人眼中成为的样子,都被慢慢的塑造出来。

然而,一个真正对于自己能力自信,心中了解自己价值的人是不会通过这种方式来为自己塑造“社交形象”的,因为他们的价值不需要通过别人的夸赞和肯定来达到,他们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既不会因为他人的消极评价而难过,也不会因为他人的赞扬而开心。

自我分化程度

穆雷·鲍文(Murray Bowen)是家庭心理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他最先提出了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 of self)的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鲍文认为,自我分化可以帮助个体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的能够清晰分辨出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边界,即在社会生活当中,是否真的有能力忽视外界的看法,坚持自己的想法。

那些从来不发朋友圈的人就属于这种性格,他们一方面不会因为不在社交软件当中与朋友互动,就影响与其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他们也不会轻易地因为一些社交网络上的动态而在内心产生波澜。

所以借用之前的自我分化概念,一个人自我分化的程度越高,在社会生活当中就越能够通过对于自己的掌握而过得游刃有余,同时也会因为尊重他人的界限而获得更好的人缘。

在鲍文看来,对于那些自我分化程度比较高的人而言,社会生活当中彼此之间的边界是清晰可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他们会十分明确自己的底线,不会做一些不好的事,一方面他们也会十分尊重他人的底线,不会因为自己的一些需求就让他人感觉到不适。

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他们将自己的生活作为一种比较私人的事情,而社会交往平台是一种公共的空间,这样的一种交汇会使得他们感觉到不适,从而影响自己的生活。

所以尽管他们也有分享自己生活的需求,但是他们会通过线下会晤以及私聊等方式来分享,因为这种方式在他们看来也是比较私人的。

但是由于他们对于这些界限的坚守,有时也会让身边的人因此感到不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人终究还是群体生物,免不了在集体中生活,他们的性格多少有一些“不合群”,这导致他们有时候会显得有些挣扎。

总而言之,那些从不发朋友圈的人尽管看上去有一些“高冷”,但是他们的行为是十分符合其自己内心当中标准的。生活属于他们自己,而不是靠别人的评价来生活。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