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三傻大闹宝莱坞》

作者:拙荆

本号原创

文科考试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主观题改卷原则,即“答对给分、答错不扣分”。很多学生拿到试卷就急不可待地大写特写,相关的、不怎么相关的、几乎完全不相关的,只要想到了就一股脑写上,反正“答对给分、答错不扣分”。

真正反映学生能力的当然是准确理解题意、区分对错、把握相关程度、以有条理的方式组织论述,而不是乱七八糟写一堆,对的错的都在里面,让老师找关键词给分。

很多学生把这套逻辑也带到了面试中,听题目不求甚解乃至确实没法理解,就听几个关键词,然后乱七八糟讲一大堆相关的不相关的,抓紧时间尽可能多地吐词,认为说得越多,触碰到“给分点”的可能越大。于是答非所问、语无伦次,基本就是闭着眼睛使劲机械搜索大脑,然后拼命背诵,简直把脑力活干成了体力活,给人的观感十分糟糕。

特别有趣的是,这些学生在拼命背诵时老师往往都很难打断,他已经进入了一种大脑超负荷运转、各种感官屏蔽外界信息的单纯输出状态了。

与之类似,一些喜欢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的学生说话往往带着辩论腔、演讲腔、主持腔,呈现给人的不是理性思考的状态,而是一种修辞输出。

想和说确实是分不开的,说的状态会反映想的状态。有理性思考能力的人说话应该是全剧在胸、不急不缓、能随时能停下来回应别人的问题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头脑中只有机械零散的信息、急着把好不容易想起来的知识点背诵出来,没法应付灵活的追问,乃至在感官层面没法注意提问者的声音。

面试的基本功能是观察下无法在笔试中反映的素质,特别是要判断学生是死读教科书的做题家还是泛读书、爱思考的好苗子。但现在,各种考核都越来越指标化、“科学化”,打分的项目越来越细、标准越来越机械,而老师为了安全也往往乐于“按规矩办事”,哪怕心里知道有些学生只是背功好。

文科被人看不起很大程度上要怪这套给分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