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月11日,比亚迪DM-i超级混动在深圳发布。这一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具备快、省、静、顺、绿五大优势,立刻引发众人关注。本月初,秦PLUS DM-i打头阵后市场供不应求。据比亚迪高层介绍,多数消费者等车时间需要2个月,可见其受欢迎度。如今,宽体超混SUV宋PLUS DM-i登陆市场,将再次治愈选择困难症的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25日,全球首款宽体超混SUV比亚迪宋PLUS DM-i领航上市!新车共推出两个版本四款车型,补贴后价格区间为14.68万元-16.98万元。该车提供新能源专属6年或15万公里整车质保,首任车主(非运营)三电终身质保等尊享礼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PLUS DM-i此次推出了两种续航版本,在新能源市场和燃油车市场全面发力。其中51公里版本搭载了容量8.3kWh的DM-i超级混动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亏电状态下百公里综合油耗低至4.4升,超低油耗完全可以当燃油车使用。110公里版本搭载的电池容量为18.3kWh,长续航更适合作为纯电动车使用,并支持18kW直流快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个人认为,51公里尊荣版是性价比最高的车型,续航、配置都能满足多数消费者所需。需要指出的是,宋PLUS DM-i完全不用改变消费者的驾驶习惯。电量充足时,宋PLUS DM-i就是一台纯电动车。在电量不足时,宋PLUS DM-i就是一台超低油耗的混合动力车。市区行驶,有99%的工况用电机进行驱动,有81%的工况发动机处于熄火状态;高速行驶,以并联直驱为主,发动机在高效区间驱动,简化了能量传递环节,实现超高效率和超低油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全球首款搭载DM-i超级混动技术的SUV车型,宋PLUS DM-i以电为主,让电成为“主角”,同样拥有拥有“快、省、静、顺、绿”五大优势。

快:新车采用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匹配EHS电混系统,最大综合功率173千瓦,110公里版本百公里加速仅需7.9秒,媲美2.0T燃油车动力。

省:城市通勤可油可电,综合续航里程高达1200公里,充电无忧且续航无焦虑。

静:电动车的静谧性已经得到验证,宋PLUS DM-i同样如此。加上NVH调教,全系标配前排及前风挡双层隔音隔热玻璃、声学包等,更加静谧。

顺:用车体验无限接近于纯电动车,开起来平顺舒适无顿挫。

绿:全车系均可上新能源牌照,享受免购置税、不限行等,畅行无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誉为“燃油轿车颠覆者”的比亚迪秦PLUS DM-i已经展现了比亚迪的新能源专属设计和领先智能科技,宋PLUS DM-i很好的延续了这一优势。其采用八面龙吟的前脸设计,大嘴式格栅配合与汉同源的“龙须”造型,极具视觉张力。长4705/宽1890/高1680毫米,轴距达2765毫米,宽体低趴。车内,多层悬浮式设计、全新设计的日蚀蓝+苍穹灰新能源专属配色、全包裹舒适减压座椅,更清新又舒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配置上,宋PLUS DM-i同样是降维打击。全系标配12.8 英寸8 核自适应旋转悬浮Pad、12.3 英寸液晶显示屏、手机NFC 车钥匙、Dirac 9 扬声器智能音乐座舱、360°高清全息透明影像、前排及前风挡双层隔音隔热玻璃、OTA 远程升级、VTOL 220V电源输出、移动电站功能等,真正实现有温度又智能。安全上,DM-i超级混动专用刀片电池,采用全球首创脉冲自加热和全球领先冷媒直冷技术,实现超长寿命和可靠安全双保障。ACC-S&G停走型全速自适应巡航系统、CSC弯道速度控制系统、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AEB-CCR自动紧急制动系统、LKS主动式车道保持系统等20多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全方位守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宋PLUS DM-i的加入,比亚迪宋家族也将如虎添翼。宋全系去年累计销量超过20万辆,总销量超过85万辆,是比亚迪的当家花旦。宋PLUS DM-i全面颠覆传统混动车型的认知,开启SUV市场新蓝海,助推销量再上一层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唯有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向着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进军。“在发布会期间,想到最近一直学习的这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的确,曾几何时,我们一直羡慕跨国车企先进的混动技术。这些年,自主品牌强势崛起,比亚迪的超级混动技术让我们惊叹其实力,也感叹自主的进步。真切希望,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成为颠覆者,让我们拥有了自己的“王炸”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