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署。事后,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将军心情十分低落,在面对媒体时沮丧的说道:“我是第一个同意停战但没有胜利的美国指挥官。”

在这场战争开始时,几乎没有人看好志愿军,认为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一穷二白,根本不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对手。

要知道,当时的美军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最高效的海陆空协同作战经验。1950年,美国全年的钢铁产量高达8700万吨,而中国只有60万吨,甚至连一辆坦克都造不出来。

但志愿军就是依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由坦克、军舰、飞机组成的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美军,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志愿军取胜的关键,就是保家卫国的决心和钢铁般的意志,这也是一支军队最宝贵的东西,是武器装备无法取代的。就好比上甘岭战役,现代人用电脑上的战争模拟器来推演这场战斗,结果都是美军胜利,而现实中却是志愿军赢了,因为电脑无法计算出志愿军不畏牺牲的顽强斗志。

美国著名的记者大卫·哈伯斯塔姆曾出版过一本名为《最寒冷的冬天》的纪实书籍,为寻找美军失败的真实原因,他走访了100多个健在的美国老兵,从他们口中获取了最直接,最真实的战场场景。

一位老兵对大卫说过:冰天雪地的朝鲜,美军士兵最害怕的武器不是破旧的步枪,也不是那些小口径的火炮,他们真正惧怕的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武器,因为只要它一出现,中国志愿军战士就会像发了疯的一样冲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老兵口中所说的“从未见过的武器”,就是志愿军特有的军号。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军号并非武器,因为它不能直接对敌人造成杀伤。它的作用是鼓舞士气,传递冲锋信号。而在朝鲜战场上,让美军和联合国军感到恐惧的,恰恰是志愿军长盛不衰的士气和一往无前的冲锋。

在战场上,很多敌军都患上了“军号恐惧症”,只要听到志愿军的冲锋号声,就变得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在第三次战役中,被志愿军打怕了的南朝鲜军队,一听到志愿军的冲锋号,一枪没放,立刻放弃阵地全军逃跑了,直接导致了李奇微坚守汉城的计划落空,让志愿军轻易的攻占了汉城。

为此李奇微评价南朝鲜军说:“对北朝鲜人民军,他们还能一战,但一听到志愿军的军号声,那他们会毫不犹豫立刻掉头逃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不仅南朝鲜军队害怕志愿军的冲锋号,美军和联合国军同样患上了“军号恐惧症”。“

志愿军战士在冲锋号响起后,会不顾一切向前疯狂进攻,好似不惧死亡,直至攻占敌人阵地为止。”这种场面往往会击溃美军士兵最后的心理防线和战斗意志,导致不可逆转的溃败。

一些曾经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直至今日,仍会在梦中被志愿军的冲锋号声所惊醒。所以在美军中,志愿军的冲锋号也被称作是“恐怖的魔笛”。

不仅士兵对冲锋号心生畏惧,就连美军的最高指挥官李奇微,也被冲锋号和志愿军表现出的勇气所折服。

他在回忆录中写到:“这是一种铜制的乐器,能发出一种特别刺耳的声音。在战场上……只要它一响起,中国的军队就像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的扑向我军,每当这时,我军总被打得如潮水般溃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51年1月开始的第三次战役中,志愿军第39军347团7连,利用一支小小的军号,战胜了号称精锐的英军来复枪营,将军号在战斗中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当时7连负责驻守釜谷里南山阵地,抵挡号称精锐的英军来复枪营。最开始,装备精良的英军并没有将志愿军一个连放在眼里,他们依靠猛烈的炮火,对我军阵地连续发起了数次猛攻,都被7连战士英勇的击退了。

虽然打退了英军,但7连同样伤亡惨重,在英军发起最后一波攻势时,全连只剩下7个人。面对逐渐逼近的英军,弹尽粮绝的7名志愿军战士无一人退缩,司号员吹响了冲锋号,他们决心向英军发起最后的冲锋,以死捍卫阵地。

当冲锋号的声音响彻山谷时,正在进攻的英军完全傻眼了,以为阵地上还有志愿军的大部队,马上就要向他们发起冲锋了。于是号称精锐的英军来复枪营开始后撤,并最终演化成溃败。随后,及时赶到的志愿军增援部队,乘胜追击,重创了来复枪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这把吓退英军的军号,被当做抗美援朝战争的珍贵文物,珍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供后人瞻仰。

结束语:

战场是物质的较量,更是意志的较量。

志愿军之所以能够打败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依靠的就是钢铁一般的意志。而军号,就是激发这种意识的最好“武器”,是志愿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秘密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