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正是生产企业全面开工的季节,然而部分生产企业却因为没有稳定的饱和工业蒸汽供应,不得不面临停产的窘境。

山东一新型造纸厂,规划中的扩建项目迟迟没有动工,就是因为找不到热源。上燃煤锅炉不允许,烧天然气烧不起。

同样在河南、河北和江苏等地,也出现了部分高耗能企业,因为找不到稳定的热源,工厂一直处于停工状态,有的甚至是大门紧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调查,这些企业之所以找不到热源,最关键的原因是当地政府在环保政策的高压下,不得不强行关停企业自备的燃煤锅炉或者是自备电厂。

由于自备动力站被关停,当地又没有电厂提供集中供热,导致生产线开动不起来,企业不得不寻找其他热源替代。

而为了解决煤电去产能后,给生产企业造成的生产困难,国家曾推动煤改电、煤改气,替代燃煤锅炉,保障企业正常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煤改电和煤改气成本太高,而且天然气供应本身就紧张,很多企业上了天然气项目后,项目建成就面临气荒停产。

很显然,主管部门在强行推动去煤减碳,关停燃煤锅炉和部分电厂的决策中,并没有实际考虑到生产企业用能的根本需求。

为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关停燃煤锅炉降低碳排放、推动能源转型没有问题,但是煤电去产能要建立在工业生产稳定的基础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规模关停燃煤电厂和企业自备燃煤锅炉之前,要制定完善可行的能源替代计划,否则煤电去产能将致使企业陷入经营危机。

某生产企业一年的毛收入3个多亿,但是每年的用电和用热成本就占了55%。由此可见,电和热对高耗能企业的生产有多重要。

以上生产企业的耗能成本,还是基于煤电提供动力基础上计算的。如果按照煤改电和煤改气来,成本还将倍增,企业只能是停产了。

有人说能源转型倒逼制造业升级,但是现实情况是企业要生产、工人要吃饭。就怕能源转型走歪路,结果导致生产企业哀鸿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