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中产家庭的教育追求越来越高,海淀家长都快成帝都的吉祥物了。

很多人看到海淀鸡娃战心情就很复杂,一面焦虑一面好奇,尤其是身处二三四线小城的父母,从根源反省,觉得自己这教育起点就败了,余生绝望。

这不对。

要知道,中国每年高考生有900多万,北京考生也就5万,再下沉到海淀,数据显示2020年高考人数也就1万2

而这几年大学本科录取率平均40%-50%,算下来至少每年有400多万高考生可以读大学本科。海淀这1万多考生,也就粗粗占了大学本科人数的千分之2.5,根本伤不到大部队的筋骨。

除非,你的焦虑来源于对清北的渴望,海淀家长才会成为你的竞争对象。否则根本就不在一个教育赛道,可以跟他们学教育策略和鸡娃技术,完全没必要和他们比较。

而且,就算是在北京,也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海淀家长,有资格成为海淀家长。带着鸡娃的梦想搬进海淀,和想饶了自己逃离海淀的,都不少。

家长为教育忙忙碌碌,总让我想到一个比喻:北京的教育高地是一座座围城,城里的人有的想出去,城外的人有的想进去

那到底什么人,可以在帝都最顶尖的学区里如鱼得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淀家长,大概是中国最热衷教育的一群人。

想成为海淀家长没有秘密,就是要在鸡娃的道路上,永远先人一步:考最难的试,鸡耐鸡的娃。他们不相信鸡娃的捷径,只相信加倍的努力才配得上回报。

曾经有个朋友让我介绍英语辅导班,她看了课程后直接说,你的这个外教是很不错,但是一周三次英文课,班级进度实在慢!慢!慢!她给娃制定的计划是三年级之前考PET,小学毕业过CAE,这个效率不可能。(不建议抄作业,小学拿CAE当英文目标必要性不大)

买最全的资料,参加各类杯赛,数学从国内刷到新加坡,高思到门萨;KET已经满足不了鸡娃家长的需要,小学PET快成了海淀家长衡量英文娃英文水平的标配。

但并不是只要有一颗鸡娃的心,就能当一名海淀家长。想要在海淀区当家长还是有很多门槛:

首先,要有钱。

有钱上课外班。全国平均家庭的教育投入是一年两万,到了海淀家长这里,一年撑死够报两门课,还不含寒暑假。

之前视频里提到暑假报班4万8的海淀家长不在少数,想要在这条鸡娃的道路上厮杀,节衣缩食吃咸菜也要万贯家财投入教育,这就是海淀家长的觉悟。初期投入一年10万起,初高中可能要奔着20万了。

其次,要有闲。

想做海淀家长,光有钱报班是不足够的。至少爹妈俩人中一个得闲,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之中。

给孩子从小攒简历、精心研究各类教育资源,关注点招信息、对海淀升学政策如数家珍。不仅送娃去课外班,还要后排旁听记笔记陪读课外班。

所以你会发现,海淀家长盛产教育大V,边鸡娃边做输出。海淀的娃读书未必十二年一贯,海淀家长鸡娃的路绝对是十二年一贯。

想做海淀家长,光有钱有闲还是不足够的,还要有学识。

北京的海淀,聚集着全国一流的大学、互联网最有名的大厂,海淀家长的主要成分高知高学历高智商,众多211人才,这群人不是享受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红利,就是海外教育的海归。

之前在海妇幼遇到过一个妈妈,医药学博士刚毕业,正准备在北京安家,她的思路就是“宁买北航60平的房不住北清路120的屋”。海淀家长重视自己在教育上的金钱和时间的投入,不遗余力。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得一个智商高或耐鸡的娃。

因为买学区房想进六小强,那是全北京的牛娃,学霸学神随手能抓一把。换房进海淀的家长,目标清北、保底211,精研坑班、杯赛、超常儿童训练营,三岁设个小目标,都是要冲刺人大附早早培。

所以,孩子不耐鸡读书不算拔尖,就不要去海淀受虐了。家长辛苦,孩子难受,花钱花时间还要当鸡娃的炮灰,精神最后都要垮掉。

这两年,不少人选择逃离海淀,找到了一条更适合孩子的路。这是对的,教育核心在“适配“,什么样的娃走什么样的路,顺水推舟才是高性价的教育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凭借十足的佛系,就能当个西城家长,这是不对的。

因为这些人只看见了西城好学校遍地,是京城教育最高地,没看见西城有最多的机关单位,也有全京城最贵的学区房

西城家长不谈鸡娃,因为在这里,教育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是经济实力和资源的暗战。

从家长的成分就可以看清这一点。

西城家长大部分是公务员,这部分人群到底有多大呢?

有网友曾拿月坛片区的学校举例,周围被发改委、广电局、总工会、财政部、海洋局、贸促会环绕,部门骨干都是40岁左右的娃爹娃妈

还有一小部分西城家长,是创下三小时3000万买房的CBD新贵。他们大多自鸡成才,名校毕业,事业有成。

他们特别重视名校标签,因此甘心倾家荡产,吃苦受罪也要为娃搬进西城。目标清晰就是为了奔向清北,在北京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里分一杯羹。

要说这些人不在乎娃的教育,上千万花下去就为了仰望一下西城高地?谁信啊!

所以,再看“西城拼爹,海淀拼娃”这句话,是不是感觉不一样了?

这句话就跟佛系鸡血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是单纯地在说教育的起点大家不同而已啊…

而且有一点,西城比海淀特色校多,这是真的。毕竟核心老城区,各大机关单位驻地,资源真的多。

所以西城小学入学第一天,不是发书本是分乐器,一个班专攻一个乐器项,让孩子人人都有个特长。什么大小提琴萨克斯,古筝琵琶拉二胡,素鸡花样特别多…

功课跟上大部队,高考就不会太差。因为要跟上大部队,需要家长创造环境、孩子勤奋努力,这些东西从来不显山露水,以至于西城孩子读书的努力被忽视,反而被外界看成在好学校里躺赢人生。

讲真,哪里有轻易躺赢的人生?

你看看四中考卷就知道了,初一语数外随便一科拿出来,你要是能轻松拿到及格分,那都是家长中的翘楚,辅导路上的战斗机

想要成为西城家长,有房有户口,这个是必须的。家庭一般就还需娃强悍,有钱有资源搞素鸡项,才有机会从西城这个北京教育高地上占到一席之地。

当然,如果图到西城观光读个书,那就什么也不说了,有钱可以任性;但如果要奔清北,家长有钱没时间,又不想在择校上太折腾,是比较适合选西城读书。

西城顶级四大校为教育保底:北京四中、北师大实验,八中和三帆。从八少八素的选拔,理科钱学森班、师大附中人文实验班,名校没有一个是吃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觉得东城是一个教育神秘地带,有没有?

你看,在帝都谈教育,大V家长都言必称东西海…但是热搜上,见过西城的学区房,海淀的家长,想想东城教育都有啥呢?能说出个一二三吗?

恕我不能。

海淀六小强,西城四金刚,东城好像一直是在三大学区里打酱油的。

除了东城有名的史家胡同小学,鸟巢开运动会,贝克汉姆来访校。

西城家长自称佛系多,再多也没有东城多,这是真的。因为在东城区上学很多是老北京,这群人的特点是“不差钱”。

东城和西城很像,有一堆大国企和公务员,五环外民企上班过去,一样被鄙视的。

这群家长对清北没有执念,看着两年北京各区录取率就知道,东城排第三,名校人数是西城和海淀的三分之一

他们对娃的要求也是“奥数爱学不学,钢琴爱上不上”,反正以后路怎么走都能选。

东城的适配性确实好,遇到耐鸡的娃,卖房换海淀走鸡血道路可以;

遇到普娃,多学点才艺傍身以后出国也行;就算什么都不想,平平淡淡地在东城毕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对东城家长来说,教育选择从来就不是问题。连小升初划片,没有名校必进兜底他们都不在意,你说还能介意个啥?

他们的教育心态都是“走走看”,再不济的孩子,家长也有办法给娃兜底。

在东城区还有一群对进史家小学特别有执念的爹妈。过去几年,经常遇到这些有执念的人,都是学校的真爱粉,非史家不读。

他们不考虑西城学区房保值名校多,也不考虑海淀鸡娃氛围强,更没有考虑小升初划片的风险,感觉就是喜欢这种开个运动会都要放礼花炮的调性?

不是的,有个妈妈说了,她图的是这所学校语文、数学都教得好…

我一直都觉得名校家长奋斗感强烈、自带段子,但发现在东城区当家长的人,似乎真的不怎么焦虑孩子报班的问题

他们表现出来的佛系养娃的感觉,确实挺到位的:是能线下绝对不上线,鸡娃主要鸡英语课,自组小班聘请老师,没有挑选辅导机构的麻烦。

在家长群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围观打酱油,购物街买货的时候才冒个泡,问问群友能收什么便宜货。也偶尔给大家分享下娃的学习进展,但基本会被一笑带过。

想成为东城家长,需要有京籍、对清北没要求,心态稳定;不想鸡娃只想佛系,小升初都不在意,娃牛不牛纯靠天意;

他们甚至没想好未来走哪天道路,反正英语搞好最重要

撸完东西海三大区,真心觉得当顶尖学区的家长不容易。但你想要求教育高质量,就必须跨过学校高门槛。

从这个角度来说,非京籍的教育压力是巨大的,东西城区基本可以放弃,海淀鸡娃路线还可以试着走一走,万一家里的娃智商爆表、才华出众呢?

更多的出路,可能还是鸡娃先自鸡。像流调里的顺义爸爸一样,30岁清华考研兢兢业业,就算不能拿到北京户口,教育路上辅导功课,也算为娃做贡献了。

世上没有了不起的学区,只有了不起的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