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讲的主角,

虽然是“货拉拉坠车案”当中的受害者,

但本文却和“坠车案”毫无关系。

这起让人颇为惋惜的案件,

在真相水落石出的那一刻,

就注定了会演变成男女对立的局面。

在这些争吵声中,有的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甚至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利用人肉搜索,

将死去的女孩网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段时间的“货拉拉坠车案”,曾引发了无数网友们的探讨和争论,当初也写了一篇文章,来详细阐述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本以为,当真相水落石出的那一刻,所有的争吵、纷争都会戛然而止,但是让我意想不到的却是愈演愈烈。

看着那篇文章的后台留言,觉得太过魔幻,几乎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观点,但相同的是,都在为自己觉得“正义”的一方伸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货拉拉司机周某还是坠车女孩车某,谁才是真正的“冤屈”,已经不想太多的讨论,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后续的事情让我大吃一惊,原本以为网上的争论,是有限度的,但是事实证明他们似乎永远没有下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某乎上一个问题吸引了我的注意:“如何看待网传长沙货拉拉意外身亡女生23岁就月薪两万?”。

刚开始我很好奇,一个“坠车案”怎么走的越来越偏,开始讨论女孩的月薪多少?当我打开后却发现,置顶的答案已经将女孩人肉的体无完肤。

这些人的目标和其他网友不一样,不是关于案件当中的种种细节,而是针对女孩月薪两万的工作进行深扒。

在这群“福尔摩斯”的调查中,他们得出结论认为女孩从事的职业,并不是所谓的“互联网人事”,而是不正当的“网红陪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拿出了种种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甚至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个答主的分析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猜想和结论,他认为这件事情之所以引人关注,并不是事件本身引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是女孩家人的故意炒作,目的是为了更多的赔偿,通过公布的细节,他认为女孩家人故意利用女孩的死,营造她完美无缺的形象,导致更多人关注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他根据女孩的工作提出了疑问,认为在长沙这种城市,HR并不会拿到如此高的薪酬,对此他罗列出来了种种“证据”。

他根据女孩的聊天截图,拿出了所谓的“证据”,在聊天截图当中,女孩在和朋友的对话中,出现了“私奔到月球”这个网络平台的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他又调查了女孩所在的公司,查到了这家公司是一个专门打造网红的互联网MCN,并且这家公司的老板还是女孩的亲叔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根据自己的人肉搜索断定,这个女孩在这样的公司里,担任所谓的HR其实只是一个幌子,女孩自己也涉及“陪聊”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不光是“陪聊”那么简单,女孩所招聘的对象就是那些从事“网红陪聊”的主播,自己再从主播的礼物当中抽成。

根据这些结果他的“阴谋论”出现了,答主认为“坠车案”之所以会引起那么大反响和舆论,是因为这个互联公司从中作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意营造出来女孩独立自主、高薪高知、人美心善的表象,实则女孩无论是颜值还是工作,都存在着不小的瑕疵。

我完完整整一字不落的看完了他的回答,更可怕的是支持他这种行为的人,并不在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很明显就可以看出来这个答主的立场,他自己也承认是想帮司机伸冤,这也是这起案件除了本身外,最引人瞩目的原因之一。

在这个问题的下方评论区,更是堪称群魔乱舞,不少“福尔摩斯”又根据答主的人肉搜索得出来的结果进行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人称女孩是“鸡头”,有的人说女孩很有可能偷税漏税,,甚至还有人说她从事的职业是“MMC”。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到如今女孩已经去世,我不知道现在再来讨论有什么意义,这样依靠人肉搜索得来的解决有什么意义,这样的回答又有什么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况且这些人肉搜索得来的信息,无论女孩从事什么职业,HR也好网络主播也好,本就和“坠车案”本身毫无关系,只会加重双方之间的矛盾。

所有的争论,都早已经在双方的唇枪舌剑中跑偏,既然女孩已经离开了人世,我们放过她不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男女对立”作为老生常谈的话题,一直都处在舆论漩涡的最中心,这一次“坠车案”就逐渐演变成了“男女对立”的主战场。

在女性用户偏多的豆瓣、微博,在男性用户偏多的知乎、贴吧,人们似乎都在以各种方式,声援着各自的“受害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表面来看,这些人都在为自己认为对的一方伸冤、辩白,实则无论最后是什么结果,他们丝毫都不关心。

他们在乎的,不是司机周某到底冤不冤,也不是女孩车某是对是错。

他们在乎的,在“男女对立”这场大战中,自己能不能赢而已......

相关报道

货拉拉女孩跳车事件真相大白!司机被捕,竟有这么多人同情他?

1

货拉拉女孩跳车事件,终于真相大白。

就在今天,长沙高新区公安分局公布调查结果,公安机关以“涉嫌过失致人死亡”对货拉拉司机周某春进行刑拘,今天检方批准逮捕。

官方的调查结果写的非常详尽,经过是这样:

女孩车某某先后15次将货物搬上车,司机周某春等待了34分钟,并多次催促,车某某没有理会。

在行驶途中,司机又一次提出是否需要卸货搬运服务,言下之意就是你愿不愿意加钱?女孩拒绝。

在行驶途中,司机使用货拉拉app又抢下一个订单,随即更改行驶路线,女孩两次提出车辆偏航,司机先是没有理会,然后恶语相向。

等到车辆再次出现两次偏航时,女孩要求停车,司机没有理会,这时候女孩起身离开座位,并将身体伸出车窗外,这时候司机都没有停车,仅仅是减速,然后女孩跳车,司机拨打120。

一条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2

一场悲剧,两种骂声。

这份调查报告一发,网上舆论两极分化,骂女孩抠门“不懂事”的不少,他们说司机纯属倒霉,希望能无罪辩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骂司机的也很多,他们说司机不按规矩办事,为什么偏航?为什么不停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上述评论的点赞数,不相上下,这是很罕见的现象。

恕我直言,这两种声音在我看来,都太过浅薄。

就像我第一次写这件事时提到的:不管司机有没有问题,货拉拉都改整改了。

3

退到更高维度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认为是两个原因导致,第一,就是行业不够规范。这和第二个原因互成因果:我们中国,是人情社会。

人情社会的背后,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潜规则,比如货拉拉司机,在评论区同情他的,甚至觉得他没错的人,大多都是年纪稍大,有过社会经历,接受过几年社会毒打,熟知社会“潜规则”的人。

大晚上拉货,干等你近40分钟,一毛钱不给?想要多挣点钱,想要多接两单,生活不易,这样做有错吗?

从人情社会的角度来看,这是人之常情,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正说明这个同城货运这个行业不够规范。

为什么司机会有这种想法?因为他觉得自己挣钱不够多,自己的利益被平台分走大半,大半夜给人搬家,干等近40分钟,才收51块?

另一方面平台又对司机没有足够有力的控制能力,对于服务态度,服务流程的监管,几乎为零。

反观另一个大平台滴滴,现在一家独大,司机几乎没有议价能力,服务经过几轮刑事案件、社会舆论的洗礼,已经高度规范。作为用户,你甚至不需要和司机产生多余的对话。上车,“你好”,“请问是xxxx尾号用户吗?”,按照平台规划的行程驾驶,“再见”,下车,服务结束。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这种体验比早年使用出租车的体验好太多了,出租车临时加价,绕路,这些不利于用户的行为在平台监管下都很难存在。

当然,这种变化也是经过几年的混乱和监管,才有的。

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人,会更倾向于人情社会,因为他们更熟悉这套规则,从情感上也更能体会司机的不易:换成他们,他们也会选择绕路,也会选择要求“加钱”。他们错了吗?

而这次因跳车而坠亡的姑娘,她今年才23岁,刚进入社会,对这一套逻辑并不熟悉,再加上近年多起女性因为外出被强奸的新闻,司机又恶语相向,导致她对司机的提防,这才有了最终的悲剧。

同情司机和怒骂司机的人都很多,看起来是舆论骂仗,实际上是新老两种处世逻辑的碰撞。

你要问我支持哪一种?我坚定支持前者,行业必须规范,社会“潜规则”必须尽可能地消除。

为什么?就是论事地说,如果行业足够规范,司机没有绕路,要钱等等举动,小姑娘就不会死。这是一场本该系统性避免的悲剧。

更进一步说,行业规范,消除“潜规则”,更有利于提升社会运转的效率。

举个“过来人”都知道的例子,近几年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有多高?16年浙江率先提出“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理念,现在推广到全国,我个人的体验是非常好的,到政府部门办事真的就只要跑一次。

放在20年前,甚至10年前是个什么样子?不用多做、也不敢多做描述。“过来人”心里有数,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都需要求爷爷告奶奶送礼装孙子,某些人卡老百姓脖子几乎成了习惯。

这就是服务规范的好处,效率显著提高,真正获益的是用户。

不仅仅是保障用户,服务人员的利益也能得到保障。回到案件本身,不谙世事的小姑娘,面对司机“加价”的诉求置之不理。

司机要求加钱合不合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一个规范成熟的平台,不应该让司机来提这个要求。

正确的做法是:自动扣款、自动计算:超时了就该加钱,没超时司机就不能提要求。提了就应该处罚。

40分钟的等待时间是否合理?司机赚的钱是不是太少?系统规划的路线出现偏离,是否应该有自动紧急措施?车内是否应该有录音?监控?

这背后,需要一个成熟的系统,规范的培训,对司机利益的保障,同时也是对用户安全的保障。

而这些,是货拉拉自2013年成立以来,早就该做,却一直没做的事情。

足够规范的行业,才能将“人”的误差降到最低,消除所谓的“潜规则”,这应该是所有行业奋斗的目标,这也应该是互联网产业发展到现在,早该实现的目标。

4

但现实和理想是有很大差距的,我在过去的文章里常提到一个词:“现实问题”。这四个字背后对应的只有一种情绪:无奈

说说我的应对。

在过去几年,我使用货拉拉的次数不少,而且对大货司机这个行业有所了解,本身不抽烟的我,每次用货拉拉都会带上烟(逢年过节亲戚朋友送的),见到司机,我都会散烟,聊上两句,让司机处于比较放松的情绪,需要司机帮忙一定加钱,不需要的话一定提前准备好,尽量不让他们多等。

这么做带来的结果就是,每次我使用货拉拉的体验都很好,我甚至遇到过等我等一个多小时的驾驶员(疫情期间特殊情况,帮在高校做研究的朋友搬家),散两根烟,闲聊两句:您也是外地来打工吧?对,我也是。来广州多久了?做这行应该很辛苦吧?实在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大家都是讨生活,您多担待。

结果就是大家都开开心心。为什么?伸手不打笑脸人,这是其一。

其二,大家都是出门讨生活,没有谁的生活是容易的。大货司机工作压力非常大,他们遇上的客户,也没几个态度好的,遇上一个会散烟,又会聊天“喂话”的客户,人家也心情好。

我不是在教唆大家也散烟给司机,这也不是什么“厚黑学”,就是简单的社会工程。我也更喜欢滴滴现在提供的不用开口说话的服务,但在行业不够规范的情况下,你又无法避免的需要使用这项服务,你能怎么办?

这就是我面对这种“现实问题”的处理,只是很多小朋友不理解,他们可能好几年才需要一次大货搬运服务,平时用的最多的就是滴滴,当他们用滴滴的服务标准,去要求大货车司机,肯定会出现矛盾和误解。而大货司机们要求每个用户都这么“上道”,也不现实。

我能处理,你能处理,不代表每个人都应该会处理,更不代表不会处理的人就该死,不代表没学会“潜规则”的人就有错。

所以骂司机,骂女孩,这些言论除了宣泄情绪以外,其实都没任何卵用。

我们不可能要求司机不去利用潜规则谋求利益,也不可能要求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年轻用户们,一夜之间学会这些没人教会他们的社会潜规则。

归根结底,诛心地说,这就是平台的不负责任,导致的矛盾激化,底层互害。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只能向平台提要求,要求货拉拉这个市场份额最大的龙头大佬,树立行业规范,这才是正解。

而现在的情况,想必是货拉拉最希望看到的。

司机和女孩到底谁有错?网络舆论争论不休,平台神隐,最终会得到一个什么结果?

那就是我们去年看了一整年的新闻:出了人命再认错,认错之后一切照旧。

人们宣泄了愤怒,矛盾被“节奏”带着走,一切还是回到原点,没有改变。

要我说,司机的命运交给法院,而这场悲剧背后的罪魁祸首:平台,千万不能放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