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成长计划】签约账号【华商韬略】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 华商韬略 成舟

随着达能又一次“跑路”,它和蒙牛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合作。

3月1日,蒙牛发布公告称,达能将改变持股方式,同时考虑进一步减持蒙牛乳业股份。

进入中国40年,法国企业达能如今在中国市场的年营收超过600亿,明星产品脉动如今仍深受中国消费者欢迎。

达能如今在中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离不开其与中国企业一次又一次的合作、并购。

从前,中企实力不足,在外资的利己主义之下,一些企业没有强大起来,最终就成了外国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垫脚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提的故事,就是被称为改革开放30年来影响最大的国际商战的“达娃之争”。

1996年,达能与娃哈哈建立合资公司,两方的友好合作一直持续到2006年。当时,为了弥补合资公司产能不足问题,宗庆后提议再成立合资公司,但遭到达能拒绝。

随后,达能发起针对宗庆后非合资公司的诉讼。

此时的娃哈哈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没有话语权的小角色。双方进行了几十起的国内外的官司战,达能无一胜诉。两年后,达能以30亿卖掉了合资公司的所有股份。曾扬言要收购的达能,最终被娃哈哈反收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娃哈哈已经成长为中国饮用水行业的领头羊,实力强劲,所以能够和达能叫板。

但更多的企业,在成长起来前,就已经成了达能的垫脚石。作为曾经娃哈哈最大的对手,同样曾和达能联姻的乐百氏,结局就惨得多。

2000年,达能以23.8亿元收购乐百氏92%的股权。当时,乐百氏已连续三年实现桶装水销量和市场覆盖率全国第一。

但被达能控股后,空降来的“洋指导”与旧管理层矛盾日渐积累,最终以何伯权为首创业团队集体辞职。自此,乐百氏陷入亏损。2016年被达能转手卖出。

与乐百氏同样命运的还有益力和正广和两家饮用水公司。

益力在90年代是当之无愧的矿泉水龙头企业,直到2006年一直保持全国天然矿泉水销量第一的地位,而正广和则是上海桶装水的霸主。

最终两家公司都被达能转手抛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搞砸了乐百氏、益力、正广和……叫达能一声“中国饮用水终结者”,不为过吧。

达能在乳业也一直动作不断,最先被盯上的是光明乳业。

1994年,光明和达能合资建厂。这期间,达能曾空降不懂中国市场的法国人担任总经理,导致光明销量下跌。光明上市后,达能曾提出成立合资公司,遭到光明拒绝。

心生不满的达能,在成为光明第三大股东的2007年,突然宣布牵手光明的老对手蒙牛,并在第二年从光明撤股,站到了光明的对立面。

而长期与达能内斗的光明,则无力再应对蒙牛和伊利的围剿,步入风雨飘摇中。

达能这几年靠着和蒙牛的合作,可大赚一笔。仅从市值来看,近年来,蒙牛市值水涨船高,目前达能在蒙牛的持股市值达到166亿港元左右,是其当年投资成本的两倍有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过去几次“联姻”,这一次“达能”跑路,对于蒙牛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从前,本土企业实力不足,需要依靠外资的帮助了打破发展瓶颈,但洋指导搞不懂中国市场,无论是乐百氏、益力还是正广和,最终都无奈沦为达能试水中国市场的“小白鼠”。

但如今时过境迁,中国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都在不断走强,双方早已地位互换。就拿蒙牛来说,蒙牛如今已是全球八大乳企之一,年营收近800亿,又何须再依靠外资来谋发展?

这一次达能再度跑路,真正坐不住的,或许是达能自己。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达娃之争

达娃之争被称为改革开放30年来影响最大的国际商战,从双方企业的掌门人,到中法两国元首都参与到这场商战中。29场诉讼战役背后,达能与娃哈哈为中国企业家上演了一场经典商战案例。

事件背景

1996年达能与娃哈哈成立合资公司,达能出资4500万美元加5000万人民币商标转让款,占合资公司51%股份,娃哈哈集团占有49%的股份。 双方合作十多年来,公司效益非常好,达能先后从合资公司里分得了30多亿的利润。

2006年,达能派驻合资公司的新任董事长范易谋发现,宗庆后在合资公司之外建立一系列由国有企业和职工持股的非合资公司,这些非合资公司每年也为娃哈哈带来丰厚的利润。范易谋认为这些非合资公司的存在拿走了本应由合资公司享有的市场和利润,因此要求用40亿收购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宗庆后拒绝了达能的收购请求。

于是,达能发起了一场针对宗庆后和非合资公司的全面诉讼,但最终以国内、国外数十起诉讼以达能的败诉而告终。

和解之谜编辑

2009年9月30日,达娃双方突然对外宣布达成和解——达能出让合资公司51%的股权,从此退出娃哈哈。和解协议执行完毕后,双方将终止与双方之间纠纷有关的所有法律程序。

达能以3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卖出了娃哈哈合资公司51%的股权。而此前其要价高达500亿元。

一个达能以40亿元收购娃哈哈非合资公司的商业故事,演变成了娃哈哈的反收购故事。

娃哈哈代理律师钱卫清向本报透露,突然和解并不突然,背后是双方在多个战场上博弈的结果。

达能29宗诉讼无一胜诉 随着商战的持续,达能29宗诉讼无一胜诉、商标也被裁定为娃哈哈所有、合资公司的股权面临查封。在双方合资近13年中,娃哈哈的控制权、管理权、营销权始终控制在宗庆后手中。娃哈哈逐渐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

两年下来,达能最初制定的争战策略,没有收到成效,反而深陷纠纷的泥潭。知情人士透露,实际上,现在法国达能感到几年争战下来,已身心疲惫,集团内部的“主和派”逐渐占了上风。

巨额诉讼费拖垮达能多年诉讼案中达能花掉了巨额的“公关费”、代理费等。钱卫清律师称,境外律师的费用非常高,一小时就是几百美金、上千美元。况且斯德哥尔摩仲裁一审就是半个月,这个精力、时间花不起,双方都有些拖疲了。

达能去年上半年公布的财报中,法律诉讼费用已高达约5.7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久拖不决的争战,已经影响到了达能在中国市场的新投资布局。知情人士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达能希望早日从此抽身。

范易谋升迁调离2007年底,一直担任达能亚太区总裁的范易谋得到升迁,范的调离被认为是可能和解的信号。

因此,2008年4月起,双方又一次回到了谈判桌前。

斯德哥尔摩仲裁久拖未决 达能原本对斯德哥尔摩仲裁寄予厚望。然而,随着达能在全球各地的29场诉讼全部败诉,斯德哥尔摩仲裁结果也被一拖再拖、前景显得越来越暗淡。

宗庆后的杀手锏2009年2月,宗庆后放话,如果达能再漫天要价,就解散所有39家合资公司。

也许,这是宗庆后早已准备好一招杀手锏。2008年6月,娃哈哈在潍坊提起一个解散合资公司之诉,法院已正式立案。为了促成双方的谈判,娃哈哈从策略上做一个安排——先撤回来,然后择机再起诉。

一旦39家合资公司解散,商标已判为归娃哈哈所有,达能所剩的仅是合资十多年留下的厂房设备。更紧迫的是,如果斯德哥尔摩仲裁结果是达能败诉,达能在价格谈判上则更为不利。而对于宗庆后来说,商标已经重新夺回,市场、人员可以由非合资公司接管,即使合资公司解散,损失要比达能小。

双方势态强弱逆转 “和解意味着利益的分割,双方关于对价的谈判更是一场艰难的博弈。”钱卫清称,当时达能提出500亿元出让合资公司的股权,娃哈哈认为是漫天要价,希望达能提供500亿元的估算依据,或者第三方的评估报告,后来,达能又改为200亿元。双方一度僵持。“我记得有150亿的对价出现。”钱卫清称。

最终双方于9月30日达成以30亿元人民币的对价换取达能撤出娃哈哈合资公司。

钱卫清称,30亿元的对价参照了此前达能曾要求的以40亿元收购非合资公司51%股权这一价格。实际上,目前非合资公司数量、规模都要多于合资公司,所以这一对价应该是双方都乐于接受的最优选择。

相关报道:

达能考虑减持蒙牛股份,蒙牛回应称公司业务和战略不受影响

蒙牛乳业3月1日发布公告称,达能亚洲有限公司(简称“达能”)通过中粮乳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粮乳业投资”)间接持有的蒙牛乳业权益将转换为直接股权持有。一旦获得监管批准,达能预期直接持有蒙牛乳业9.82%的股权,并正在考虑减持蒙牛股份;中粮乳业投资的持股比例将从31.25%降为21.43%,仍为最大单一股东。蒙牛对此回应新京报记者称,蒙牛现有业务发展和既定战略均不受影响。

对于达能计划直接持股并考虑减持蒙牛股份,蒙牛董事会在公告中表示“理解和尊重”。中粮乳业投资(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由丹麦Arla Foods参与投资)仍将是蒙牛最大单一股东。“董事会相信,集团和Arla将继续信任并全力支持董事会和本集团管理层”。

蒙牛方面3月1日回应新京报记者称,蒙牛在现有战略股东架构下,业务发展和既定战略均不受影响。中粮集团仍将是蒙牛第一大股东,并坚定支持蒙牛管理层和团队。“未来,蒙牛将更加高效地执行未来五年发展战略,实现2025年‘再造一个新蒙牛’的目标。”

对于上述决定,达能方面回应称,“一切以公告为准”。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达能今日发布公告称,将根据市场情况,在2021年通过一次或者多次交易减持蒙牛股份。目前达能间接持有的蒙牛股权市值约8.5亿欧元,2019年为达能贡献了5700万欧元的经常性收益。减持完成后,根据达能的资本分配原则,大部分预期收益将通过股份回购计划返还给股东。

资料显示,2013年5月,蒙牛宣布中粮集团和法国达能签署协议,达能通过与中粮的合资公司持有蒙牛乳业4%的股份,成为蒙牛的战略股东,同时引进达能的酸奶技术和品牌管理经验。2014年2月,蒙牛宣布向达能定向增发约6.6%的股份,达能持有的蒙牛股本由之前的4.0%增至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