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能源局就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一文,向各省以及部分投资商征求了意见,并透露出了很多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国家能源局针对风电光伏新增规模不再设定指标,而是由省级主管部门根据非水可再生能源权重,自行计算年度装机规模、

这也就是说,在风电和光伏不再享受国补、执行全面平价上网政策后,国家把风电和光伏的业务管理权彻底放给地方,装机多少自行规划。而国家退居幕后,由地方政府唱大戏

而作为能源主管机构,国家能源局将作为政策性引导主体,同时把主要职责放在对风电和光伏项目的投建、并网、运维的监管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不仅仅是风电和光伏,生物质发电作为非水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力量,国家能源局早在2017年,就把项目的规划和审批权放到了地方。

根据要求,生物质发电项目管理交由地方管理,责权利全部归省里。项目怎么布局、项目怎么核准、项目怎么监管,全部由省里负责。

能源主管部门之所以把新能源项目开发的管理权完全交给地方,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国补变地补,增加地方话语权

风电和光伏平价上,以及生物发电执行竞价上网,说明国补将在未来完全退出。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将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

既然国家不再是补贴的主体,那么就势必要增加地方政府的话语权。因此,将新能源发电项目的业务管理完全放给地方是必须的。

二、释放产业活力,创造有利条件

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审批权下放到省里,开发项目的立项周期缩短,为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释放了最大的活力和动力。

随着项目管理权下放地方,一些技术性保护壁垒将废止。提高了新能源发电产业的竞争程度,加速产业的优胜劣汰步伐。

三、遵循市场规则,加速优胜劣汰

新能源项目的开发由地方政府主导,意味着行业进入门槛降低,将有更多的企业进入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产业。

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门槛的降低也意味着竞争程度更加激烈。企业能不能生存下去,将完全遵循市场规则,加速优胜劣汰,体现剩者为王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