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BONO

2021年2月23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向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作了半年一次的证词,所谓证词其实相当于我们这里的工作报告,主要内容围绕经济复苏和货币政策。

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将继续保持当前的资产购买进度,直至通胀恢复到2%的目标值,并且劳动力市场实现充分就业。在经济复苏之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绝对不会动摇,加息和缩表都不会提前发生。

美联储目前保持每月12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计划规模,量化宽松计划已使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增至近7.5万亿美元。与量化宽松匹配的是美国的赤字财政,财政部大力发行国债,而美联储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债券,为财政部的印钞机输送弹药。

面对史无前例的大放水,全球投资者都抱着看空做多的心态,大家都在不断猜测,泡沫会以何种方式终结?财政赤字要如何收场?但事实上谁也没有标准答案。

包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在提及这个问题时,鲍威尔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When you and I studied economics a million years ago M2 and monetary aggregates seemed to have a relationship to economic growth,Right now ... M2 does not reall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It is something we have to unlearn I guess.

大意是,在我们刚开始学习经济学那会儿,M2好像和货币总量、经济增长之间有一些联系。但现在,M2数据毫无意义,我猜我们需要忘掉M2了。

鲍威尔认为,在眼下的美国,甚至更大范围的区域,已经出现严重的“流动性陷阱”,钱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更多是在金融领域空转——5万美元一个的比特币,暴涨的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一切都是货币现象。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全球经济依靠天量的货币吊着一口气。央妈保证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财政部负责向受到冲击的企业和家庭发放补贴,保证他们能够撑到经济复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格切换:新经济还是顺周期?

随着经济的复苏,疫情受益的产业都会回到解放前吗?答案是,不一定。有些行业是一次性受益,但也有一些行业的中长期逻辑被疫情改变了。

大家都知道,受疫情影响,上网课和在线办公的人数大幅增加,拉动了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的需求。直觉上,这部分增加的需求是短期的,会随着疫苗的注射和封城的结束迅速下降。

但我们观察到惠普的股价创了新高,而且是在美股科技股普跌的背景下。港股上调印花税传闻出来之后,腾讯、美团、阿里大幅下跌,但联想的股价挺住了。(各位注意,所有提到的公司都是为了论述问题,不作为投资依据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股价背后是强劲的业绩支撑。联想欧美业务占比约七成,受益于欧美市场的增长,新一季度业绩超预期,公司表示目前渠道库存只有两周左右,比上个季度低一半,公司预计2021年业绩继续向好。

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是基建狂魔,能从疫情中迅速恢复也得益于发达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欧美也看到了这一点。前一段时间参加MWC会议,大会开始之前有一个国际论坛,邀请到了欧洲几个国家负责经济的部长,以及欧洲议会的议员。

其中一位议员提到,为了刺激经济,欧盟各国都推出了一揽子的财政政策。这些资金大约有40%会投向新能源,30%投向通信和电子政务。如果再遇到类似疫情这样的冲击,欧洲也希望能够像中国一样,可以让政府通过互联网管理国家,让企业能把业务迅速转移到线上。数字化是全世界的大趋势,没有完成数字化的国家将是脆弱的,基本不具备抵抗冲击的能力。

有了短期业绩和远期逻辑的支撑?惠普和联想的大涨是不是很合理?

相比顺周期,新经济是更长远的赌注。但顺周期的股票必然也会涨,比如以邮轮为代表的旅游业,邮轮公司在去年跌了80%以上,到今年涨了三四倍,但股价只回去了一半。疫情必然会结束,旅游业必然会回归常态,买入这些资产是确定性的投资机会,唯一不确定的是时间。

新经济和顺周期,其实并非水火不容,重要的还是公司自身的趋势。所以大家没有必要为近期的风格切换太过纠结。在牛市的下半场,这两者都不会缺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押注新经济

我们前面提到一些行业的中长期逻辑被疫情改变了,惠普和联想属于中期受益。长期受益的行业则是新能源、云服务、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政府和企业如果要提高自身的抗冲击能力,必须拥抱科技。

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可以说是未来三十年世界经济的希望所在。每个产业的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新能源、云服务、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生逢其时,恰巧都处于成长期或者成熟期,到了担当大任的时候。

新技术的发展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从工业革命到电气时代,再到互联网,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技术的突破。

把各国近两年的刺激方案梳理一下,我们会发现:所有主要经济体都想把钱投向新能源、5G、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这些科技行业,而不是继续修路造桥。

欧洲计划将70%的财政刺激分配给新能源和数字化。拜登上台后美国重回巴黎气候公约,将会大力发展新能源。中国更是从2020年年初就定调发展新基建。

眼下的情形,像极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大萧条前后,经济上,主要国家都陷入了增长困境。政治上,新兴的日德和老牌强国之间矛盾重重。

经济问题最后通过经济以外的方式解决了。随后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毁掉了整个世界,但同时也用暴力的方式解决了所有的矛盾。世界格局重新划分,不服气的国家都被打服了。战争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核能、汽车、飞机、无线电等等,上世纪所有的伟大发明几乎都跟二战脱不了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后的几十年,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快的阶段,而回报最丰厚的是当时的新兴产业。所谓否极泰来,不破不立。

为什么说现在的情况和当时类似?在疫情之前,全球经济明显失速,大型互联网公司涨了十年,但新的技术创新在哪里?哪个大型经济体能够接棒中国,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潜能呢?

在疫情之前,崭露头角的是5G、云服务、人工智能,这些技术在抗疫过程中出尽了风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健康码,无人机送餐,机器人巡逻,人工智能诊疗服务,mRNA疫苗,2020年对于科技来说是一次快进,加速了新技术的落地,让全世界的政府、企业和民众都认识到了一点:在未来,不拥抱科技就有可能彻底丧失竞争力。以非洲为例,没有新基建,也没有疫苗的国家,什么时候能走出疫情的阴霾呢?

要让不同的国家达成共识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就连戴不戴口罩这种小事,东方和西方都无法达成一致,但在新能源和数字化方面,大家却达成了共识。

押注新经济是全球大国的集体豪赌。反正都要印钱,不然把钱交给创新者去赌一把,赌赢了,全球经济未来30年有了新的引擎。投向老基建注定失败,那为什么不下注新经济呢?历史的车轮只能向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

为什么说30年?因为从产业的角度讲,30年差不多是一个创新周期。从社会变革的角度讲:1919年新文化运动中国开始拥抱西方文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改革开放,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每个里程碑之间相隔差不多都是三十年。

2020年还有一个现象,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非盈利公司集体暴涨,特斯拉纳入标普500,机构空头彻底投降。在大机构的投资体系里,配置资产要从胜率和赔率两个角度考虑。非盈利公司的暴涨意味着在大机构的眼里,投资这些公司的胜率大幅提高了。原因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翻译成股市常用的话就是:基本面和政策面同时向好的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跑赢印钞机?

对于个人来说,最关心的问题当然是如何在这场放水里跑赢印钞机,或者说不要输的太惨。

天量的货币需要有回报的资产,需要蓄水的池子:黄金、大宗商品、房地产、比特币、消费蓝筹、新兴科技公司是六类最主要的资产。弄清楚这六类资产的逻辑,做好配置,其余的只能交给时间和命运。

鲍威尔的发言代表了这个时代的两大疑问之一:现代货币政策会把我们带向何方?而另一个疑问是关于科技,下一代技术革命什么时候到来。过去的2020年是转折性的一年,带着这两个疑问,人类社会告别过往,驶向未知。

未来几年的剧情大致会是这样:疫情在反复中走向终结,在这个过程中,这六类资产都有表现的机会,而且多数资产的走势会是向上的(比特币不做评论)。

远期来看,结果取决于各国在新经济上的赌注回报如何,如果以新能源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的未来技术表现不佳,全球经济将继续在泥潭里挣扎,甚至出现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如果新经济成为新引擎,未来三十年将会是比互联网更伟大的时代。

-- END --

© Copyright

作者:BONO编辑:景枫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