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记者走在山东省巨野县田庄镇栾官屯村的一条街道上,记忆中原本一片荒凉与萧条的鲁西南农村,如今却街道整洁,河水清澈,路两边四季常青的大叶黄杨和女贞等树木,更是为冬日平添了几分绿意。

一大早,村里保洁员李嫂就来到这里打扫卫生、清理垃圾桶。“这条街昨天刚办了丧事,前些年,村里每次办完红白喜事,垃圾弄得满地都是,光打扫地面就得半天时间。”李嫂对记者说,自从县里要求实行丧事就餐“一碗菜”后,这些现象基本都消失了,他们的工作也轻松了许多。

近年来,巨野县加速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倡导“丧事一碗菜”,以点带面,移风易俗,加快殡葬改革步伐。2018年,作为山东省唯一县级殡葬改革典型,被推荐上报中央文明办全国50个移风易俗品牌巡礼活动;2019年,巨野县被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

撼山易 撼俗难

“以前办丧事,村民攀比斗富,流行大操大办、吃大席、吃流水席,打肿脸充胖子,因丧致贫多得是,带坏了社会风气。”巨野县栾官屯村70多岁的老支书毕泗江告诉记者,从支部书记位置退下来后,他一直在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忙活。

巨野县地处鲁西南地区,依金山,环洙水,近圣人之居。受传统思想影响,巨野县当地婚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尤为突出,陈规陋俗,令人无奈尴尬。特别是农村,操办一场葬礼的程序极为繁琐和复杂。

“一摆几十桌,一桌十几个菜,加上烟酒,一桌至少得三四百元,一场白事办下来,花个三五万很正常。”栾官屯村党支部书记、红白理事会会长王仰利说。

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这无疑是一种负担。经调查走访发现,当地大多数村民,其实打心底并不认可这一做法,尤其是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可谓苦不堪言。除了承受亲人逝世的痛苦,还要承担“传统习俗”带来的经济压力。

“撼山易,撼俗难,谁都不愿意,可谁也没办法。一来是祖上留下的‘规矩’,二来大家都要求讲排场、比阔气、要面子。”王仰利一语道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人一碗菜,能省一万块”宣传标语。

“老百姓没有不想省钱的”

“大操大办、盲目攀比、陈规陋习、天价彩礼……农村浪费严重等不文明行为,集中体现在红白事上。”巨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凤鸣表示,“基于此,巨野县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首先选择为农村红白事定标准、立规矩,以此为切入点,全面推进乡村移风易俗。”

为彻底破除这一顽疾,自2015年8月,巨野县开启新一轮移风易俗工作,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移风易俗工作的意见》。针对攀比之风、饭菜浪费现象,巨野县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创丧事就餐“一碗菜”,蹚出了一条丧事简办的新路子。

“所谓‘一碗菜’就是在办白事时,亲朋好友不摆成桌酒席,而是每人一碗大锅菜,丧事事主可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选择肉多菜少或者菜多肉少,目前每碗菜成本一般不超过10元钱,每个村基本都在一个水平线上。”程凤鸣介绍。

万事开头难。标准制定好了,如何落实?在麒麟镇前冯桥村就有了好例子。该村党支部书记姚元臣首先召集村里红白理事会开会,传达县里的指导意见,组织起草了村一级的意见指南。“这个操办指南在大会上通过以后,村里所有住户按姓氏家族,每个家庭派一个代表在上面签字,大家事先约定好,从签字那天起,谁家先有丧事就从谁家开始。”姚元臣说,由于前期工作做得比较到位,村里一冯姓老人过世,丧事“一碗菜”新标准顺利推行下去。“老百姓没有不想省钱的,从那以后每家都自觉遵守,没人搞特殊!”

移风易俗是一场“成风化人”的革命,更是一场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汇聚民智的过程。巨野县坚持问计于民、取信于民的同时,大力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引导。

“原来一场白事多达150桌,800多人就餐,仅帮厨就得二三十人,花费三四万。自从实施‘一碗菜’后,就餐帮厨人数大大减少,一场白事办下来仅需要两三千元,而且干净卫生。”姚元臣说。

自2015年推行新一轮移风易俗工作以来,巨野县一年内实现634个行政村全覆盖。据民政部门测算,此举每年可为全县群众减轻经济负担近1.5亿元。

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移风易俗非一朝一夕之功,近年来,巨野县委、县政府紧握“接力棒”,组织各部门持续发力。

巨野县委组织部把推行丧事就餐“一碗菜”纳入党员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组织农村广场舞队伍带头人给群众发放相关政策“明白纸”,编排移风易俗文艺节目下乡演出;县民政局把推行丧事就餐“一碗菜”纳入部门重点工作,并加强对基层民政部门的督导调度;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把推行丧事“一碗菜”作为有关培训的主题内容,逐步营造厚养薄葬的良好氛围。

此外,巨野县成立了由40余名干部组成的志愿督导组,分别到各镇村督导推行丧事就餐“一碗菜”。各镇党员干部组成志愿指导队,实行包村责任制,面对面指导村民操作。

各行政村成立由村党员干部、“五老”人员及红白理事会骨干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全程参与群众丧事操办;举办红白理事会骨干业务专题培训班,对1500名村支部书记和红白理事会志愿者分批次进行专题培训。

为进一步发挥榜样力量,巨野县组建了由60余名示范村支部书记、红白理事会骨干组成的义务宣讲团,赴各镇村巡回宣讲“一碗菜”政策。

“没想到,这事儿一抓,村风民风改善了,村党支部凝聚力也强起来了。”田桥镇王土墩村支部书记王光立是宣讲团骨干,他从县里讲到市里,从市里讲到省里,还成为山东省民政厅移风易俗骨干培训班的特聘教师。

“从那之后,我们坚持每年推行一次‘孝星评选’,提倡厚养薄葬理念,树立新时代精神文明新风,村里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村,2017年我们村还被评为了全国文明村。”王光立介绍。

以文化人聚民心,成风化俗扬新风。“移风易俗是一项民心工程、扶贫工程。”巨野县委书记王昌华表示。

如今的巨野乡间,街巷洁净卫生,墙体文化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而与这幅乡村画卷相辅相成的,是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

(□ 《民生周刊》记者 王迪 □ 蒋晨曦)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