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熊出没》和《喜羊羊》实在编不下去了,央视终于在14年之后,再次播出日本动漫。

当然这和疫情大背景多少有点关系,《工作细胞》所表达的是,以拟人化的细胞为视角,介绍人体内部如何运行的动画片,可以说是寓教于乐的典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是中断的时间太久了,更有日本网友甚至认为,这是中日关系有所改善的表现。

呃,这可能真是想多了,但是作为看日本动漫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想说《工作细胞》的引进,更像是打了国内儿童题材动画片的脸,某些闹剧动画片终于可以歇歇了。

比如颇具二人转风格的《熊出没》,一棵树砍了好几年;还有永远吃不到羊,却也饿不死的《喜羊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不缺动漫人才,但为什么做出来的动漫就是不如日本呢?可能出于下面三个方面:

中国动画的IP形象,还是没能离开“老本儿”,比如孙悟空,哪吒等,都是全年龄段耳熟能详的人物,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安全!

因为在观众心目中,这些人物已经是很成功的形象,导演只是改变了外在的表现形式,本质还是不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反观日本动漫,创造新人物是最基本的元素,而最吸引人的,却是世界及世界观的塑造。

动漫创作者,并不是简单的画师,他们更像是导演,构架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二次元世界”。

比如《机器猫》让我第一次接触到超越时代的科幻世界,《灌篮高手》让少年的我第一次体验到体育的魅力,《美少女战士》让我知道原来女孩子可以这么可爱(好像跑题了)。

不得不说,孩童时期看到的动画片,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们看待周围事物的角度。

同时,这个时期正是我们初对这个世界“打标签”的阶段,如果接触的只有熊大熊二,除了哈哈一笑,我真不知道能学到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几年,中国的动画技术本身是飞速发展的,从《哪吒》系列就能看出,在硬实力上我们不输半招。

就连这次春节档期拿下4.3亿票房的《熊出没狂野大陆》来说,也搭载了国际领先的Xgen毛发系统,让人物栩栩如生。

但是,为什么儿童作品却鲜有新作呢,因为没有资本的大力刺激,生产出来后谁来买单成了让人头痛的问题。

适合有消费能力的成年人的动画作品,可以得到不菲的票房,还有相应的周边产品,而少儿作品的销售渠道就非常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与其说《熊出没》这个大IP十年不倒,还不如说是因为没有对手的出现。

希望这次《工作细胞》的引进,能让我们的少儿动画制作人有点危机意识,不是你有多优秀,而是你在围城里。

当然,这次央视再播日本动漫,也是煞费苦心,可能是担心被投诉战斗画面太血腥,就直接弄成黑白的了。

还有中文配音,自然更倾向于科普内容,但还是有些镜头被直接删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可是有着前车之鉴的,百科全书式的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就因为其中一个扔匕首的画面很像日本侵略者扔武器的样子,而被“热心”观众举报,随后下架。

没有创作者愿意看到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所以在以后的内容创作上,总有一条“卡脖子”的底线,横在他们面前。

从艺术角度来说,不管是动漫还是电影,它们只是表现手法不同,其核心还是思想世界的现实表达。

从资本运作角度说,任何的娱乐形式,都不是“掉馅饼”,势必要有收回成本并盈利的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授人以鱼和渔,我们的下一代才能看到优秀的国产动漫,甚至让日本的小朋友们,见识到我们的作品。

欢迎留言,随缘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