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一些美好的事物被淹没了》,文章论及西安本地美术展览话题云云,以此篇目为索引,本人倒也有几句心里话想说——在西安这个人口已超过千万的大都市,的确,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被淹没了,同时还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被错过了。

2020年年底,机缘之下,我陆续看了几个西安本地的展览及演出。印象最深的是在易俗大剧院看的一场舞剧《门》。创意大胆,舞美夺目,表演精彩,是一场即便放在国内整个演出市场也毫不逊色的节目。演出结束之后,我有点余味不去,满世界找节目单,后来在大厅地上捡到一份。细细看了一遍节目及幕后团队人员介绍,原来是妥妥的西安本土打造,从导演到演员都是年轻力量而且个人都获得过很多荣誉。可惜的是,这样一场精彩的演出,当晚观众上座率颇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期,西安还有两场可以说是重量级的美术展览,分别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展出的《回长安——中国美术馆藏陕西作品精选展》和西安美术馆的《无界——王西京2020水墨艺术展》。虽然我是一个彻底的“门外汉”,但我也知道,这样规格的展览特别是《回长安——中国美术馆藏陕西作品精选展》,对于西安本地的观众而言,几乎就是“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就觉得怎么也得去转转看看。而且,展览还是免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图源:三秦都市报

都市化的大趋势之下,城市是越来越大了。关于为什么“进城”这个问题,每一个城市里的人都能回答:因为大城市里有“稀缺资源”。越大的城市里,教育、医疗这些“硬件”配置资源就越好。但其实,除了这些之外,大城市还为每一个普通人提供了另一些“稀缺资源”,却似乎被一次次的忽略和错过了。

几年前,两个朋友热情动员我和他们一起去首都听一场音乐会,那是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音乐会。这场音乐会只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两三场,票价不菲,而且要在网上抢票。我没有去,我的朋友们最终去了,得偿所愿,回来后还一次次讲述回味那场经典演出。据说在现场,第一首音乐响起,全场观众就泪如雨下了。那时候我觉得他们的行为有点疯狂,不可思议,现在则多少有一些遗憾。想想看,这样的音乐会,这样的演出,在这个世界上几乎已经不可能再复制、重演了。还有比这更“稀缺”的资源吗?它当然值得全国观众追捧以及蜂拥而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开播三十周年再聚首纪念音乐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图源:中红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87版《红楼梦》的主唱、旅居加拿大的中国著名歌唱家陈力女士演唱《葬花呤》。| 图源:中红网

西安作为一个文化古都,近几年各种美术馆、音乐厅、剧院、剧场等如雨后春笋般建成,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形式、规模和档次的演出、展览等,其中不乏世界级国家级的经典剧目和艺术盛宴。即便是水平稍低一些的文艺演出或展览,其实也属于非常“稀缺”的资源,这些展览长则月余,短则数日;大多数剧目演出更是顶多不过三两日,两三场。错过了,也就江湖再见了。再想观赏,不知道猴年马月或于何地了。

国家话剧院排演,汇聚一众大腕明星的话剧《白鹿原》曾在西安连演数场,我却因为种种原因而错过,从此“黄鹤一去不复返”。后来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白鹿原》在西安首演,全城叫好,我竟然又一次错过。直到几年之后,陕西人艺版《白鹿原》再登古城舞台,才最终在家门口得偿所愿。可见这种优秀剧目时常是可遇不可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演出剧照。| 图源:环球网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足以说明问题:国内众多的二三四线城市,当然也可能有好医院和好学校,但却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有好的展馆、剧院,因此也很难有高水平的展览和演出。这才是目前极少数的一线城市、超一线城市才能拥有的“稀缺资源”。我们生活在大城市,却对这种举城市之力为每一个人提供的“稀缺资源”无视或者错过,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有人会说,在大城市里讨生活,为生存而朝九晚五甚至996,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欣赏这些“高雅”的东西。殊不知这些展览和演出,无关高雅,其实是为城市人群的压力释放提供了一个空间。前几年流行这样的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不妨大胆改写一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眼前的诗、眼前的画和眼前的美好。

我有一个也许不太好的习惯和心理,就是每次欣赏一场舞台演出之时,看着有些零零落落的观众席,心中总是充满着遗憾。也许在一场精彩的演出和空出来的座位中间,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可以做,剧目需要更多更大的宣传、推广,票价或许可以再“亲民”甚至“惠民”一些。当然,从观众的角度来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不妨抽点时间,找点空闲,独自或者携友,看一场戏、欣赏几幅画、聆听一场音乐会,不要错过这座城市里正在发生的一些美好的事情。

作者 | 黄大黄 | 陕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