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类集团军和乙类集团军,究竟有何区别?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问题的问法是有问题。按照现在的军队编成,已经没有了所谓的甲类集团军和乙类集团军之分。自我军1985年集团军化以来,一直发展到现在,集团军建设强调的是合成化,即多兵种联合作战。因而,集团军已经是最基本的战役军团,根据任务需要进行编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问题应该这样问:什么是甲种师和乙种师?这样才符合我军发展客观规律,要不然天天拿甲类集团军和乙类集团军来说话,这是很容易闹笑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言归正传,甲种师和乙种师之分源于1959年,师分大、中、小三个层次,到1975年正式分甲、乙编制。甲种编制师最大的特点就是齐装满员,其兵力大约在1.1万至1.2万左右,乙种师则一般在6000左右,两者相差了几乎一倍。乙种师步兵分队少、专业分队尽可能合编,维持基本的架子和骨干,战时需补充到甲种编制才能投入战场。这仅仅是兵力上的差距,至于武器装备上也有很大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区分为分甲乙编制的深层次原因,也是考虑到了全面战争的需要。这里有一个时代背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军人数已经达到了600余万,不可能所有的部队都是齐装满员。保留相当一部分乙种师维持指挥班子和骨干人员,等待战时扩编是有必要的,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约军费的同时,维持庞大的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1979年2月的对越反击战,暴露出了甲乙编制的缺点。当时的参战部队,基本上都是在短时间里要将乙种师扩编为甲种师,只能紧急进行几次分队级别的战术演练,刚入伍的新兵,进行高强度的临战训练就投入到了实战中。

比如,成都军区某乙种师的师直属队扩充6个连,师炮兵团新增一个122榴弹炮营并下辖3个炮兵连。乙种步兵团被扩编为甲种步兵团,每个团新增9个连等。整个扩编工作一个星期内完成,补充兵力5600多人,其中新兵3100多人,老兵2500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而,到了1998年,全军集团军数量,逐渐从24个减少到18个。乙种师要么转为预备役,要么转为武警,甲乙编制的历史随之结束。整体来看,我军并没有甲类集团军和乙类集团军之分,有的是甲种师和乙种师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