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有书曾小鱼

来源:有书(ID: youshucc)

作家林清玄曾这样描绘人生:

“如果人生是一桌宴席,酸、甜、苦、辣、咸就是生命里的各种滋味。 既然不可能全是甜头,别的滋味也难免品尝,那就干脆欢喜地吃吧!”

深以为然,人生五味俱全,缺少了任何一种,都会失去其本真的意义。

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使命,蕴藏着不同的味道,包含着不同的处世哲学。

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境遇时,所拥有的心境和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年少,是初尝青果时涩口的酸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

“少年向来不识天高地厚,放眼处皆自负才高八斗,虽是自命风流,倒也坦诚无忧。”

十几岁是最好的年纪,就像尚未熟透的果子,咬下一口酸中带涩,这滋味微妙又复杂。

酸,有酸的愁绪,恰似年少的爱一般懵懂、纯粹。

电影《同桌的你》里,调皮捣蛋的林一爱上了文静的转校生周小栀,他对她表白:

“总有一天,我会带你去一个只有我们俩的地方。”

林一为了能和周小栀一起出国留学发奋读书,最终拿到了签证,而周小栀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出国。

距离的遥远让她对这段感情失去了信心,独居异国的林一收到了周小栀的婚礼请帖:

“时间太长,我怕我等不到你,距离太远,我怕我追不上你,我能做的都做了,只是我不确定了。”

年少的爱常常被稚嫩的承诺包裹,我们总是以为遇见了便是一生。

可人生有太多的岔路口,时光也不会为谁停留,这份爱情的酸涩只能尘封在心底的最深处;

余味悠长,跟着岁月发酵,就像影片中说的那样:

“如果记忆可以重写,我希望当初坐在我身边的还是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青春,是与理想碰撞时热烈的辣

有人说:

“青春就像是一颗薄荷糖,有淡淡的清香,也有些许的辛辣。”

辣是年轻人都喜爱的味道,鲜香、刺激、上瘾,回味无穷。

恰如青春,热情,躁动,飒爽,充满着无限的理想和希望。

在电视剧《二十不惑》中,刚刚步入职场的姜小果,演绎了一个敢做敢拼的泼辣女孩。

在第一份工作中,她发现男领导出轨,便手撕“渣男”,甚至不惜失去工作。

在公交上瞥见“猥琐男”偷拍女生,她挺身而出把他吓跑,救下了女生。

面试被拒,她勇敢地去“拦截”老总,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下,用这份执着得到了实习资格。

青春的时光总是一腔热血,总有新奇的眼光看待世界,即使撞在现实的墙壁上头破血流,也无所畏惧。

正如蒋勋先生说的:

“青春如果太切合实际,就不配叫做青春了,因为青春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梦想的嘉年华。”

从校园到社会,从青涩走向成熟,这是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重新定义人生的阶段。

有人说辣并非是一种味觉,本质上是一种疼痛感,和痛觉的神经传导方式相似。

青春又何尝不是一种疼痛,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强,更是路远马亡不放弃的胆量。

经得起敲打的青春,才能经得起生活的洗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壮年,是背负责任时沉重的苦

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张图,感触颇深。

一个外卖小哥左手抱着三岁的女儿,右手拎着外卖,在大雨中缓缓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年前他来到城里打工,右手被卷进机器致残,中指再也无法伸直,食指留下一道深深的疤痕。

女儿出生不久,妻子便离家出走,因右手残疾,很多工作不能做,孩子又无人照顾,他便开始骑着电动车载着孩子送外卖。

想起来余秋雨在感慨“当家不易”后,紧接着说道:

“你成了社会结构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点,因此你品尝到了有生以来真正的孤立无援,空前的脆弱和空前的强大集于一身。”

这就是人到壮年的苦涩,上有老人照顾,下有孩子要抚养,还要抵抗工作上重重压力和委屈。

生活的重担就如潮水般涌来,逼着你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成年人。

以前觉得苦是最可怕的味道,小时候的药汤是苦的,不爱吃的苦瓜是苦的,学习也是苦的。

后来才慢慢意识到“苦”的益处,食物是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苦中,蕴藏着浓厚的情感,它让你重新审视了肩上的责任和脚下的路;

苦中,孕育着薄发的力量,它让你在历练中成长,有能力保护你想保护的人。

契科夫说过一句话我很喜欢:

“苦难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

如果生活的苦不能避免,那就用汗水和希望锻铸它。

终有一天,苦涩熬成回甘,你也会放胆笑看人生的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中年,是岁月历练后成熟的咸

看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人生是一道流水,那中年是瀑布和激流汇集的地方,呈现跌宕腾挪后的和缓。 因此,人生的转折点往往从这里开始。”

人到中年,人生半坡,经历了社会的腌制,岁月的沉淀,内心愈发平和而强大。

中年是沉甸甸的咸,孩子渐渐长大,父母逐渐老去,生活趋于稳定,却也多了几分感慨。

这滋味细细究来,就像宗白华先生说的:

“人到中年才能深切的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责任和问题,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乐之感得以深沉。”

这让我想起了著名文人梁实秋的传奇一生。

青年时期的他衷肠激烈,和鲁迅先生的论战,一直让他处在文坛的风口浪尖。

中年时期,他蛰居“雅舍”,潜心写作,创造了“雅舍小品”的文学现象。

在他的笔下,世间万物皆有情韵,生活琐碎皆是妙趣。

逛书摊,逛厂甸,放风筝、抖空竹,自在潇洒,他曾这样说: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梁老的从容和豁达,恰恰是人到中年,最需要的心境和智慧。

咸是成熟人生的哲学,多则太齁,少则无味,咸淡适中是菜品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最佳状态。

人到中年,半生沉浮,不必再为难自己,放下该放下的,握紧手上拥有的。

在能生活、懂生活、会生活的年纪,好好享受人生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老年,是沉浮一生后的回甘

周国平曾说过:

“喜欢谈论痛苦的往往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而饱尝人间苦难的老年贝多芬却唱起了欢乐颂。”

行至老年,就像一匹日行千里的马,终于完成了某种任务和使命,不再需要争斗、跋涉和颠簸。

那些沧海桑田,坎坷和荆棘,终成苦尽甘来,化成了老年时光中那抹淡淡的甜味。

纪录片《风味人间》曾这样描绘“甜”:

“甜,发端于唇齿,在口舌处搅得风生水起,却在心头落得百转千回。所有的勇气、力量,以及漫长的信约、悲喜与起落——终成万千滋味。”

有“汉语拼音之父”之称的语言学家周有光,高寿112岁,堪称最长寿的文化老人。

周老的一生可谓丰富充实:

50岁以前他是个银行家,全心全意搞经济;

50岁以后,在“知天命”的年纪,却偏偏跨到文科的语言学去;

82岁他依然笔耕不辍,开始学习使用电脑,100岁之后还出版了十几部著作。

周老的养生经非常简单:作息有规律,食物清淡,心情愉快。

面对年龄问题,他笑着说:

“老不老我不管,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赚的,我从81岁开始,作为1岁,从头算起。”

都说老人是一部“历史书”,人到老年,就应该像林语堂先生说的:

“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生活形态,使黄金时代藏在老年里,而不是藏在青春和天真的时期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这一生,不过是体会酸、甜、苦、辣、咸之味。

酸是青涩与努力,甜是满足和幸福,苦是艰辛和磨砺,辣是热情和冲突,咸是收获和回味。

当生活包裹着各种滋味袭来,无论是惊喜还是窘迫,都要怀揣一颗平常心去认真面对。

在每一个年龄段,都能去调和、化解生活的种种滋味,平和于内,自在于心,寻得生命的本真与清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