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一代“军神”刘伯承将军,是开国元帅中最长寿的,以94岁高龄于1986年去世。

可是在1972年时,80岁的刘伯承就向亲属提出过请求:我死了之后只要一个人为我主持追悼会,那就是邓小平。

两人曾经并肩战斗13年,刘邓大军的战绩可以说家喻户晓。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们联手带队伍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

他们在多年驰骋疆场的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感天动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龙”相会,强强联手

刘伯承与邓小平不仅是四川人老乡,他们还同一个属相,都属龙。

1892年,刘伯承出生,12年后,邓小平出生。

在刘伯承39岁、邓小平27岁之前,他们在各自的轨道做着微妙的相通的革命工作,向彼此靠近。

直到1931年,邓小平、刘伯承先后来到中央苏区,两位老乡才第一次见面。

在青年邓小平眼里,壮年的刘伯承给他留下了“忠厚、诚挚、和蔼的深刻印象”,可以说是既像一位兄长,又像一位父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两人共同与王明推行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进行斗争,共同参加长征,以及后来的一起参加了遵义会议。

1938年1月,邓小平调任129师任政委,当时刘伯承是师长。从此,“二龙”强强联手,开始了长达13年的亲密合作。他俩把129师打磨成了一把“利剑”,直插在日寇的心脏——太行山区。

129师起初只有13000余人,在人数上比不上其他师,但是却成为八年抗战期间歼灭日伪军人数最多的一个师,歼灭日伪42万余人,队伍壮大到30万余人。他们还带出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军,如陈赓,陈再道,王宏坤,王近山,周希汉,陈锡联,李聚奎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路军第129师主要领导在一起。左起:参谋长李达、政委邓小平、师长刘伯承、政治部主任蔡树藩)

在老部下们的眼里,两位老首长各自分担着不同角色,刘伯承像一个慈父,邓小平则像一个严师。慈父与严师,一文一武,带着大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他们不但是最佳工作拍档,还在生活中互相关心。

邓小平常常提醒手下人:师长视力不好,年纪较大,工作上的一般小事就找我解决,大事再找师长决策。

于是日常起草文件、报告、组织实施等工作,邓小平总是主动担负起来,不让刘伯承操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赶上敌机来轰炸,部队行进在一片烂泥区,行走十分困难,有的地方有着比膝盖还深的烂泥,邓小平就搀着刘伯承,这样艰难跋涉了几十里。

刘伯承也是非常在意这位小自己12岁的搭档。有一次,邓小平要到下面部队检查工作。刘伯承担心他遇上敌人的扫荡,对保卫人员反复叮嘱,注意防范,让他们及时告知沿途情况。

一天晚上邓小平一行要经过一个较危险的地区,刘帅一晚上不肯睡,守在值班室等消息,直到确认邓小平他们安全通过,才安心地返回房间休息。

据老部下张香山回忆,他印象最深的一幕:

“两个人挨得很近,伏在墙上的一张地图前,聚精会神地研究着。邓政委举着蜡烛,刘师长由于视力不好,脸几乎贴着地图,借着微弱的烛光,手指在地图上划动,指向哪里,邓政委举着的蜡烛就随刘的手移动到哪里,并把地名念出来。真的是珠联璧合,这种革命情谊,高山仰止,令人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龙”际会,解放大西南

刘邓两人多年里并肩战斗,相互支持,一起转战太行,驰骋中原,挺进大别山,决战淮海,完胜渡江战,一直到进军大西南。

1949年11月,刘邓率的二野主力和四野一部共40万大军在迅速解放了贵阳、遵义之后,把重庆包围了起来。

就在刘邓刚下达部队择机占领重庆的命令之时,接到毛主席的电令:暂时不打重庆。

怎么办,是执行主席的命令,还是按原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承说:“毛主席的战略意图是:让老蒋吸引他的外围残兵过来,等他们聚成一团,我们再一举歼灭。

但是一旦老蒋外逃,那么剩下的残兵就会四处流窜,祸害乡民,后果不堪设想。”邓小平说。

而且据重庆地下党的情报,军统特务已经在部署对重庆的500多个重要目标实施爆破,危机在即。

邓小平干脆地说:“我建议尽快拿下重庆,早解放一天,重庆被破坏的威胁就减少一天。

刘伯承赞同:“我同意,毛主席一直倡导的实事求是的作风,我们应该视敌情而作决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邓的临机应变、当机立断很快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许。

为解放大西南,中央早就安排了邓小平、刘伯承、贺龙负责西南局,分别担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

因刘邓都属龙,贺龙名字里有龙,邓小平就戏称这次联手为“三龙际会”。刘、邓、贺联手打了很多漂亮战,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剿匪和修铁路等等。

到1950年10月,这对革命战友不得不分开了。刘伯承将赴南京,主抓军事学院的筹办。

临别时,刘伯承送给邓小平一张照片作纪念,照片上的他22岁,风华正茂,目光炯炯,是他右目受伤前的最后一张照片。刘伯承把这样一张珍爱的照片送给了亲密战友,其中的深情是不难体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刘,哪有邓”

1958年,在全军开展的“反教条主义”运动中,刘伯承受到错误的批判。在毛主席的指定下,邓小平担任了“反教条主义”领导小组组长

他一直在力保刘伯承过关。他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后说:“主席,你不是曾经说二野能打仗吗?没有刘司令员,哪有我这个政治委员,打仗主要靠司令员的决策和指挥。”

类似的话,邓小平也在另一次重要会议上讲过。当林彪说二野总能打胜仗主要是因为邓时,邓小平说:不能这样说,我只是政治委员,没有刘,哪有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7月,在上海的刘伯承接到军委的通知,到北京出席军委扩大会议,并在会上作检讨。

刘伯承无奈地抱病赴京。虽然邓小平极力争取不让刘帅上台发言,但并没有成功。

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刘伯承作检查让会议达到了高潮。在众多老部下、学生的目光中,他边念边讲,讲到动情时,老泪纵横。

作完检讨后,会场竟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史无前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老搭档邓小平首先发言:"伯承同志对党的领导是一直十分尊重的,对政治工作也是一直十分重视的……"给出了有力的支持言论。

刘帅是十大元帅中最早受到打击的人,内心非常委屈苦闷。身为老搭档,邓小平经常去探望抚慰。

直到20年后,他终于可以代表中央做出公正的结论:那次反教条主义是错误的。

好在,刘帅活着看到了平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小平主持我的追悼会!”

1972年1月6日,陈毅逝世

这对刘帅来说是一个痛苦的一击。他的两位挚友,一个是邓小平,正在下放;一个是陈毅,阴阳两隔。

此时,他更加惦记被下放江西的邓小平。他不怕受被打倒的老友牵连,对家人安排了后事,提出了要求:"要小平主持我的追悼会!"

刘伯承的话明显是在表明一个态度:力挺老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刘伯承的遗愿不经意间传遍全国:“我死了之后,只要一个人为我主持追悼会,那就是老邓。

当单位领导来看望自己,刘伯承郑重地提出:“我对身后事只提一个要求,就是请邓小平主持追悼会。”甚至赌气地说:“否则决不进八宝山人民公墓,让我的儿子把我的尸体随便扔进野外去算了。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走完了他94年的人生旅程。好在生前,他看到了老友复出并主政,带着全国人民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10月16日,刘伯承的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邓小平和夫人卓琳率子女最先来到灵堂。

卓琳和刘伯承的夫人汪荣华拥抱哭泣。邓小平的儿子邓朴方摇着轮椅,给这位为自己取名的刘伯伯送别。

“那还是1945年,刘伯伯的大儿子七岁,叫刘太行,自己快两岁了,由于长得胖,被大家总叫“胖胖”,还没正式名。父亲邓小平考虑到他也出生在太行,想取名邓太行。母亲卓琳不同意,让刘伯伯给取名。刘伯伯刚刚练习完书法,其中有“朴实方正”四个字,觉得自己生得很是朴实方正,就给取名‘朴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已经是82岁的邓小平在刘伯承遗体前长久地伫立,回忆往事,并肩战斗的情景一幕幕闪现,忍不住泪如雨下……

追悼大会果真由老搭档邓小平主持。刘帅的遗愿实现了。

邓小平写的悼词饱含深情:“我和他长期共事,相知甚深……感情融洽,工作非常协调。人们总是习惯地把‘刘邓’连在一起,在我们两人心里也觉得彼此难以分开……

邓小平这篇悼词,表达了两人在戎马生涯中结下的深厚情谊,感天动地!

11年后,1997年,老友邓小平以93岁高龄逝世。

两位老友在另一个世界相会,继续谈古论今、评天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