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王德华

经济从来不是孤立的,它与政治、外交和军事紧密联系在一起。所谓的政冷经热过去了。中印两军从班公湖脱离接触,预示着持续9个月的一触即发的战争危局得以缓解。它还为两国解决实际控制线的其他遗留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大背景下,印度对中国的投资禁令开始松动。

据《印度经济时报》2月22日报道,印度政府和行业消息人士告诉路透,印度将批准45项来自中国的投资提议,其中可能包括长城汽车和上海汽车。

去年加勒万河谷发生的流血冲突,是中印边界45年来发生的最严重事件。印度国内民粹主义高涨,打砸烧中国商品的事件屡屡见诸于网络。中国的100多个APP被禁止。与此同时,来自中国的约150份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投资提案被搁置。

《印度经济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印度将150份中国投资分成三类,具体取决于对国家安全的风险。来自非敏感行业的提案将更快获得批准,而那些被视为“敏感”的提案将在稍后进行审查。

中印关系从来就不仅仅是双边关系。它一直是世界秩序拼图中的一块。对中国如此,对印度同样如此。正是地缘政治环境恶化破坏了中印关系。中印发生45年来最血腥的流血冲突,与去年新冠疫情爆发来的中美关系有关。

去年元月武汉首先报告发生新冠疫情后,美国从“幸灾乐祸”到“殃及自身”。特朗普和蓬佩奥一直甩祸中国,并叫嚣与中国“脱钩”,把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出去。莫迪政府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妄图把产业链转移到印度去,振兴“印度制造”。莫迪政府在中印边境挑衅中国,除了奉行蚕食邻国领土“前进政策”外,还有一个目的是,送给华盛顿的“投名状”。

当印军在边境遭到惨败,特别是20名印度军人成为莫迪政府冒险政策的牺牲品后, 加勒万悲情催生印度国内狂热的民粹主义,中印“经济切割论”在印度甚嚣尘上。莫迪政府为了迎合国内的这股反华逆流,无视印度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间商品以及设备来自中国的事实,实行所谓的“去中国化”运动。印度全面禁止中国的投资以此报复中国,同时对中国进口商品“100%检查”。

这不是印度政府第一次对中国企业“动刀”。2017年,中印两国发生洞朗对峙时,印度极端民族主义者将中印贸易逆差,视为中国向印度的“经济侵略”。印度媒体鼓吹“抵制中国货”,“印度打响第二次经济独立战争”。印度政府为打压中国企业挖空心思,而中国企业却成了待宰的羊羔。

其实,贸易战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更何况,印度在中国的对外出口和投资中,只占很少一部分。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仅占其出口总额的2%。印度从中国进口,是因为它别无选择,或者是印度制造不出来,或者价格高。禁止从中国进口,意味着印度要花更多的钱。

去年两国关系严重恶化时,就有印度专家批评莫迪政府的鲁莽的做法。印度经济学家斯瓦米纳坦•艾亚尔称,“印度希望成为全球价值链的一部分,中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那就要进口更多的中国机械和零部件。这意味着不是自给自足,而是相互依赖。”环球时报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新德里迎合国内民粹主义,毁掉两国多年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纽带是“自残”。

莫迪政府解除中国投资禁令,是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印度前外交官巴德拉库马尔先生在推特上评论称,莫迪总理理性思考占上风。这表明,某种形式的正常化进程正在进行,源于一次深刻的政策审查。这将印度国内野心勃勃的鹰派人物和他们的美国朋友感到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