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命运都像风筝一样,它往更高更远的天空,但却受着那根细细丝线的牵引而无法摆脱。当这根丝线被割断,就要鼓起勇气去追寻那飘落在远方的风筝,这样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娘”80后用心演绎《追毛衣的人》!

“最娘”80后用心演绎《追毛衣的人》!

潘锐彬,1986年出生于广东汕头,这里濒临南海,和台湾相望,当地很多男仔长大后都成为感觉着“苦涩的沙,吹痛脸庞的感觉,像父亲的责骂和母亲的哭泣永远难忘记”的水手。

就这样,潘锐彬一边感受着苦涩的沙吹痛脸庞的感觉,一边加速成长。

潘锐彬打小性格就比较文静,和一般的小孩打打闹闹过了一天不同,他的注意力能长时间集中,可能也是因为这样,他从小学习成绩就很好,父母也希望他将来考上一个好大学后,走出乡村,到大城市找到理想的归宿。

但是,时间很贪婪,有时候,它会独自吞噬所有的细节!现在回想起来,潘锐彬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不是解完一道数学题后获得的成就感,而是陪在妈妈身边,看她一针一针的织毛衣

而且,就像在学习上一点就通一样,他在针毛衣上也很快展现出少见的天赋:6岁时,他开始运针,到10岁时,已经可以非常熟练的织毛衣,熟练到和他一起织毛衣的阿姨们一个个都甘拜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品芝麻官》中,星爷通过偷师妈妈桑的“吵架大法”让当时最头牌的吵架天后最后一败涂地,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潘锐彬身上,他在织毛衣上的才华让不少人叹为观止。果然男人就算进入了有些自带女性属性的行业,也往往做得比女性好得多:最好的化妆师、最牛的美容师、最有魅力的形体教练、最有才华的时装设计师,往往都是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织毛衣并没有让他在学习上过分分心,高中毕业后,他还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这是广东乃至全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

大学期间,他学的是小语种,这个专业的就业率很高,毕业后他很快就找到一份待遇不薄的翻译工作,看上去,所有的岁月静好都已经在他身上实现。

但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永远有恃无恐。虽然在外企大公司上班,在父母和亲戚朋友看来风光无限,他内心的骚动还是只能通过织毛衣才能获得平静。

慢慢地,织毛衣成为他8小时工作之外的唯一爱好,就这样,工作之余,他也留下了不少毛衣作品,而且,自己的作品偶尔也有人愿意花高价买走。

这个时候,小伙子的眼前,看见一只风筝在天空飞起来,地下那个追风筝的人,就是他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堂堂男子汉,辞职织毛衣!

堂堂男子汉,辞职织毛衣!

工作的时间久了,潘锐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眼前的工作对于自己而言,就是生命的重复消耗。

经过慎重考虑后,他决定放弃眼前的苟且,去追求自己心中的诗和远方:辞职织毛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很多人看来,一个男生织毛衣,是一件很荒唐的事;现在这个男人居然为了织毛衣,连好好的工作都不要了,这样的男人,心里头得有多“娘”?

但是,潘锐彬从决定辞职那天起,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天,也做好了承受一切流言蜚语的准备,内心多么强大的人,才具备这样的心理!

其实,别看他从外表上的确有些文静,但是他对于织毛衣这件事的理解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认知。

比如说,他一直认为,手工编织这门手艺在未来这个被冰冷机器操控的时代,有其独特的温度,更有着应有的价值,这是一般人并不具备的商业思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实现手工毛衣的价值,他注册了自己的淘宝店,为了保险起见,前期都是织完一件毛衣挂到店里,将毛衣卖出去后再接着织另一件。

为了将手艺毛衣的价值得到延伸,他通过学习和进修,在织法上不断改进:郭德纲说传统相声有1000段,德云社总共可以使600多段,而尽管毛衣织法有多少种无法估算,但潘锐彬一个人就掌握了2000种针法!

比如说,他的拿头绝活,就是一件成衣能织出100多种颜色,这是最精密的机器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创业伊始,他的工作条件很艰苦,就是在自己的卧室里里放一台电脑,产品生产和销售都在这间小小的卧室完成。

就这样,半年过去了,潘锐彬顶着重重压力卖出了一件又一件的作品,也为他的创业之路开了一个好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别人不入眼的爱好变成了事业,

把别人不入眼的爱好变成了事业,

为什么他就能做到?

为什么他就能做到?

淘宝店的生意好起来后,潘锐彬手上的订单越来越多,他也意识到,按这样接单的速度,自己一个人显然是应付不了的。

于是,他开始动员小时候和他竞赛过的大妈大婶们,告诉他们自己在网上开的毛衣店生意越做越火,一件毛衣可以挣不少钱呢!

织毛衣真的这么赚钱?大妈大婶们一听这话都有些心动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全村50多个会织毛衣的大妈大婶们全部都给发动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请记住,创业中没有孤胆英雄,孤胆英雄最后往往被半路出现的熊给吃掉了,找准自己的创业伙伴,你才真正踏上了正确的路途。

然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潘锐彬红了。

原来,有一次他在面馆吃面条的时候突然一时兴起,用筷子将面条像织毛衣一样编织起来,然后,他把编织过程的视频发到抖音上,没想到,视频上传后,86后理工男用面条织毛衣形成的反差效应很快就出来了,这段视频获得了网友们疯狂的转发。

一个半月后,他的抖音粉丝已经势不可挡地涨到100多万,截至目前粉丝达386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全网都在寻找这个心灵手巧的小伙子,很多媒体也跟踪报道了他辞职回家,带领50多个大妈大婶创业的故事。

如今,因为他织毛衣的技法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在他的抖音商品橱窗里,一件单价近5000元的毛衣都有人抢,其他几百块一件的毛衣,销量有几十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3月,央视《开门大吉》节目邀请他录制节目,主持人尼格买提现场拜师,学起了打毛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为网络红人后,潘锐彬并没有忘本。除了继续做大自己的 “打毛衣的事业”,他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将手工针织的技艺传承下去。为此,他在2018年成立了工作室,招收了一批新人,向他们传授这门快要失传的手工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把别人看不上眼的爱好变成了炙手可热的事业,为什么他就能做到?

首先,遵从自己的内心。任何时候都要记住,就像这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你就是那个最独特的人。

其次,外表软弱的人,也可能获得内心的强大。所以,即使你看上去那么不合群、受人质疑、被人耻笑,这些也不足以毁掉一个内心坚强的你。

最后,这是互联网电商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只要你肯坚持,每一种技能,每一种付出,最后都能成为让你闪闪发光!

【推荐阅读】

北京土著卖掉1000万房子,逃离北上广:伪生活正在慢慢榨干你

假如有同样的一天,重复5000次,你可以在5001天的时候,等到真正的”明天“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则热帖,标题很抢眼:

北京土著卖掉1000万的房,辞职去昆明生活,如何看待他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说来也简单。

他们公司有一个同事,是北京土著,家里有房,在云大读了本硕,虽然不是985,但也是211。

他的生活也很简单,单亲家庭,一直都是和母亲一起生活。

去年,母亲去世了。

这件事情或多或少让他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母亲去世后不久,他就说想辞职,离开北京。

当时很多人都以为他在开玩笑。

毕竟家在这里,他也长期生活在这里,离开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在十一月份的时候,他真的辞职了。

他把家里的房子卖了1000多万,说要去昆明生活。

等他正式离职后,通过他的朋友圈得知,他花了400多万在当地买了一套装修精致的复式公寓。

还买了一辆价值百万的车,生活轻松自在。

这件事情其他同事知道以后,都羡慕不已。

有一个还在攒首付的同事吐槽:

“他是爽了,但是他后代以后起点就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热帖下面,有一个回答发人深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70年,他终究没有卖房,但他死了,在北京当了一辈子的打工人,房子终于升值到10亿。 他死后,儿子继承了10亿的房子,有一天,知乎上出现一个问题: 北京土著卖掉10个亿的房子,辞职去昆明生活,如何看待他的选择?”

无限循环。

看他的回答,心里忍不住颤栗。

在这个回答里,我似乎看到了我们为了别人口中的“以后”而不断妥协的模样,人生仿佛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但每个人的生活原有的面貌应该是一个魔方,有很多面,也有很多的拼法。

只不过大家最容易看到的,是已经被社会约定俗成的那一面:

出生,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养家糊口,买房买车,生儿育女,工作退休,带孙子孙女……

生活毫无波澜和惊喜,像完成任务一样走向人生的尽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里有一句话:

“如果有天我们淹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

社会内卷日益严重,把许多人都逼得几乎崩溃,人们挤在一条狭窄的路上,谁也不愿意退让一步,大家的生活过得雷同又紧张。

生活的无趣,仿佛是人生常态。

但用心生活,再普通不过的一秒钟,也可以衍生出不一样的乐趣。

在抖音上刷到一个视频,营业员帮男人办理好业务,男人准备离开,她也准备下班的时候,她突然喊住了他。

因为她看到对方背着个吉他,很感兴趣。

男人惊喜地把吉他递给她,笑着问:“你也会?”

营业员害羞地点点头,接过吉他,靠着桌子,轻轻弹唱了一小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个粉刷匠,工作的时候会弄得自己一身灰白,疲累麻木。

但是他会在不同的地方跳舞,让生活变成欢快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候,不是生活枯燥乏味,不是生活艰难,也不是社会内卷严重,而是自己愿不愿意放过自己。

北大法学硕士张根,也曾活在别人的约定俗成里。

从名校硕士毕业,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拿着不错的薪水,按照人生规划,接下来应该就是买房买车,结婚生子。

但是他不快乐,一直努力去迎合社会“要求”的他,每一天都活得倍感压抑。

身边的人都太过优秀,让他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快乐也被这种焦虑剥夺。

他甚至觉得,每天都会遇到的外卖小哥过得都比他快乐多了。

他也想要体验一下那种久违的快乐。

于是在女朋友出国以后,他决定辞职去做外卖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人能理解他的做法,甚至觉得他不可理喻,只有自己知道,生活方式的改变,带给他更多的快乐和启发。

在当外卖员的几个月里,几乎没有假期,每天风里来雨里去。

拿着四五千的薪水,每天的目标就是多送几单,下班回家后就买点凉菜,买瓶瓶酒,偶尔和朋友出来撸串。

这份工作毫无疑问比以前的工作酬劳低,也更辛苦,但是脑子里不再有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焦虑,让他浮躁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的真谛从来都是取悦自己。

如果按照别人的意愿去生活,不断复制相同的人生,只会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加剧自身的焦虑。

很多人在什么年龄应该做什么事情,仿佛已经被规定好了。

人生的价值,仿佛也被定义在物质上,这物质最后而是为别人创造的。

富兰克林说过一句名言:

“有些人死于25岁,葬于75岁。”

这和知乎答主的一番话异曲同工:

“人生前25年为自己读书操心,后25年为儿女的读书操心,俯仰一世,我到底为什么而活?”

“去选择不一样的选择,总好过大家把人生都过成复印机里的A4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的方式千千万万,不需要所有人都按照同样的模式度过一辈子。

当我们戒掉焦虑和急功近利,从另一个方向重新进入生活,生活反而能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有多少人假装在生活?

早上按时上班,下班回到家洗澡躺在床上刷微博、看视频,到凌晨才关上手机屏幕睡到天亮。

一边抱怨生活不属于自己,不甘心日复一日地重复机械般的生活,一边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养家糊口,退休带娃。

“这是人生顺序,每个人都这样。”

在网上看到一句话:

“生活不是一张试卷,它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

深以为然。

生活没有给我们固定的模板,它可以有无数的最优解。

90多岁的江奶奶是杭州人,也是一个年近90却毅然决定卖掉房子去旅游的狠人。

她育有一子一女,后来儿子因车祸去世,家里剩下一家三口。

2013年,因老伴身体不好,江奶奶也和很多老人一样,为了不给孩子添麻烦,选择和老伴一起住进养老院。

和很多老人不同,进了养老院以后,他们没有“混吃等死”,反而把生活过得风生水起。

买材料装饰楼层,参加各种活动,定期和丈夫出去旅游。

2015年,江奶奶的老伴儿去世了。除了女儿,江奶奶再无亲人。

也是这个时候,她选择卖掉房子,开始自己的环球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江奶奶冲动了,不应该把自己的房子卖了去追求一些虚无的事物。

但是江奶奶只是在重启自己另一种的生活。

在瑞士徒步爬雪山,在新西兰坐直升机游览冰川;在南非看最原始的葱郁森林;在美国感受绚烂的曼哈顿的夜景……

前前后后,她去过了十几个国家,看了无数的风景,体验了各式各样的生活。

也有人劝她说年纪大了,少折腾,安安稳稳的最好。

但江奶奶却觉得就应该在自己还能折腾的时候使劲折腾。

别人在她这个年纪都是谈保健品,谈孙子孙女,江奶奶却精神奕奕地说哪里的大海最澎湃,哪里的天空最蓝……

网上有人问: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记得有一个回答是这样说的:“生活本身就是意义!”

不是让你浑浑噩噩,不去努力。

也不是让你得过且过,看开一切。

更不是让你四大皆空,远离喧嚣。

而是放弃执念,放过自己,用心去感受生活,发自内心地去热爱生活。

网上认识一个韩国小姐姐,在她身上,就看到了生活的万千种模样。

平时,她就和无数的打工人一样,需要早起赶公交,有时候也需要熬夜加班。

她甚至试过一天里要跑到四五个不同的地方上课,同时还要完成设计项目。

按照这样的生活节奏,许多人都直呼受不了,哪怕把时间掰碎了,也会让人觉得难以喘息。

然而在她身上,却能看到生活的轻盈。

在忙碌的工作背后,她会给自己做饭,画画,也会经常背着相机往外跑,去看看陌生的风景,感受微风拂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退休以后,母女俩还会相约一起旅游。

平常还会在网上和大家分享高质量的vlog。

毛姆说: “要记得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

除了最日常的生活,我们也可以学着去思考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点个赞吧,努力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一首诗。

人生的意义不是每个人都按部就班活成一个样子,而是在一样的环境里,活成不一样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