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垮台后,北洋军阀系统就分裂成了直、皖、奉三派。

皖系领导人段祺瑞,曾一度权势熏天,完全不将当时总统黎元放在眼里,于是有了后来的“府院之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奉系领导人张作霖,崛起与草莽,但凭借审时度势和过人的手腕,最终攀上袁世凯这条大腿,并最终于关外称王,号称“东北王”。

直系名义老大曹锟,但实际最有影响力的是吴佩孚,在这三派之中,论军事能力吴佩孚甩段祺瑞、张作霖好几条街。

所以,直系和皖系开战,直系赢了,直系和奉系开战(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又赢了。

吴佩孚崛起于日俄战争期间,受重用于护国战争,成名于直皖战争,并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取得大胜而达到声望顶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佩孚虽说一个旧时代军阀,但他却有一腔爱国热血。

1919年全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段祺瑞皖系力主巴黎和会签约,而直系坚决反对。吴佩孚直接通电大总统徐世昌:

“青岛得失,为吾国存亡关头。如果签字,直不啻作茧自缚,饮鸩自杀也。”并表示“卫国是军人天职,与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背城借一。如国家急难有用,愿率部作政府后盾,备效前驱”。

他还说:“青岛是中国领土,非倭人之私产也,况其地当要冲,为我国沿海第一门户 ,决不能送与外人,故全国公民应同心协力,誓死抗争,非达目的不止。”

当然段祺瑞是不会听他的,于是后来吴佩孚发动了直皖战争,最终将段祺瑞赶下台,此时的吴佩孚已成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实力派,连苏联都盯上了他。

此时的苏联在国际上极为孤立,他们急于寻求外援,但他们看上了吴佩孚,而不是孙中山。苏联人说:

“吴佩孚已成为中国核心政治的领导人物,吴佩孚的行动会造成对我们有利的局面,必须加以利用。”

然而吴佩孚根本不搭理苏联人,不得已之下,苏联这才要跟孙中山联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2年,由于政治利益矛盾,吴佩孚与张作霖爆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吴佩孚说:

“此战是共和与帝制的最后战争(他把张作霖看成帝制,因为张没有参加讨袁),胜则我解甲归田,败则我唯有一死,以谢天下,我妻已死,我子豚犬,杀之可也。

此战表明了吴佩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4月29日,张作霖率12万大军分三路出击,欲将直系一网打尽,吴佩孚同样分兵三路迎击。

虽然奉系拥有12万人马,看似数量占优,但其战斗力却惨不忍睹,完全是土匪式打法,于是开战仅7日,奉系全面溃败。

此战张作霖的12万人战死2万余人,重伤逃亡1万多,投降直系军的4万多,张作霖仅剩3万多人撤回关内。第一次直奉战争以直系大获全胜而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国政有三,一是官吏不卖国,二是武人不争地盘,三是召开国民大会。”他的意思是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与道德礼仪结合的政府。

然而已经和张作霖结为儿女亲家的老长官曹锟却不买账,导致吴佩孚的伟大政治理想无法贯彻,打了胜仗却依然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他说:“此次战胜,是一件痛心可耻之事。”

从这以后,吴佩孚与曹锟的关系就开始疏远了。但与此同时,直系另一位大将却趁势而起,他叫冯玉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玉祥此人骄横跋扈,有时连大总统曹锟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吴佩孚。且冯玉祥绝非能久居人下之人,他是个想自己打出一片天的人。

而吴佩孚性情刚直,自然不会容这样的部下。吴佩孚是传统军人的风格,而冯玉祥则倾向孙中山的革命,在意识形态上二人也互不相容,翻脸是迟早的事,只待一个时机而已。

1924年9月,张作霖再次率军入关,爆发第二次直奉战争,吴佩孚任讨逆军总司令。

此时冯玉祥觉得自己时机来了,他偷偷联络张作霖,提出只要张作霖不入关,他就到吴,于是,冯玉祥成了直系的一颗定时炸弹。

早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开始,康有为就对吴佩孚说:

“冯玉祥这个人早晚要造反,肘腋之患,不可不除,您如果不忍将他置之死地,把他夺了兵权也可。”

吴佩孚说:“大敌当前,自残手足,别人将如何看我?”于是没听康有为的,结果出了大事。

当时吴佩孚去前线督军,后给他参谋长张方严发电报,要求速调援军。张方严收到命令后立刻给张福来发电报,让他火速支援,但张福来部距前线太远,根本来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院起火,前线军心自然不稳,张学良趁机指挥奉军精锐突破直军防线,一举击溃吴佩孚的主力,把吴佩孚杀得大败,吴佩孚最后剩下数千兵卒退守天津。

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奉军大胜告终,张作霖也算报了第一次直奉战争战败之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张作霖和吴佩孚平分地盘:湖南北部、湖北、河南归吴佩孚,河北、山东归张作霖。这可能就是佛家说的报还一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