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探索实施“链长制”。这也是“链长制”一词首次被写入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

事实上,“链长制”并不是新词,经南都科创记者统计,湖南省、浙江省较早推行此制度。从公开政策信息可见,多个执行此制度的“链长”主要是政府部门“一把手”,甚至还有省长担当“链长”。

“链长制”作为产业治理实践手段,已成为了多个省市应对外部冲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除了“链长”的行政级别较高外,被纳入“链长制”重点关注的产业链,也可以看出相关省市目前及未来在重点发展的产业。

多省推行“链长制”,这些人担当“链长”

2020年,“战疫”成为年度大众热词,此外,也涌现出如新基建、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等垂直领域的热词。其中,与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热词之一就有“链长制”。从全国范围来看,“链长制”最早起源于湖南省,“链长制”开始大规模受到关注,则起源于浙江省。

随后在疫情这一外部因素影响下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采用。仅2020年全年,走进“链长制”队伍的新队友便有江西、江苏、山东、黑龙江、河南等;市级层面,合肥、长春、深圳、包头、苏州、南京、德州、济南、菏泽、莆田等十余座城市也各自印发了相应的工作方案。

所谓“链长制”,就是择定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通过地方政府主要官员甚至省市政府一把手担任“链长”,以“补链”“强链”为目标的一系列制度设计。正因此,目前执行此制度的省份“链长”级别都较高,基本共性是由主要领导“挂帅”。

从公布的省级政策层面来看,通常由省政府或省级相关部门领导担任“链长”;市级政策,比较典型的做法是由市委书记牵头,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工作职责和重点任务。如江西省省长易炼红担任有色金属产业链链长;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担任南京高端软件和人工智能两大产业链“链长”;时任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强曾为河南省节能环保链链长。

这样的部署起到了积极作用,由党政主要领导人“挂帅”,集中力量办大事,啃“硬骨头”,带头联系重点领域起到示范作用,在重点产业上以本市或本省优势产业为主。

生物医药、新材料、汽车等产业最受关注

从各省市发布的政策来看,被纳入“链长制”的产业都是相关省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南都科创记者对目前已明确公布的湖南、浙江、黑龙江、河南、江西和山东6省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的“链长制”政策进行梳理,统计文件中涉及的94个产业链,发现生物医药、新材料、汽车和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出现频次较高,这些产业是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力量,也是各省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个省(自治区)发布的“链长制”政策中出现的高频产业。

同时,各地也注重扶持特色性产业和主导性产业。如黑龙江省纳入了玉米加工产业链,浙江省纳入了数字安防产业链,广西壮族自治区纳入蔗糖精深加工产业链等。此外,山东和江西还将文旅业作为重点产业链之一,为疫情防控下的文旅业复苏提供助力。

这套以“补链”“强链”为目标的一系列制度设计究竟效果如何?由于各地政策实行时间并不长,目前还难以判断。但浙江省在疫情中的表现或许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浙江省商务厅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得益于“链长制”实施后区域配套产业链的高度集聚,“缺个零件,停一条生产线”等问题将在浙江得到有效解决。浙江省商务厅官方网站消息也显示疫情期间,通过要求高效运转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和“九个一”工作机制,全省经济开发区仅用了15天时间,高效完成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工作。

受国际形势影响,浙江省推出的“链长制”除了提升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外,开始注重维护产业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后,这一特征更加明显。2020年2月,浙江省商务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确保开发区产业链稳定的通知》,提出要确保供应链、采购链、生产链闭环运作,避免出现“缺个零件,停一条生产线”等问题,实现“稳链”“补链”。

观察:作为全球制造业大省

广东的“链长制”应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2021年1月24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探索实施“链长制”,培育一批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打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集成服务等产业链条,构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生态。

此前,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接受新华社采访就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时表示,将强化支撑功能,探索“链长制”,以“链主企业”为核心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全产业链生态。

为何要如此布局?广东是全球的制造业中心,伴随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区域协同发展规划的出台带来的产业转型红利,广东要顺势成为全球智造中心。

对此,报告也就当前形势分析道,广东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还不够高。

南都科创记者此前采访也了解到,相比其他省,广东已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并有一定的龙头企业及初步形成的产业生态,如何通过“链长制”,提升产业创新驱动力可谓十分关键。

以广东省目前重点培育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为例,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增材制造(3D打印)协会会长杨永强告诉南都科创记者:“虽然目前广东在这一领域中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都有很强的实力,但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在高端产品以及一些关键零部件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卡脖子’的问题,比如高端激光器、光学振镜等,还比较依赖于国外技术,产业链整体现代化水平不高。”

南都科创记者梳理发现,自2019年开始,“卡脖子”一词也连续三年出现在了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破解科技“卡脖子”问题,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广东实现“科技强省”的当务之急。

此次,将“链长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正体现了广东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决心和魄力。杨永强也认为:“实行‘链长制’,通过一系列稳链固链强链举措,对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的发展速度与效率提升将会带来重要作用。”

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广东的“链长制”更加突出的是对创新链的强化。广东省工信厅厅长涂高坤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东将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人才链、围绕人才链部署教育链,积极推进产业、科技、教育深度融合,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和产业基础问题,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

日前,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2021年十大任务中,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便是其一。报告明确表示,深入实施“广东强芯”行动,加快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高端设备等领域补齐短板。

事实上,广东此前就提出了强芯强链的规划。涂高坤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道,进入十四五阶段,广东将选准集成电路制造、高端元器件、关键原材料、电子化学品等薄弱环节,补齐短板做强产业链。抓实“广东强芯”行动,支持电子信息重点领域生产企业工程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发展自主软件,积极发展具备自主核心技术的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产品,引导支持软件企业基于自主底层信息技术开展适配攻关和迭代升级,加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应用推广力度。

因此,不难看出,广东“链长制”的探索聚焦性更强,在对产业转型升级进行战略谋划时,紧密结合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此前广东也公布了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相关文件,未来,被纳入“链长制”的相关产业或涉及上述集群。

在全球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广东作为制造大省,“链”的转型升级是必然要求,也是当务之急。但与此同时,如何让“链长制”充分发挥作用,走出真正的“新路子”,释放更大创新效能还有待于长期持续的深入实践。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统筹:任先博

采写:南都记者 程小妹 实习生 莫等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