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借钱的唯一合法渠道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受疫情冲击,去年地方财政十分困难,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借钱情况何如?

1月26日,财政部公布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还本付息情况,各省份去年借钱情况明了(详见下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全国各省份总计发债借钱约6.4万亿元,同比增长近42%,这一增速远高于去年经济增速(2.3%),也远高于财政收入增速(约-5.3%),反映了积极财政政策发力明显。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数据发现,从去年各省借钱规模来看,山东以4500亿元居首,江苏和广东紧随其后,借钱规模均超4000亿元。

四川、浙江、河北借钱规模超3000亿元;湖北、河南、湖南、贵州、安徽、云南、江西7省发债规模超2000亿元,福建、内蒙古、广西、天津、上海、重庆、北京、新疆、辽宁、陕西、山西、吉林、黑龙江、甘肃等省份借钱超1000亿元。

多位财税专家对第一财经分析,为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发债借钱总规模由全国人大决定,各地具体发债规模由财政部确定。财政部在分配发债额度时,会统筹考虑地方财政实力、债务风险、融资需求、项目成熟程度、国家宏观调控需要等因素。一般来说,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越强、债务风险越低、承担中央重大项目支出越多、融资需求越大,获得发债额度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比如,发债规模居前三的山东、江苏和广东财政收入规模居前,财政实力较强,债务风险相对较低。而发债规模相对较小的省份,财政收入规模较小,融资需求相对较小。

去年地方借的6.4万亿元花在哪儿了?

根据财政部数据,其中约1.9万亿元地方拿去偿还到期的政府债务。去年是地方政府偿债高峰期,需要偿债本息高达2.9万亿元,受疫情冲击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靠财政资金难以偿债,只能通过发行大规模再融资债券来借新还旧,以缓解当期偿债压力。

从去年各省地方借新还旧规模来看,江苏以1605亿元居各省之首,贵州以1333亿元位居第二,四川、辽宁、山东均超千亿。

除了借新还旧外,剩余的约4.55万亿元借债资金投向了重大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以稳投资、补短板。具体来看,这笔巨额资金主要投向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科教文卫、脱贫攻坚、农林水利、生态环境等领域。

由于去年地方举债规模创新高,使得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也快速累积。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25.7万亿元,尽管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但财政部官员透露债务率逼近了债务率警戒区间(100%~120%)下限。如果地方按去年规模继续发债,今年可能要进入警戒区间。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十四五”时期财政收入和债务率约束下,基于前期的债务高基数,未来地方政府债务扩张速度会放缓。不过今年中国会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政策不搞急转弯,今年地方举债规模将继续维持在高位。

财政部部长刘昆在部署今年财政工作时表示,合理确定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2021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建设债券等投资政策将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