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老蓝田渡口码头图片信息找不到。

八零后的泸州人大多数不知道这个事情,因为发生在我们出生之前。知道的大约都是听老一辈人转述的。今天蓝田渡口都不存在,但是老一辈人偶尔讲述起来,依然兀自心有余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1973年12月3日,长江蓝田坝渡口,汽车轮渡船撞沉“红卫”10号客轮,淹死乘客9人。放在今天也是重大沉船事故。由于当年媒体没有今天发达,很多事情已经趋于模糊,一些泸州朋友想对它重新了解一下,沽酒客也不是经历者,对此了解不多,但是还是看过部分材料和听过一些老人口述,那么今天我来试着给大家还原一些当年的情况。

川江,在古代又称江、江水或大江,唐代以来,或称蜀江。或称汉江。上段又称“蜀江”,下段称“峡江”,江津附近河道呈“几”字形,又称“几”江。中国最长河流长江上游在四川省、重庆市、宜昌市境内干流段。因大部分河段处于原四川省境内,人们通常把它叫做“川江”。川江城市里面,泸州应该是一个不应该被忽略的城市,当然被忽略又如何,泸州人还不是一样延续到了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7年前的泸州可不是地级市,是县级市,今天还有很多人习惯说是泸县,又跟今天的泸县混淆。这个懒得去纠正,因为实际上都是你中我我中有你的。只是当时泸州成为县,本身就是一种笑谈,所以1983年能够成为地级市,倒是没有什么好骄傲的,却有拨乱反正的意思。

有人说川江的航运从宜宾至宜昌全长约1044公里的长江,自古被称为川江。重庆直辖后,川江流经四川境内虽然只有200多公里,但川江之名并没因此改变。据传19世纪末,英国冒险家阿奇博尔德·约翰·立德租乘木船探寻川江之路,并把第一艘轮船驶进了川江。自此,乘船出行成了沿江百姓的主要交通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个人以前也赞同这样的说法,但是现在看来有点不妥。并不是外国人靠川江进入四川探险或者传教才有川江航行或者沿江老百姓出行的方式,就是从宋朝开始,泸州的沿江航运已经开始,当然这里商贸更多,到了明朝已经是五方辐辏,通江达海的地方,虽然当年的古泸州人守土重迁,不想今天的泸州人成年后大多数就往外面跑,用泸州人的话来说,出去搞票儿(挣钱),依然有很多乘船出行,去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之所以没有所谓太多客运的原因,是因为川内的木船不够大,动力小,下去容易,上来难,老辈人的船上人有打广的说,意思船出去了,就到目的地直接卖了,再回来,要是返航确实不容易。

知道卢作孚的民生公司后,有了机械船只,这个局面还有点改变了。

当然今天我们说的还是新中国以后的事情,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左右,四川省轮船公司,习惯叫省轮司,好像不是在成都,应该是重庆,那个时候重庆还属于四川,成渝没有分家。也就是重庆轮船公司嘛,有一艘船叫红卫10号。一看就具备时代特征。

你想吗,当时航运肯定是宜宾、泸州到重庆这一段,而且重庆又是最佳的,自然设立在重庆。这个红卫10号是泸州到宜宾的客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照片民国时期的长江客轮“天赐”号轮。

由于泸州专区被取消,泸州被宜宾专区代管,然而宜宾专区就把当时宜宾和泸州两个都不是地级市的地方管起来了撒,专区不设置泸州,设置宜宾,怎么都要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泸州这条鲢鱼变得有点缩水成鲫鱼了。

但是当时变革也有不少泸州人到那边工作学习,那边也有来回的,所以这条航行就比较必要了。

乘船显然比当时坐车,但是路面情况不佳的时代好的多。一个船可载大约是三、四百人吧,船舱分几个等级,有软卧、硬卧和大仓座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照片民国长江游轮

据老一辈人回忆,当时泸州到重庆下水一天可到达,上水却要两天,到宜宾上、下水都是一天到达,这些船分别停靠于一、二、三(现在的东门口,当时最热闹的码头)、四码头(现在市府路河边那里),那时的汽车极少,到重庆选乘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轮船和火车,因为火车要到隆昌才能乘座,所以大多数人都会在泸州坐船。

也曾经繁荣了一段时间。

前面也说了,因为当时被宜宾专区管着,所以泸州一些公职人员开会都要去宜宾,一层是散客大厅和轮机房,还有船尾的厨房,二层是卧铺,三层是驾驶室,特别是红卫10号二层最前面驾驶室下面是个很好的观光平台。

根据老泸州人的记忆停靠站点是:泸州——纳溪——大渡——井口——二龙口——江安——南溪——李庄——宜宾等。而且有人对几毛钱的船上早餐猪肝面还记忆犹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对于1973年12月3日那天,则是大家不喜欢发生的噩梦。

据说当年,无论是横渡长江的渡轮,还是这个红卫10号,全凭驾驶员的经验和规则,一直都相安无事,直到那一天,汽车划子靠岸时放下挡板,汽车就可以驶进平台,然后收起挡板。

啥子汽车划子呢?原来当初泸州长江大桥还没有修,长江上没有桥,但是泸州已经有了汽车,要汽车通过长江到对岸蓝田或者去纳溪,人们当时想出来的办法就是用汽车划子,其实就是载汽车过河的轮渡。

老一辈人回忆说,当时驾驶汽车划子的是一个年轻的实习生,在行驶靠岸时没有及时收起挡板,红卫10号冲向汽车划子时,已来不及避让,导致挡板划破了红卫10号的船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卫10号慢慢渗水,逐渐下沉,情况越来越紧急。但当时的船员全部坚守在岗位上,试图把破败的船体尽量往蓝田坝的渡口开去。

但是还是事与愿违,事情突然,乘客也有很多心里慌乱,造成了恐慌,而且工作人员有限,但是即便如此,也希望把事故降到最低,只是当时的通讯和救援能力,跟今天比起来差太多了,还是有九人不幸遇难。

今天长江,泸州段客轮早已经没有了,这些都成为历史,但是还是希望风平浪静,平安第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