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有一篇课文中写道:“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而这句话也曾让很多小孩倍感忧伤,毕竟孩子们都不愿离开家长。但是在以前的农村,家里的孩子都比较多,一般家庭都会有两三个孩子,而独生子女是非常少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现在的人很难理解以前孩子多的现象,其主要原因还是以前养孩子的成本低,曾经在邻村就有一家人有八个男孩。因此孩子长大后必然要面临一种情况,那就是分家。有句俗语叫做:“哥东弟西,老幺无份”,这句话描述的就是以前农村人分家时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八十年代以前,农村人分家是很常见的事情,所谓“树大分杈,子大分家”。而分家一般是孩子结婚后,如果还与父母和兄弟住在一起,就很不方便了。这时候难免就会与家人发生冲突,所以分家大多是在矛盾产生后,才会分家的。

在分家的时候,首先会找一些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前来作证,还要准备一些吃喝的零食以及笔墨纸砚等。然后把家里所有的地契、房子、以及钱财甚至连锅碗瓢盆,牛马猪羊等都要分一下,当然还要留下父母所用之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农村分家时,还有一个主持人,被叫做“中人”,不过一般人是不愿意去担任这个角色的,所以主持人一般是由孩子的舅舅担任。俗话说:“母舅看外甥,个个一样亲”,意思就是舅舅不会偏心。如果舅舅不能担任,也是从母亲的娘家另选一个人来担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中人”要把家里所有的物件以及财产统计一遍,然后再分成几个等份,理论上是每个儿子占一份,如果谁生了男孩,还有多占一份。当然这只是理论上,其实在民间分家一般不会那么均等,而分配的主要权利还是家长,其他人只是做个见证而已。

“哥东弟西”这句话说的就是分家时对房子的分配方式,一般情况下,老大住东房,老二住西房。当然北房是父母或者家里的长辈住的。因为古人讲究左为尊,因此长子要住在东边,次子住在西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老幺无份”并不是说老三分不到家产,而是说老三一般是分不到祖屋的,但是老三可以多分到土地或者其它财物,然后带着财物出去另寻一块地方,重新盖房子。当然这也是在大家都已经结婚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成家,就跟着父母居住了,因此老三该得的家产也就和父母在一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句话叫:“天下老,偏向小”,或许与这一点有关,毕竟老大老二都分出了,只有老三还没有成家,和父母住在一起,自然就会得到父母更多的宠爱。所以在分家的时候,父母也要为老幺的以后打算,自然也就会给他多留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也是很多人在分家的时候闹矛盾的原因之一,毕竟老大和老二所分到的也只是老屋,而老三就不一样了,要盖新房子,难免会让儿媳妇不高兴。所以“哥东弟西,老幺无份”说的只是祖屋的分配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