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公开举报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涉嫌学术不端一事又有新进展。

1月21日,科技部网站发布《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公开了对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中科院裴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饶毅教授、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等人相关论文涉嫌造假问题的调查处理结果。结果显示,经调查5位学术大咖中,曹雪涛、李红良、耿美玉存在“图片误用”问题,但全部“未发现有造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仅过了2个小时,饶毅再次在个人公众号“饶议科学”上发布题为《正式举报林-裴(1999)论文涉嫌学术不端》的文章,正式向中国科学院第六届道德建设委员会举报裴钢院士涉嫌学术不端(详见21新健康此前报道《重磅!饶毅再次举报裴钢院士学术不端,就在官方通报未发现其论文造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日,饶毅教授继续在其公众号发布文章《补充:不反对用/咨询诺贝尔奖得主调查裴钢实验室论文》,对前文进行了一定的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22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分子结构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张曙光致信饶毅教授,对其举报裴钢院士的行为发表了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受质疑论文的三位共同第一作者还向科学网提供了和这篇论文相关的综述材料。

1月23和24日,饶毅在其公众号连发两文,一一回应张曙光等人对其的质疑。

短短数日,一众大佬纷纷下场,这场关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学术争鸣,一时间吸引了学术圈乃至外界的诸多关注。

01.两次举报?

1月21日晚间,饶毅在“饶议科学”公众号公开了一封举报信,实名举报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裴钢涉嫌学术不端。

涉事论文1999年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简称为“林-裴(1999)”论文。举报信提出,该论文的三张图(图3、4、5)中显示,CXCR4和CCR5两个GPCRs可以只要五重跨膜就能够起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PNA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发现如果是正确的,是非常大的突破,因此不可能没有人试图重复。”但举报信指出:全世界科学界都公认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七重跨膜蛋白。1999年全世界科学界是这样公认的,2021年全世界科学界还是这样公认的。这二十一年来,全世界全部教科书没有一本因为“林-裴 (1999)”论文而改变共识。

饶毅在举报信中指出,应按照国际金标准,邀请第三方重复实验。如果该论文结果可以让中国科学院道德建设委员会邀请的第三方严格重复,那么饶毅就应该公开道歉。反之,则应由裴钢致信《美国科学院院刊》提出撤销论文。

需要强调的是,饶毅在举报信中写道:这是本人第一次向中国科学院举报该文涉嫌不端,也是本人第一次正式向任何机构举报该文涉嫌不端。

但在2019年11月,一封网传的“饶毅举报信”中也点名了裴钢在1999年论文中有3张图不真实,存在造假嫌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饶毅后来回复称,此举报信“没有发出,有过草稿”。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举报信传播开来不久后,前斯坦福大学助理研究员伊丽莎白·毕克在学术研究同行评议网站PubPeer上,指出裴钢参与署名的两篇论文存在“图像异常”问题。

裴钢随后作出回应,称自己是文章的负责人,为这一严重的错误道歉。而第一作者也在文末道歉,说是把图片混了,“但是图片混淆并不影响实验结果”

科技部1月21日发布的《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显示,曹雪涛院士、李红良教授以及耿美玉研究员3人存在较多“图片误用”问题,但没有发现任何学术造假行为。从这一调查结果来看,科技部的确认为图片误用与实验本身出问题无甚关联。

对此,1月22日,由饶毅担任主编的公众号“知识分子”发布了一组“指鹿为马”、移花接木的讽刺漫画,显然意有所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日中午,饶毅“深夜举报信”掀起的风浪还未平息,“饶议科学”又公布了一封新的信件。

信中将涉事论文简称修改为“凌-裴(1999)”。同时指出:“中国科学院在上次调查过程中,从来没有找过我,据说还有很多正常的国际惯例的程序也缺乏。放跑一个人两个人看起来小事,当‘小事’是范例的时候,就是很大的事情。”

02.裴钢论文的结果可以重复吗?

将这场学术争议推向高潮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分子结构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张曙光致饶毅的一封信。

这场学术争鸣围绕的关键问题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发挥功能到底需要几重跨膜”。一般而言,GPCR家族成员具有7次跨膜结构和激活G蛋白两个共性,可以说,7次跨膜结构对GPCR来说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结构。

图源:natur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饶毅质疑裴刚的出发点也在于此。在“凌-裴(1999)”论文中,研究者发现CXCR4和CCR5两个GPCRs只要五重跨膜就能起功能作用。饶毅在举报信中指出,“上述论文发表21年之后,没有任何实验室发表能够重复这些结果的论文。”

然而对此,张曙光有不同看法。

据科学网,张曙光1月22日向其提供了一份致饶毅的信件,指出其课题组2020年发表在Cell子刊iScience上的题为Non-full-length Water-Soluble CXCR4QTY and CCR5QTY Chemokine Receptors: Implication for Overlooked Truncated but Functional Membrane Receptors的论文,不仅可以证实了凌堃等人1999年发表的实验结果,还明确表明,只有2个或3个跨膜片段的CXCR4和CCR5突变体能够显示出配体结合活性、定位到细胞质膜上、并进行细胞信号转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iScienc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早在2019年网传“饶毅举报信”提出对裴钢学术造假的质疑时,海外华人社区“文学城”上就有相关专业人士对此事进行了讨论。

其中有人提到,裴钢是1995年回国开始PI(项目负责人)生涯的,1999年发布“凌-裴 (1999)”论文时,“20年前了,intentional作假的可能性应该没有,那时他还是一个新PI,大院里的老先生们都还健在。”

此外,据方舟子去年发表的一篇题为《举报造假应有根有据——关于饶毅举报的学术造假》的文章,也显示“至少有两篇论文研究了CXCR4的五跨膜突变,虽然用的实验材料或方法不同,但他们认为结果与裴钢论文相符”

图片来源:Bloo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Cancer Scienc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曙光在信中还提到了一篇2012年发表的综述论文,其中列出了许多截短但具有功能正常的G蛋白偶联受体。

图源:Journal of Molecular Signalin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受质疑论文的三位第一作者还提供了《关于G蛋白偶联截短受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报告》,指出至少有9种天然存在、少于7次跨膜的GPCR截短变体。

03.饶毅回应:张曙光来信夸大、不严谨

在张曙光给饶毅的邮件中,张曙光指出,饶毅对“凌-裴 (1999)”论文的质疑毫无事实基础。

对此,饶毅1月23日在“饶议科学”上发表题为《实验是检验张曙光pk裴钢对错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回应称:裴钢被质疑的论文发表后,就把相关实验材料寄到了饶毅实验室,随后饶毅实验室人员对该实验进行了重复,但得不到相同的结果,于是告知裴钢实验结果不能重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饶毅表示:“您认为:有比这更好的事实基础吗?还是您认为不用问就断定我没有事实基础?”

而针对张曙光提到的其课题组研究能够支持“凌-裴 (1999)”论文的结论,饶毅回应称,张曙光并没有使用与裴钢论文中的相同的蛋白质进行重复实验,同时张曙光论文中的结论恰好证明了裴钢院士论文的结论不可能出现。所以饶毅认为,张曙光的来信夸大、严谨。

不止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24日,饶毅发文《树欲静而风不止:劝裴钢的学生凌堃不要帮倒忙》,对凌堃所开列的12篇“提供给专家组的含有第三方实验室重复GPCR截短体仍具有功能实验结果的文献”进行分析,指出这些文章并不支持“凌-裴 (1999)”论文的结论,该论文的结果“二十二年来从未被严格的重复实验所验证过”。

04.期待有公信力的第三方重复实验

饶毅并非只公开举报过裴钢学术不端。

2016年,韩春雨为通讯作者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论文发表,陷入实验不可重复的争议,饶毅通过多种方式试图联系河北科技大学,建议谨慎对待韩春雨及其研究成果,并想要劝说河北科大成立专家组委会,核实韩春雨的实验结果。

在2019年的学术圈风波之中,他也多次反对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耿美玉发明的药物GV971,认为该药物通过肠道菌群治疗小鼠的阿尔兹海默症的研究结论存在诸多疑点。

在耿美玉联合25位研究者对饶毅的质疑作出回应后,饶毅仍不依不饶,再一次发出质疑,直指耿美玉在与药厂合作后“突然大放光彩”背后的科研环境之痛:药厂造假、或威逼或利诱科研人员造假。

2018年12月,在“重大学术不端事件的应对机制与管理”研讨会上,清华大学物理系朱邦芬院士也曾指出学术不端问题发生的根源。

她认为,戴着人才“帽子”和没戴上“帽子”的,其待遇差别较大;对科研人员重复奖励等举措诱使一些科研人员快出成果;再加上学术不端行为的风险与“收获”不相称,所以才有一些人对此趋之若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饶毅引发的学术打假也带来了广泛的争鸣。

“文学城”知名博主“雅美之途”提到,学术界对造假启动调查的前提,是有人实名实据地举报造假,流程是由学校诚信办公室介入,先找当事人核实有问题的实验结果,对着实验记录本逐个分析与解释,完成后调查人员再将结果报给独立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进行讨论。

这是一套相对完整的调查流程,而调查的核心在于,需要由第三方介入,独立查阅实验本上的原始资料,实验本上所有数据都应当永久保存。

2018年,中科院学部曾举行过“重大学术不端事件的应对机制与管理”研讨会,裴钢在会议上就曾说过:“必须考虑如何建立一套公平、透明、具有可操作性的调查处理程序和规则,从而逐渐形成长效机制。”

在本次举报中,饶毅也始终坚持通过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使用与“凌-裴 (1999)”论文中相同的蛋白质重复实验。

如果最终通过重复实验能得到“凌-裴 (1999)”论文中的结论,饶毅表示将公开致歉。但如果通过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也不能重复该实验,不能得到与论文中相同的结论,饶毅希望裴钢不仅应该用中文道歉,也应该英文致信《美国科学院院刊》撤稿并道歉。

2018年6月,饶毅在北大毕业典礼上做了最短的一场毕业致辞,收获了学生多次的掌声。他说,请原谅我不敢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成功、都幸福,因为历史不幸地记载着,有人成功的代价是丧失良知,幸福的代价是损害他人。

“过去、现在、将来,能够完全知道个人行为和思想的只有自己。世界很多文化借助宗教信仰来指导人们生活的信念和世俗行为。而对无神论者,也就是中国大多数人来说,自我尊重,是最重要的正道。”

21新健康综合自:饶议科学、科学网、知识分子、丁香园(作者:EVEE)、南风窗(作者:赵佳佳)、科学中国人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