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解禁烟花民间呼声不高?某些专家不要激化矛盾

撰文丨墨黑纸白

一、正视人们的不满,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近日某地传出春节期间解禁烟花限制,被不少网友们热议,并一致认为应该放开,从而引出了某些专家们在媒体上称解禁烟花民间声音不高的言论。

在纸白君看来,这些专家们不是在帮忙解决问题,而是在激化矛盾,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很多传统的改变是一时无法接受很正常,虽然这些改变是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就对传统从小耳濡目染的人来说,不可能因为策略引导就很快放弃改变,在这方面我们的社会是需要正视的,而非找一些专家空口得出人们乐意的结论。

纸白君一向是支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不是从环境污染上如此认为,主要还是从安全问题上如此认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属于近年来一项对传统习惯改变的重大策略,各地从去年坚持到现在一直都很不容易,因为一些不满就重新放开得不偿失。

我们需要做的是缓和矛盾,解决问题,并顺利地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从策略形成一种习惯,而非掩耳盗铃无视不少人希望放开的声音。

二、如果春节的年味只能在鞭炮声中

要求放开的人,所用的观点,一是春节没有烟花爆竹没年味,二是疫情就是因为不让放炮导致的。三是开车也很危险,为什么不禁车?

大致就这几类观点,纸白君认为我们的社会应该逐次解答这些观点,比如春节不让放烟花爆竹没有年味,那么可以地方行政就大年夜和元宵节集中燃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而解决人们说的没有年味的问题,同时也能将疫情是因为没有放炮的说辞打破。至于说放炮因为危险禁止,开车也应该因为危险禁止。

这纯粹属于无理取闹了,放炮带来的危险是针对孩子们来说的,开车带来的危险是针对成年人来说的,孩子们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成年人是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应该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不必要受到伤害的环境,而成年人自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酒驾,不疲驾,不开赌气车等等。

所以没必要因为烟花爆竹会给孩子们带来危害而上升到什么事都有危险,什么事都别做的角度,其实相比起孩子们来说,成年人可能更喜欢放烟花爆竹。

三、我们的成年人应该戒掉大小孩的气息

在纸白君看来是这大小孩的行为,我们的成年人应该在我们社会的物质生活不断提升中,也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休闲娱乐没必要从放炮这些事上着手。

如果自己的精神层面不能随着物质生活进步提高,还是局限于自己生活习惯中的休闲娱乐方式,那么我们社会物质生活的进步也会受到阻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多少孩子们因为放鞭炮受到伤害纸白君就不举例了,只能说我们不能因为要满足大人们的欲望,就将危险的习惯带给孩子们,这很不好。

专家们所说的人们对解禁烟花爆竹的声音不高肯定是错误的,所以不可能真正化解人们就此事的不满,只有真正看到人们的不满,才能给出很好的解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括就传统问题,我们社会一向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繁体字、汉服这些传统,个人喜欢的,只要不影响他人,都可以去尝试。

但鞭炮、麻将等传统娱乐方式,只能消耗人们的精神涵养提升,沉迷于花销之中,还可以身体受到损害,我们是可以一步步放弃这些不是很好的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社会也不是在这一两年才开始禁止鞭炮,其实在80年代就一直被广泛讨论,随着改革开放,物质生活日渐好起来了,人们放鞭炮的次数也不断增多。

而随着鞭炮的频次而受伤的人也越来越多,80年代经广泛讨论后,还是不适宜直接禁止,所以在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沉淀后,去年才各地开始严格执行。

四、对一些传统习惯的放弃不是背叛,而是新的开始

我们想迎接新的生活的方式,就需要祛除一些旧的生活方式,包括年味不浓的问题,以前年味浓是囿于物质生活贫瘠,人们靠过年来感受生活的美好。

而今我们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进步,只要每个人都很努力,都可以平时穿新衣,吃好吃的,这是年味不浓了吗?只是我们的生活在不断的改变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从大集体中回归小个体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以前的习惯或认知被改变,这对我们的社会进步是好的,因为每个人靠自己可以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价值。

所以对过去一些事的告别,也是对未来一些事的迎接,比如年味淡了,可能只是中间空白期,再过十年,我们可能又有新的方式来将新年浓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中国有上千年历史,传统只是传承的一方面,创新与迎接新事物变化也应是我们优秀的一面,我们不能因为失去了传统,就觉得自己失去了本源。

所以针对此事,纸白君一方面希望地方政府可以春节期间由行政方式集中燃放几次烟花爆竹来贺春节,以安顿人们过度期的不适应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也希望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应该学会适应新的变化,不能总揪着过去不放,把眼睛朝前看,往未来展望,我们能做的,该关心的事还有很多。

最终希望我们的专家们,谈问题要脚踏实地,人们的不满是存在的,不要忽视,忽视了就只能招致人们更多的不满,激化矛盾,这是南辕北辙。

2021—1—22落笔于墨辩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