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馨提示:本文约6600字,配图32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经历了波兰战役和法国战役的战斗洗礼,Panzer 38(t)夯实了在德军装甲部队中的主力地位。尽管这种捷克坦克在火力和防护上相比同期的德国III号、IV号坦克以及在战场上遭遇的对手并无明显优势,但凭借优良的机动性、持久的可靠性和便利的维护性而受到德国装甲兵的青睐,从而跻身主战装备之列。当纳粹德国在1941年夏季在东方开辟新的战局时,Panzer 38(t)成为德军穿透苏俄红色壁垒的装甲长矛的锋锐利刃之一,正是在苏德战场的烽火中,Panzer 38(t)与庞大的苏军坦克兵团展开对决,创造了骄人的战绩,同时也在T-34、KV-1等苏军新锐战车的冲击下步入了没落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0年夏季,驻法国的德军第7装甲师的车组登上Panzer 38(t)坦克。

奔向东方

1940年6月22日,欧洲第一陆军强国法国在仅仅六周的战斗后宣告投降,与德国签订城下之盟,继1871年普法战争后普鲁士军靴第二次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咔咔作响。然而,由于英吉利海峡的天堑阻隔和骁勇无畏的英国皇家空军的奋战,这屈辱的一幕没有在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上出现,德国陆军的雄师劲旅只能隔海兴叹。在不列颠空战仍在激烈进行时,希特勒就已经将目光转向东方,那个无论在意识形态,还是在种族理论上都与纳粹势不两立的红色帝国成为他新的征服目标。从1940年7月起,德军最高统帅部着手谋划进攻苏联的作战方案,相应的备战工作也悄然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0年6月法国投降后,德军在军乐队的引领下行进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

苏联国土广袤,面积比整个欧洲都要大得多,且拥有数以百万计的武装力量,就数量而言苏军在坦克、火炮和飞机的保有量上居世界之冠,虽然以西方标准衡量质量普遍不高。未来的东方战局其战线之广,纵深之远,对手之强都远超西方战局,面对体量巨大的苏联,德军势必精心筹划,周密准备,而在所有对苏备战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继续扩充装甲部队的规模,因为1939年以来的历次战役已经证明,具备高度机动性和强大突击力的装甲部队是左右战局走向的关键力量,以装甲突袭为核心的闪电战是德军迅速取胜的最佳选择,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参加阅兵式的苏军T-26坦克部队,在苏德战争前苏军装备的坦克数量多达23000余辆。

早在法国战役尚未结束,扩编装甲部队的计划就已经列入德国陆军总司令部的日程,最初设定的目标是24个装甲师和12个摩托化步兵师,后下调到20个装甲师和10个摩步师。到1941年6月,上述计划如期完成,德军装甲师数量相比法国战役前夕翻了一倍,达到20个师,其中除了派往北非的第15装甲师和充当总预备队的第2、5装甲师外,其余17个装甲师全部投入对苏联的首轮进攻中,编入4个装甲集群的10个摩托化军中,成为“巴巴罗萨”行动最锐利的进攻矛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0年秋季,第7装甲师的Panzer 38(t)在配合步兵进行演习,备战登陆英国的“海狮”计划。

德军装甲部队规模的急剧膨胀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坦克装甲车辆充实装备,而经过战争第一个年头并不充分的动员,III号及IV号坦克的生产逐渐步入正轨,但是其产量增速依然难以跟上部队的扩编速度,新生产的坦克不仅需要装备新编的装甲师,还要弥补法国战役的战损和替换原有装甲师中业已落伍的I号及II号坦克,数量并不足够满足所有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性能尚可并经过实战考验的Panzer 38(t)得以继续充当III号坦克的替补角色,填补了部分新装甲师的装备空缺。此外,德军情报部门认为苏军坦克部队的主力依然是T-26轻型坦克和BT系列快速坦克,它们与Panzer 38(t)性能相当,因此后者可以胜任对苏作战任务,这显然是一个情报失误,实际上苏军新型的T-34和KV坦克相比包括Panzer 38(t)在内的所有德军坦克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0年5月在工厂内制造的III号坦克,尽管产量持续增长,依然不能跟上装甲部队扩张的步伐。

在整个1940年中以及1941年的上半年,BMM工厂都在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地为德军生产Panzer 38(t)坦克,早在1940年1月其订单数量就已经达到800辆之多,月产量由1940年初的10辆提高到1941年初的50辆!在制造过程中,BMM工厂也根据德军的要求和前线作战部队的反馈对Panzer 38(t)进行改进,主要是更换、加装德式车载设备,修改车体外形,将带有突出部分的车体正面上部构造改为平面造型,以简化生产。基于法国战役的经验,BMM工厂在从1940年11月生产的Panzer 38(t)E型开始强化了装甲防护,炮塔和车体正面加装了25毫米厚的表面硬化装甲板,炮塔和车体侧面则增加了15毫米厚的附加装甲,使得Panzer 38(t)的正面及侧面装甲分别增加到50毫米和30毫米,炮塔后部装甲也增加到25毫米,提高了防护能力。在安装附加装甲后,Panzer 38(t)的车重增至9.8吨,悬挂装置的板簧数量也相应增加,以提升承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6月开始生产的Panzer 38(t)F型,与E型一样属于装甲强化型,正面装甲增至50毫米。

在“巴巴罗萨”行动之前,第8装甲师的Panzer 38(t)先行参加了1941年5月进攻巴尔干的“马丽塔”行动。在南斯拉夫的崇山峻岭间,Panzer 38(t)依然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其可靠性也优于其他德制坦克。在征服巴尔干的作战中,第8装甲师损失了7辆Panzer 38(t)。

“巴巴罗萨”行动

在1940年5月西欧战役开始前,德军装备序列中的Panzer 38(t)为238辆,到1941年6月“巴巴罗萨”行动前夕,Panzer 38(t)的装备数量已增加到754辆,约占德军坦克总量的14%,其中660辆配属于17个参加“巴巴罗萨”行动的装甲师中的5个师,约占德军参战坦克数量的20%。除了法国战役期间已经列装Panzer 38(t)的第7、8装甲师外,新组建的第12、19、20装甲师也以Panzer 38(t)为主力战车。值得注意的是,上述5个装甲师均未装备III号坦克,除了后勤方面的原因,也证明了Panzer 38(t)的战术定位与III号坦克相当。第8装甲师配属于北方集团军群由埃里希•赫普纳大将指挥的第4装甲集群,其余4个装甲师都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由赫尔曼•霍特大将指挥的第3装甲集群,部署情况和装备数量可见下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开进苏联境内的Panzer 38(t)纵队。

1941年6月22日,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行动在夏至的晨曦降临前拉开了战幕。Panzer 38(t)在“巴巴罗萨”行动中的舞台集中在战线北部,即北方集团军群右翼和中央集团军群的左翼。在北方集团军群进攻方向上,第8装甲师是第56装甲军军长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上将麾下唯一的装甲师,担负第4装甲集群的右翼突击任务,目标是夺取300公里外德维纳河上的关键桥梁。在越过边境线后,第8装甲师避开苏军阻击阵地向纵深猛插,在第一天里就穿过茂密的林地前进了70公里,恰如一年前通过阿登森林。次日,第8装甲师扫荡了苏军第2坦克师的后勤单位,继续深入,最终在四天内推进了315公里,于6月26日成功夺取了陶格斯匹尔斯的桥梁,超越友邻部队达165公里,Panzer 38(t)在这次进军中再次显示出可靠的持久力。不过,曼施坦因的冲刺消耗了过多的燃料,导致第8装甲师止步不前,同时遭到苏军的反击。通过与步兵和炮兵的密切协同,第8装甲师守住了桥头堡阵地,并击毁了至少50辆苏军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6月底,第8装甲师的Panzer 38(t)在步兵伴随下向苏联腹地挺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幅彩绘表现了“巴巴罗萨”初期德军Panzer 38(t)坦克行进在林间的情景。

然而,在随后向列宁格勒的突击中,第8装甲师就失去了初期的冲劲,不仅落后于其他部队,还在7月中旬对卢加的包抄行动中遭遇苏军的伏击,一度陷入包围,在突围战斗中有10辆Panzer 38(t)和2辆II号坦克被击毁,轮式车辆损失严重。第8装甲师被赫普纳调往后方担任预备队,直到8月中旬才重新投入进攻,又在列宁格勒外围战斗中碰上了苏军KV-1坦克部队的迎头痛击,被打得溃不成军,Panzer 38(t)完全不是苏军重型坦克的对手。当秋季到来,第8装甲师只能止步于列宁格勒城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7月,第8装甲师的一名摩托车传令兵从坦克旁驶过,分别是一辆II号坦克和一辆Panzer 38(t)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夏季,一辆Panzer 38(t)在进行燃料补给,东线战场的长途行军使得油料消耗很大。

在中央集团军群方向上,冯•博克元帅计划使用第2、3装甲集群从南北两翼向纵深实施钳形突击,包围并歼灭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的苏军主力部队,而构成这柄装甲铁钳北面钳齿的就是第3装甲集群的4个装甲师,其主要突击兵力是507辆Panzer 38(t)。在法国战役中表现抢眼的第7装甲师再次一马当先,进攻伊始就快速突进,奔向60公里外涅曼河的渡口,不料在6月22日下午与发起反击的苏军第5坦克师狭路相逢,后者拥有268辆坦克,包括50辆T-34!这是战争中德军首次遭遇T-34,刚一照面就有一辆Panzer 38(t)被当场打爆!然而,苏军进攻组织仓促,车组成员缺乏训练,燃油弹药也不充足,攻击被经验老到的德军装甲兵挫败,第7装甲师经过数小时激战,在第20装甲师配合下击溃了第5坦克师,击毁了包括27辆T-34在内的73辆苏军坦克,第7装甲师有7辆Panzer 38(t)和4辆IV号损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6月底,德军第7装甲师的坦克纵队进入某座苏联城市,近处是一辆Panzer 38(t)指挥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幅画作表现了1941年6月22日第7装甲师的Panzer 38(t)与苏军第5坦克师的BT-7坦克交战的场面。

在击退苏军的反击后,第3装甲集群势如破竹,多路突击,横扫立陶宛南部,从北面逼近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6月26日,第12、20装甲师已突入明斯克北郊,德军坦克在摩托化步兵和炮兵的支援下经过两天战斗,突破了苏军筑垒防线。6月28日中午,第12装甲师的Panzer 38(t)隆隆开入明斯克市中心,开创了德军装甲部队单独夺取大城市的先例。在随后几天中,博克的装甲铁钳在明斯克及其东面合拢,超过25万苏军和2000辆坦克消失在这个双重包围圈内,而德军装甲部队损失了130辆坦克,在6月间的战斗中有33辆Panzer 38(t)全损。在7、8月间,第2、3装甲集群又在斯摩棱斯克完成了另一次钳形包围,消灭了更多的苏军部队。由中央集团军群调入北方集团军群的第12装甲师则在8月底切断了列宁格勒与莫斯科之间的交通线并封闭了对列宁格勒的陆上包围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巴罗萨”行军初期,在行军途中略作休息的Panzer 38(t)车组,属于第12装甲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巴罗萨”行动期间第19装甲师的Panzer 38(t)坦克的彩绘。

毫无疑问,在“巴巴罗萨”行动初期的胜利中,Panzer 38(t)扮演了关键角色,在苏联西部地区的林地、丘陵和平原间再度发挥出速度优势,赋予德军装甲兵团以充分的冲击力和穿透力,得以在机动中夺取重要地点并完成钳形包围。东线战场的战斗强度远非1940年的西线战场能比,Panzer 38(t)承受了空前的损失,在7、8月间有365辆Panzer 38(t)损毁,不过损失率依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据统计,到1941年9月,东线德军装甲部队仍有58%的Panzer 38(t)可以使用,有42%的坦克需要修理,损失率为27%,这个比例与IV号坦克相同,好于III号坦克,后者的妥善率为48%,52%需要修理,损失率为2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在东线战场上被苏军击毁的Panzer 38(t)坦克,德军在最初两个月的战斗中就损失了近400辆Panzer 38(t)。

止步于凛冬

“巴巴罗萨”行动初期的作战表明,Panzer 38(t)仍是一种相当有效的装甲战斗车辆,不仅可以通过快速机动进行纵深突破,也能对抗诸如T-26、BT-7等苏军主力坦克。与上述苏军坦克相比,Panzer 38(t)具有相当的机动性和火力,尽管苏军坦克的45毫米坦克炮在近距离上威力稍大,但在超过500米后威力会显著衰减。Panzer 38(t)经过强化的50毫米正面装甲能够在正常交战距离内抵御苏军45毫米反坦克炮和坦克炮的攻击,而正面装甲仅有13~22毫米的BT坦克却未必能承受同等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巴巴罗萨”行动中,一辆Panzer 38(t)驶入一座被占领的苏军兵营,大门上装饰着斯大林和铁木辛哥的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战争初期被德军击毁的苏军BT-7快速坦克,在1941年中苏军损失坦克超过20000辆!

不过,Panzer 38(t)的捷克造装甲钢韧性不足,在中弹时容易从内部崩裂,松脱的铆钉也会在车内飞溅,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受到诟病。日后著名虎式王牌奥托•卡里乌斯在1941年时还是第20装甲师的一位Panzer 38(t)坦克手,他后来回忆了1941年7月座车中弹的情形:“如同电光火石一般,我们的坦克挨了一下,无线电员座席旁的一大块装甲板被打穿了,我们的无线电员丢掉了左臂。我们诅咒脆弱且无弹性的捷克钢板,……装甲板和螺栓迸裂的碎片造成的伤害比炮弹弹片本身要大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装甲王牌奥托•卡里乌斯在1941年时坐在Panzer 38(t)的炮塔上,当时他是第20装甲师的一名坦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苏德战场上一辆被击毁的Panzer 38(t)的细节照片,可见正面装甲被多处击穿。

就技术性能而言,Panzer 38(t)与苏军T-26、BT-7坦克旗鼓相当,但德国车组更高的训练水平,更好的后勤保障,更有效的战场通信和更娴熟的战术协同保证了他们赢得胜利。当然,T-34和KV坦克对于Panzer 38(t)的优势是压倒性的,不过在实战中Panzer 38(t)面对苏军新型坦克的情况并不多见,大多数T-34和KV坦克在能够对德军构成威胁前就被拙劣的指挥、错误的操作和糟糕的后勤毁掉了。相比苏军坦克,地雷给Panzer 38(t)带来的损失更大,第20装甲师报告战损的Panzer 38(t)有一半是地雷造成的。由于Panzer 38(t)相对较轻,在触雷时受到的伤害比较重的德军III号或IV号坦克更严重,尤其是驾驶员和无线电员往往非死即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12装甲师的Panzer 38(t)行进在苏联的土质公路上,这是一辆Panzer 38(t)指挥坦克,可见拆除了车首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幅画作表现了“巴巴罗萨”行动中Panzer 38(t)与苏军坦克交战的场面。

在苏德战场上,Panzer 38(t)以往被称赞的性能变成了短板,比如续航里程。理论上220升燃油载量可以支撑Panzer 38(t)在公路上行驶250公里或越野行驶100公里,这个行程对西线战场已经足够,但在作战纵深动辄数百公里以上的东线战场上则颇为吃力。由于苏联路况不佳增加了车辆油耗,原本行驶100公里的油料在东线只能维持70公里,进一步削减了Panzer 38(t)的机动距离。德军注意到这个问题,为坦克设计了一种油料拖车,可以携带200升燃料,以延长行程,但并不受车主欢迎,因为拖车会降低坦克的操作性和机动性,而且在战斗状态下无异于拖着一枚炸弹!大多数Panzer 38(t)车组更倾向于加装置物架以存放额外的5升油桶,以便随时加油。此外,苏联凹凸不平且扬尘严重的沙土公路使德军坦克和车辆的故障率及磨损率都直线上升,即便是易于维护的Panzer 38(t)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12装甲师的一辆Panzer 38(t)牵引一辆油料拖车,车身后部还携带额外的油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彩绘:东线战场上拖带油料拖车的Panzer 38(t),属于第20装甲师。

■1941年7月,第7装甲师第25装甲团的Panzer 38(t)向白俄罗斯境内挺进,未铺装的公路上尘土飞扬,使德军车辆的机械状况恶化,故障率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10月,在取得基辅战役的胜利后,中央集团军群发起了对莫斯科的攻势,即“台风”行动,为此集结了3个装甲集群的14个装甲师,约1800辆坦克,其中第7、19、20装甲师踏上了进军莫斯科的道路。尽管在前期作战中损失较大,第7装甲师依然积极作战,在10月上旬配合友军在维亚济马地区完成了新的包围,摧毁了4个苏军集团军。得到补充的第19、20装甲师则作为赫普纳的预备队投入到对莫斯科的主攻方向上,猛攻并突破了莫扎伊斯克防线,其中第20装甲师成为最接近苏联首都的德军部队之一。在列宁格勒方向,第8、12装甲师作为北方集团军群仅有的装甲师在10、11月间联手发动了对苏军补给重地季赫温的攻击,以强化对列宁格勒的围困,进攻取得了部分成功并占领了季赫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军第7装甲师第25装甲团的Panzer 38(t)C型侧视图,1941年9月东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秋季,第20装甲师的Panzer 38(t)配合步兵在林地作战。

从10月下旬开始,连绵的秋雨和紧随其后的严寒给东线德军带来了未曾预料的困境,尤其对装甲作战影响甚大。与德国坦克一样,Panzer 38(t)是按照在气候温和、路网发达的中西欧地区作战设计的,而对于俄国秋季的泥泞和冬季的低温极不适应。在一线德军坦克中,Panzer 38(t)的履带宽度是最窄的,影响了它在松软地面和积雪上的通过性,在结冰的路面上很容易打滑,降低了速度。在寒冬时节,长期停止的发动机难以启动,必须每隔两小时就要进行热车,即影响了成员的睡眠,也增加了燃料消耗。燃油和润滑油会冻结,车载电池会冻爆,炮塔也会被冻住,导致坦克无法开动也不能使用武器,在低温下发动机故障频发,很多金属零件变脆并易于断裂,比如减震板簧,各种各样的悬挂损伤层出不穷,而维修作业在酷寒条件下极为困难。上述情况普遍存在于所有德军坦克上,而在Panzer 38(t)身上尤为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秋季,一辆Panzer 38(t)驶过一座苏联村庄,雨后的道路泥泞不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11月,抵达莫斯科郊外的Panzer 38(t)及其车组成员,属于第19装甲师。

恶劣的天气和苏军的顽强抵抗最终阻止了德军的攻势,1941年12月初,苏军发起反攻,将精疲力竭、忍饥挨冻的德军从莫斯科城下击退,也宣告了“巴巴罗萨”行动的失败。在1941年的战局中,Panzer 38(t)经历了最激烈的战斗和最严酷的考验,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在1941年7月,德军保有的Panzer 38(t)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点,为763辆,此后因战损持续下降,到1941年12月已降至434辆,而在1941年6月到12月间,东线战场上总共损失了816辆Panzer 38(t),对比“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660辆的实力,损失率高达124%!其中非战斗损失占了很大比例,以第7装甲师为例,在“巴巴罗萨”行动期间损失了151辆Panzer 38(t),其中99辆毁于战斗,52辆因机械故障遗弃。到1942年初,前线能够作战的Panzer 38(t)寥寥无几,第7装甲师仅剩4辆,第8装甲师也只有11辆。“巴巴罗萨”行动即是Panzer 38(t)征战生涯的顶峰,也是其走向没落的起点。(未完待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巴罗萨”行动中一辆发生机械故障的Panzer 38(t)堵在狭窄的公路上,等待拖行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巴罗萨”行动期间Panzer 38(t)E/F型的模型封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