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过《三体》以及《三体Ⅱ·黑暗森林》以后,我毫不怀疑,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严锋

作为科幻文学界最负盛名的奖项之一,雨果奖可以说是很多科幻文学创作者梦寐以求的奖项。它是由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所以含金量可以说颇高。文学界要是有人能拿到这一奖项,那根本不用担心会不出名。值得庆祝的是,在2015年的时候,我国的作家刘慈欣曾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体》之后已经好多年没写一个字了

尽管离《三体》最后一本出版已经过去10年了,但《三体》的热度却仍在持续升温。在美国总统任期的最后一年里,奥巴马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毫不掩饰他对《三体》的喜爱。

我觉得《三体》读起来特别有意思,我每天处理的‘破事儿’实在是太琐碎了,跟对抗外星人入侵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就在两周前,奥巴马来中国参加活动首次见到刘慈欣,还当面“催更”。“《三体》是一本传奇,很伟大。你是否在创作下一本书了?写好后能不能寄给我一本?”奥巴马热切的问。

这也是读者们关心的问题,刘慈欣向我们坦言,《三体》第三部出版以后,他已经好多年没写一个字了。

为什么呢?“写不出来。”

是不是觉得逾越不了《三体》的高峰所以不敢写?

不存在,我写的再烂前面也有《三体》。但是写作是个很累的活儿,你没有动力自己都不想看,怎么写。你写一个读者不想看的东西浪费大家时间,还不如不写。我现在想写一个和《三体》完全无关的故事。《三体》支线故事这些,等老了没有别的想法了再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体》系列评分(豆瓣/图)

“六零后”的大刘已经爱了科幻几十年了。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读科幻,初中时动笔写科幻。就像球迷爱看足球赛一样,你问球迷看球哪有趣,他们也说不清。就是感觉到能扩展自己本来很狭窄的生活空间。让自己的生活多了更多的视角。

大学毕业后刘慈欣分配回山西阳泉,在娘子关电站当一名工程师。这一做又是几十年,最初萌生写三体的想法,是因为看到一篇科学文章,“三个质点在自身引力下运动”,创作的时候最初想法就是“假如宇宙中充满着文明,它最糟糕的是个什么状态?”然后顺着往下想,这个念头像植物一样生长开来。

作品创作出来后,作者就“死了”,想象力全部交给读者。很多人都从《三体》里读到了人性的深刻。也不断有评论家认为科幻是载体,对人性和社会性的展示才是科幻的终极目的。

刘慈欣不敢苟同。

一来科幻作品本来就不是那个目的,科幻的目的就是科幻本身,科幻不是平台也不是工具。就像侦探小说,里面的推理就是推理,不是为了反映人性的。”刘慈欣说,“二来也说句大实话,咱工科男也没主流文学家的那种笔力。你们老说理工男、理工男,其实理科和工科还不一样,我们工科最俗。(笑)

出版仍然不赚钱,但科幻影视IP已是天价

一边做着电力工程师,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写《三体》,到写《三体3》时,水电站因为污染关掉了,刘慈欣就一直“在家待着”。

“业余的科幻作家”刘慈欣从未有过经济上的困难。

电力系统的收入还不错。科幻是闲情逸致的文学,苦难中写作肯定是不行,虽然它自己写世界末日。

如今版税和影视改编权更是让刘慈欣财务自由了,但这只是特别罕见的个案。大部分科幻作者光靠写作没办法生活,即便能生活也很紧张。

“因为科幻市场就那么小,做专职是没办法生活的。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如果只写短中篇的话,一千字也就不超过三百块钱,少的一百五,多的二百,一年要写多少才能生存?长篇那会儿的销量一本过五万就不错了,年百分之十的版税而言,又能挣到多少钱?”刘慈欣说。

科幻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初被列为“精神污染”的对象,经过一段时间恢复,2003年又陷入低潮,没人关注、没有大资本参与购买,所谓“科幻产业”无法步入循环。“市场不行,2003年我参加大学搞的一个科幻活动,那时候的规模很小,作者参会都是自己花钱去的,没有赞助、没有媒体关注、读者热情也没那么高。没有今天这种把作者围起来的现象。”

到了现在,中国的科幻市场可以支撑全职科幻作家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慈欣与每经影视对谈(每经记者 王礼迪摄)

出版仍然赚不了钱,但影视改编权已是天价。有个科幻作者讲了一句话很有意思:‘资本家拿着钱要毁灭我们,广大科幻作家盼着他们拿钱来毁灭。’(笑)

不过奇幻文学、网络文学的写作倒是养活了很多人。刘慈欣认为这倒不是因为它们与科幻的题材有多大差异,而是因为大家的生活写作方式不一样。刘慈欣在创作期间避免和读者交流,“因为怕影响自己的思路”。但网络文学的反馈性特别强,读者的意志牵动着网络作者笔下的故事走向。

我认识一个网络作家,他写的时候列个表,打钩的人物还活着,打叉的就死了,他说怕忘记了(笑)。所以说网络文学的写法很不同。

资本对科幻创作的影响是什么?

这个月拿一百万来买你的改编权,下个月又说不买了,来来回回还有什么心思写作。”刘慈欣说,但他认为这很正常,虽然科幻文学不像网络小说那样由读者掌握着“小说中人物的生杀大权”,但科幻依然是一个商业性很强的东西,作者不可能只面对自己。“你和出版社、主编都会有商业上的考虑,包括故事进展、篇幅长短都要考虑读者,所有科幻小说都是这样。

获奖后的刘慈欣曾受到很多媒体的采访,而在采访过程中,他曾跟大家介绍过自己写书的过程。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此以后没多久,他居然会遭到国资委的点名。面对国资委点名,刘慈欣会给出什么样的回应呢?

如今闻名世界的作家,曾经也曾沉迷于打麻将

在未出名、甚至未开始写作以前,刘慈欣的身份是山西省娘子关水电厂的一位工程师。虽然捧着铁饭碗,过着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但是对于曾经的刘慈欣而言,这样的生活却多少缺乏些激情。后为了消遣一下,他开始沉迷于打麻将。期间输多赢少,但刘慈欣却并未太过在意。

毕竟他当时所在的地方是个小城市,除了能通过打麻将这种方式来消遣一下之外,也实在找不出其他更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了。这样时间久了,他就更加沉迷于玩麻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麻将输光一个月的工资后,他决定痛改前非

既然想玩儿出激情,那打麻将的时候必然会存在输钱和赢钱的情况。刚开始的时候,刘慈欣不管是输还是赢,都表现得非常淡定。当然了,这也可能跟他之前输赢的钱的数额都比较小有关。

后来有一次,他一晚上就输掉了八百块钱。可能在现在看来,八百块钱并不算多,但是在当时,那可相当于他一个月的工资。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麻将的可怕之处,才幡然醒悟想要痛改前非。只是若不打麻将,那又如何打发无聊的日子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最终选择踏上写作的文学创作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受采访时,他向大众介绍了自己写作的过程

经过一番努力,刘慈欣成功创作出《三体》这一系列小说。不仅一举斩获科幻文学界最负盛名的雨果奖,而且还瞬间受到国内外各阶层读者们的崇拜。之后,各路媒体更是争相向他发出采访邀请,为的就是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一下这位文学界的大神。

在接受采访时,刘慈欣向大众介绍了自己写作的过程。他说自己的很多写作任务都是在上班工作期间开展的,所以有了这样大的成就后,再回想一下写作过程,总感觉自己是占了单位很大便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资委注意到他的受访内容后,公开“点”了他的大名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的上述采访内容受到了国资委官方微博的关注,而且对方还公开“点”了他的大名,直言:“之所以要深化改革,就是因为过去一定程度上存在您说的这种人浮于事的现象。还是改革好,企业能专心搞发展,您也能专心写小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会遭国资委点名的刘慈欣,用幽默的语言做出了回复

本来大家以为,遭国资委点名的刘慈欣很可能要“”了的时候,却意外发现刘慈欣的表现似乎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该做采访还是做采访,该继续创作还是继续创作,搞得好像没什么事儿发生一样。

只不过后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时候,他对此做出了幽默回应。除表示自己确实占了单位便宜之外,也强调当时工作其实挺忙,上班期间能搞文学创作的机会并不像他之前说的那么多。而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反应过来,原来人家国资委官方微博也不过是在跟他开玩笑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这一系列小说,已经成为我国收入最高的一位作家。不仅如此,他的这一系列小说还受到包括奥巴马雷军马化腾潘石屹在内的国内外知名人物的追捧。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甚至让自己的秘书发邮件向刘慈欣寻求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一部好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受到欢迎,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

至此,那个曾经沉迷于打麻将的刘慈欣,彻底摇身变成了人生赢家。而他的这些经历足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获得成功,不仅要有成功的欲望和野心,还要有实际的行动才行。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你应该得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推荐

专访刘慈欣:为什么《三体》之后七八年没写一个字?

宣称要上映的科幻电影《三体》又一次延期,而回顾今年甚至近十年来的科幻领域“年度作家”,刘慈欣仍是绕不开的人物,《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文学带到了世界的视野中。奥巴马主政白宫期间还曾动用总统特权,派人去出版社把还没出版的第三部翻译稿提前拿给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慈欣被热情的科幻迷们团团围住(实习生 张玉路摄)

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得主,以千万元版税收入屡次登上作家富豪榜,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开创者……外界种种殊荣加身,刘慈欣始终保持着一种冷静质疑和理性思辨。

我们与刘慈欣畅聊三小时,得到了所有问题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慈欣(视觉中国/图)

《三体》挺好,但它的质量匹配不了那么大的影响力

随着资本对影视的热情,科幻IP水涨船高。美国科幻大片刺激着中国影视界想拍科幻片的愿望。

刘慈欣的五部科幻小说分别被陆续被几家公司拿下电影改编权,其中《三体》的电影改编权最终落在游族影业。据每经影视了解,《三体》影视改编卖的时间比较早,现在的价格早就是过去的十倍之多了。而《三体》这部电影的上映档期却一拖再拖。

“必须需要时间,《阿凡达》还推迟两年上映呢。”刘慈欣显得很坦然,他是《三体》影视改编团队的总监。

这种高成本的科幻电影项目中国还没有经验,比如项目管理方面就没有经验。导演团队、剧本团队、特效团队,特效团队还不止一个,有传统特效团队和电脑特效团队……这些方面之间如何合作协调?没有经验。它的进度当然慢,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

事实上,《三体》的原著已经在科幻电影丰富的好莱坞大导演手上传了个遍,李安也考虑过,但最终没有人接手。

“因《三体》的主题比较复杂,主题复杂对于大成本电影而言是个灾难。像《星际穿越》,虽然里面有很多硬科幻原理,但主题简单就是‘保护家庭、拯救世界’。《银翼杀手2049》主题复杂,也成为了经典,但票房并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银翼杀手2049》内地票房惨淡(CBO中国票房/图)

《三体》成为有史以来中国最畅销的科幻小说,高晓松说《三体》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的高度,《三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刘慈欣礼貌对我们回应道:“划时代?你得等着时代来划你啊。80年代有比《三体》影响力更大的作品,你听说过那本书叫什么名字吗?《三体》的第三部从出版到现在不到十年,没办法判断它的真正地位。”

而且刘慈欣至今都没想明白到底为什么《三体》能达到这样的影响力。

“我完全没料到,我和出版商都没料到。”刘慈欣直摇头:

你看看最早《三体》的封面,三个版本三个样,很随便的封面。这就说明大家对它的预期没那么高。我有四十年的科幻阅读经验,我能判断一个作品的高度,包括我自己的作品。《三体》是挺好的,但它的质量匹配不了那么大的影响力。其实文化产品成为‘爆款’有很多微妙因素,它们也许恰好拨动了社会的哪根神经,有机遇和运气的成分。明智的评论者也会预料到这一点,只是他不好意思说。

一般来说一个作家的书畅销了,这个作家的其他书也会畅销,但《三体》畅销对刘慈欣其他作品销量没有影响。“这就说明它的偶然性,不可重复。”

但对铁杆粉丝而言,《三体》的“神圣性”不容置疑,它几乎成为了粉丝间相互识别的一种代码——粉丝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人分两种,看过《三体》的,和没看过《三体》的”。

全国有很多《三体》的粉丝群体,他们对于书中对未来世界的认可在群体内部产生了很大的黏性。刘慈欣清楚,很多热爱《三体》的粉丝不允许任何对它负面的评价。对于这样的狂热粉丝群,他是有点忧虑的:“不要推动它,一旦推动就比较麻烦了。”

十问刘慈欣:我和你们一样看不懂前沿物理论文

刘慈欣喜欢和科学家聊前沿科技,“每次见到科学家总有很多话题,感谢那些科学家,给了我们写科幻的一口饭吃。”他很清楚《三体》有科学漏洞,就拿“黑暗森林理论”来说,亦是经不住严格推论的。“它只是小说中的一种可能性。”

刘慈欣也喜欢跟我们和聊前沿科技,而在谈及外星文明、人类的未来、人工智能时,他总是一边笑着说:“我只是一个写科幻小说的,这些问题不应该问我,应该问科学家。”一边又饶有兴致的分享他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访间隙刘慈欣(右2)与每经影视合影留念(每经影视摄影)

感谢科学家给了我们写科幻的一口饭吃

每经影视:现在您觉得最让您激动的科技是什么?

刘慈欣:太空科学,宇宙科学,物理学,航天科技。不过物理学好多年没有让人激动的理论了。

十多年前科学迷们谈起未来都充满期待。本世纪初诞生的三大技术,核能、航天、计算机,当时谁都认为核能和航天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计算机嘛,当时IBM的科学家说全世界有五台就够了。现在你看,核能和航天对我们的生活没什么改变,但计算机是彻底改变了生活。

应该说其他科技领域的变化还是有的。只不过的确是IT领域的迅速发展掩盖了其他领域发展缓慢的事实。

每经影视:现代物理学、太空科学方面的最新研究都非常艰深,您如何能弄懂呢?

刘慈欣:前沿物理学的研究论文我也读不懂的,别说论文了,大学教材拿来我都读不懂。要弄懂需要非常深厚的高等数学知识。所以我和你们一样,就只能看看别人的科普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经影视:您觉得科幻和科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刘慈欣:毫无疑问是科学引领科幻,感谢科学家给了我们一口饭吃。那些说什么科幻引领科学的,太离谱了。其实科学本身的故事性就很强,只不过是太难懂了。如果你懂现代物理学,你会觉得那个更加神奇。

科幻对科学唯一的影响就是可能会引领普通人对科学产生兴趣,也有人小时候是科幻迷长大后步入了科学研究的领域,仅此而已。

美国航天领域的很多工程师,都是看了克拉克的科幻小说才进入这个领域的,但走上就后悔了。特别把人忽悠到理论物理领域的,进去就后悔了,肠子都悔青了,那个是真的不好搞。(笑)现在的科学太依赖于资金的投入了,已经不再是科学家单打独斗改变世界的时代了。每一项前沿的物理学实验都非常昂贵的。像是比利时的那个对撞机,耗资甚巨,我去看过,非常庞大、精密。

我们高估了人工智能的短期效应,低估了它的长期效应

每经影视:您对人工智能怎么看?

刘慈欣:对于高技术人类有两个倾向,一个是高估它的短期效应,一个是低估它的长期效应。人工智能尤其明显。

首先人工智能的短期效应被夸大了,说到2045年人工智能征服人类什么的,是危言耸听。但它的长期效应被低估了——人工智能会慢慢抢走你的饭碗。

现在相当多的工作,如果不是为了照顾人,完全能用人工智能代替,比如饭店端菜的服务员。现在很少有社会学家考虑,当人工智能全面接管人类的工作前,这个社会结构应该是什么方式。

技术进步是没有选择的,再禁止人工智能总会有人研发的。现在的问题是,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怎么去应对它。让我们的社会去逐渐适应这个事儿。比如我们是不是非要工作呢?其实除了少数工作狂喜欢工作外,大部分人工作是因为必须挣钱养活自己。

所以人工智能代替人类并不可怕,看我们怎么应对。但大家都不工作了可能还是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古罗马时期,公民都不工作,整天喝饱了吐,吐完了吃,怎么预防这种堕落?但我想相信总会有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经影视:是不是人工智能时代,创造类的工作无法替代?

刘慈欣:有一个天真的想法,人工智能时代简单的体力脑力劳动都被机器替代了,人从事高创造性的劳动,你仔细想想是不可能的。五十亿人全变成科学家艺术家?用不着这么多人干这个。而且也不是谁都愿意从事这种高创造性的工作,不是给谁都能带来乐趣的。那么多人都在创造,谁在享受欣赏呢?

每经影视:那种能征服人类的强人工智能真的能出现吗?

刘慈欣:它与现实之间还有很多技术障碍,别以为理论上能被克服的技术障碍就能被克服,比如核聚变有个“50年定律”。从氢弹诞生到现在,你问科学家可控核聚变用来发电什么时候能实现?他们都说是50年,到现在你问他们,还是50年。这个技术障碍几乎就克服不了。

有外星文明吗?最负责任的答案就是不知道

每经记者:您觉得有外星人吗?

刘慈欣:从科幻小说的角度讲,当然可以相信,但从科学家的角度来讲,没有迹象能证明。生命的萌发很有可能是一个极其偶然的过程,这个就像人们常常比喻的:‘一阵风把金属垃圾吹到天上,落下来的时候组成了一辆奔驰车。’这就是生命萌发的概率,很可能在别的地方还没发生过。但是不知道,最负责任的答案就是不知道。

每经影视如果有外星人,您觉得要不要联系?

刘慈欣:联系不要联系,但是可以倾听他们。可以观察他们发出的信息,再做进一步决定。真的确定外星文明的存在,人类意见肯定不统一。

最大问题在哪,外星文明出现的时候,人类能判断他真的有智慧吗?比如一个蚂蚁在这看着我们的谈话,蚂蚁会认为我们有智慧吗?它觉得你们不会打洞,不会织网,不会把一个死虫子运回去,你们每天拿着一个手机片点来点去的,在这夸夸其谈,你们真的有智慧?

面临超级外星文明你会有同样的问题,他如果智慧远超过你,他干的事情你没办法理解,你能认出她是外星人吗?甚至这个智慧文明弯下腰想告诉你,你也不会相信他是有智慧的。我们面对外星文明的第一个困难就是怎么识别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经影视:面对外星文明会像“黑暗森林”这样残酷吗?

刘慈欣:“黑暗森林”是为科幻小说服务的,它有很多站不住脚的地方。其实有个“大筛选理论”,是真正的科学理论,它比“黑暗森林理论”还要黑暗,只是不容易写成故事。

“大筛选理论”说的是生命要进化,要通过无数道筛子,一层筛子过去不去那这类生命就没有了。就是这个表面上看来平淡无奇的理论,它能推出一个很惊人的结论:现在我们没看到外星生命,那是大好事,因为证明地球文明已经通过了大部的筛选过程。而如果我们哪怕只是在火星上发现细菌都是对人类的晴天霹雳。这意味着还有很多层筛子在后面等着我们。

人类的明天会好吗

每经影视:我们读《三体》,感觉人类就没有变,总在犯同样的错。

刘慈欣:我们人类本来就没有变。我跟你讲一个例子,太平间里放了五六具尸体,有两具是石器时代的人,其他的是现代人,验尸官根本觉查不出其中的差别,他不会判断这是相差几万年的人。

我们就是原始人,我们的智力也并不比原始人高多少,重复这些错误是很正常的,不重复才不正常。而且历史论证也不是那么简单,你说的每一次错误都是迫不得已,我们没有别的路可走,每一次世界大战,每一次局部战争,每一次所谓对野蛮文明的清洗,现在看起来是错误的,你深入到整个历史细节中真切去看,没办法,已经走到那一步了。以后也会有没有退路的时候,也会没办法。

但整体来看我不认为人类是愚昧的,上世纪冷战,因为人们掌握了核力量已经处在毁灭的边缘,当时很多学者很悲观地认为这道坎过不去了。但现在很好的解决了,虽然不能说核威胁不存在,但是毁灭性的核威胁基本不存在了。

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掌握了那么强大的力量不去攻击对方,能克制住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人类是有理智的,这就是理性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科幻电影《降临》在内地市场的票房仅1.1亿(CBO中国票房/图)

每经影视:有的尝试写科幻小说的科幻迷们说,即使努力构思,最后还是写的和别人一样。怎么写的和别人不一样呢?

刘慈欣:这个都很难,大家都很难,包括我自己。我给你举个例子,高等机器人毁灭人类,这是我之前的一个想法。人类造了一个机器人让它造瓶子,但后来不小心给它装错了零件,后来这个机器人就不停的造瓶子,攫取地球上的一切资源造瓶子,让地球表面盖了层瓶子。后来有篇文章叫《隔壁家的老王》,这个想法马上尽人皆知,不过它不是造瓶子是造曲别针,所以构思这个问题,谁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