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的魅力在于安置,政委的经历说明一切!
copyright©三剑客 题图:大唐
在舆论场上,关于复转军人的话题,焦虑似乎占据着主流。
无论是现役,还是退役的。
每每谈起,无不透露着多多少少的焦虑。
特别是,现役的战友,尽管各类政策密集出台,并显现出诸多的利好,但言语中仍旧难免堆叠着各种情绪。
担心工作安置不好,害怕政策断档,等等。
前几天,路过市政府办公大楼的时候,看到楼前的巨幅标语换成了: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要知道,这个位置,以前都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目标、口号这些内容。
再结合老家乡镇的退役军人事务站工作人员联系我,找我要当年立功受奖的资料,我心里着实有一点点吃惊。
离开老家都20年了,转业过后,也在异地工作,居然还知道我在十年前还立过二等功,并找到我。
他们确实下了一些功夫的。
况且,到地方工作以后,知道当地行政中心门前巨幅广告标语的内容,意味着的并不只是主要领导对工作的重视那么简单。
讲真,内心还是有一些暖的。
很多时候,我们在看问题时,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
既不能回避过去在特殊历史时期,在退役军人事务上存在的问题和欠账,又不能忽视当前各方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
并非是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说话,4000多万的退役军人,而且每年还在增长,这么大的群体,要做好他们的服务保障工作,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些战友家的光荣牌还没有挂,一些政策还没有落地落实,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还没有完全得到妥善解决……
这些都是现实,也是需要改进和继续努力的地方。
上周,一个领导把我拉入了以前在部队期间一个领域内的战友群里。
看到大家相互之间寒暄,得知尽管大都脱下了军装,但日子也都过得不错。
有的转业到地方后,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
也有的自主后,做起了喜欢的事情。
还有的正在奋斗的路上。
也许是幸存者偏差的原因吧,这些当年在领域内做得不错的战友,都挺好。
很少有听说不如意的。
这些年,听到很多战友、领导对转业安置不太满意的声音。
有军官,也有士官。
其中军官,最多的就是说地方降级安排,或者转业干部不受重视重用等等。
剑客觉得,这个也要具体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毫无问题,这也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现实。
其次是,也有很多转业后靠实绩实干走上重要领导岗位的。
一个战友告诉我:他在团里时的老政委转业后,到一个县作纪委书记了。
这个团政委在部队期间,我有所耳闻。
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成长起来的。
也没有什么背景。
后来,提不上去了。果断选择转业,通过竞岗到某地级市政法委。
按照当地的安置政策,他当时是正处级,但安排的岗位却是副处级实职。
40多岁的年纪,在地方体系的党群部门里实职副处,如果不看其之前团政委的身份,也不错了。
一些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没啥意思,堂堂一个团政委,转业回去,只能安排一个副处级实职,通过努力走上县纪委书记的岗位,有什么好说的……
但也有一些人,可能会认为能够安排到处级实职,然后被提拔到更重要的岗位上……
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
原本想联系一下这位老首长,谈一谈转业后的经历,可惜他太忙了,无暇顾及。
只能作罢。
老家一个战友,比剑客早一年兵入伍。
在部队干了12年。
2011年退役。
因为当年正好修改《兵役法》,服役满12年由政府安排工作。
剑客劝战友选择转业安置,说不准能安置个不错的工作。
但战友回家了解到,之前按转业回去的战友几乎都是货币化安置,还不如在部队按复员拿得多,毅然决定复员。
十年过后,现在战友再看当初的选择时,不无后悔。
那时多拿的10万左右的复员费,刚够在城里买房的首付……
这些年,他天南海北,做了不少的事情,能看得出,很辛苦。
但也没有赚到钱。
所以,战友们,特别是士官战友,如果符合安排工作的条件,且当地安置还不错——有编制。
尽可能的选一个稳定的工作吧。
因为,这些年来,剑客所见的,那些符合安排工作条件,而选择复员创业的,成功很少。
《兵役法》修改快10年了。
十年,虽然不长,但毫无疑问是可以看清一些事情,得到一些确切的答案的。
当然,剑客并不确定那些选择复员创业的战友,在10年之后会不会爆发?
但可以确定的是,选择转业的战友,在10年之后,能不能变得更好,难说,但起码不会比现在差。
而随着改革的推进,军官的出路也更加宽广和灵活。
可以有更多的选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