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周播出的《奇葩说》第七季里,有个辩题引起了广大打工人的关注。那就是:"下班后工作消息该不该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奇葩说》的辩题,往往都出自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最关心、最困惑的问题。当选手和导师们带着各自的论点,在舞台上你来我往地讨论这道题时,我隐约觉得事情有点儿不太对头。

当“下班后工作消息该不该回?”被当作辩题,拿到《奇葩说》的舞台上辩论,从侧面说明了,“下班后的私人时间被工作侵占”,已经成为很多当代上班族的巨大困扰了。

所以,当这一期节目以正方,也就是“该回”的一方最终获胜时,我真的感觉到十分意外。人们开始承认“下班后工作消息该回”,其实是一场大型的“温水煮青蛙”实验,公司与资本家们正逐步用“温水”煮杀打工的“青蛙”。

自2019年,马云在公开场合提出“996”,并说“996是福报”后,普通打工人开始对以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996”、“大小周”工作制展开声讨。并在2021年初,随着98年的“拼多多女孩”凌晨加班猝死事件的披露而达到顶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人们的声讨有用吗?也许有用。

就拿拼多多来说,他们本来会是2021年春晚的合作方,而据有关爆料称,拼多多和春晚的合作已经取消了。

但是,哪怕是普通打工人的呼声再高,我们也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哪一家996的公司缩减了员工工时,反倒是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了“996”、“大小周”的队伍。

为什么呢?

其实,差不多在5、6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年轻人对于每天八小时之外的工作容忍度,还是相当高的。

那时,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创业潮最为火热的时候。去北京、上海、深圳的街头随便拉个年轻人问他们是干啥的,十个有八个说自己在XX互联网公司工作,可能是知名互联网大厂,也可能是某员工不超过10个的小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全民创业的大潮下,互联网打工人加班几乎成了必然的。当时,谁也没觉得每天加班有什么问题。

我有很多同学,在毕业后都进了互联网公司。大家毕业的时候,也正是互联网热潮最疯狂的时候。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当时和他们聊天聊到工作时,他们不仅不羡慕不加班的工作,甚至真的觉得不加班就是“不努力”、“没前途”。

加上互联网公司的福利待遇,普遍看上去都很不错。在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招聘信息中,你能看到诸如“免费零食”、“加班打车报销”、“免费午餐”、“免费夜宵”甚至“健身房”、“游戏室”等等看上去十分诱人的福利。

而这些“福利”并不是老板和公司发善心白给的,仔细想来,你就会发现,无论是加班打车报销。还是免费夜宵、公司健身房等等,都是因为,你的绝大部分时间,几乎都被用来待在公司加班了。健身房虽然免费,可你几乎没有去过。零食和夜宵免费吃,换来的却是一个长期熬夜和越发圆润的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你是在干实事儿的公司,还是做一套PPT就融到资的公司;无论你是在大厂,还是在小厂。你一定会觉得未来是明朗的,工作是充实的,钱是为自己挣的,加上公司设置的各种各样的福利,你的工作可能看上去真的不错。

所以,平时工作日早点去,晚点儿走,周末偶尔加一个班,大家一块儿冲冲项目进度,实在是在正常不过的事儿。

然而,事情的发展很快和打工人们预期的不一样了。

首先,大多数当年带着创业心态去工作、加班的年轻人们,发现无论自己的收入如何上涨,都已经跟不上房价和物价上涨的节奏了。

与此同时,他们发现在自己的劳动中,最大的受益者并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老板。“你努力奋斗10年,老板就会再多一台法拉利”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同时,当代的年轻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工作往往只是一个实现温饱的手段,而家人、朋友、爱好这些工作之外的事情,才是让我们成为人,而不是工具的最重要因素。

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原因,总之加班,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但打工人们这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失去拒绝过量加班的权利了——公司已经把工作制度修改了,从“965”变成了“996”。

过去,你在下班后待到晚上9点离开公司,周末去公司干点儿活,还算是加班。现在,这都只能算是正常工作的时间。

举个例子,今年年初,国内某短视频平台,宣布全员大小周。即:一周上六天班,一周上五天。

之所以这样调整的理由,公司方面是这样说的:因为公司发现,许多同事已经在周末准备工作了,于是不如大家一起来,给大家制度上的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过去,你有得选,现在,你没得选了。在潜移默化之间,整个社会的平均工作时长,都被拉长了,你的个人生活时间,正在被压缩。

过去这几年,资本家和社会完成了对普通打工人工时的延长。你可能还不太在意,可能因为你已经熬过来,习惯了长时间的加班,又或者为了到手的工资稍微多一点,你选择忍了。

但是,“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被拿出来讨论,意味着资本和公司已经开始对普通员工的私人生活空间进行试探性侵犯了。

要我说,这个问题很简单。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和“要不要回”是两码事儿。

该不该回?是一个观念和原则性的问题,我认为不该回,不仅不该回,甚至不该发。

要不要回?视我和你的个人关系和事情紧急程度来定,回复了,是出于责任和情分,但绝不是本分。

在有关个问题的讨论中,我认为薛兆丰和刘擎的发言最为精彩。虽然他们的观点针锋相对,但是确实将打工人们矛盾的心态点破了:

薛兆丰认为的“该回”,实际上就是这个社会目前的样子:你的工作和生活分不开,你的下班时间也要处理工作的事儿,因为你没有什么办法,这是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擎教授的认为的“不该回”,是因为我们应该让世界上那些不好的选择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卑微的打工人,也许你在下班回工作消息时,心中纵有一万个不情愿,还是回了。没办法,现实的压力就是那么大,在“现实”面前,“应该“显得不堪一击。

社会上965正常的工作越来越少,996越来越多的原因,或许就是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把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当成了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