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倘若论起东南沿海哪个城市最繁华?大家肯定会说是魔都——上海。

然而,当时光倒退回两百年,从隋唐时期,一直到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在这一千多年里,任谁都难以真正撼动扬州,它那东南一哥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曹聚仁在《上海春秋·开埠》里所谈到:

“中国历史上,最悠久、最热闹的大城市,正是扬州,并非上海。上海是长江黄浦江交汇处的一个小港口,三百年前比不上浏阳,百五十年只敢以苏州相比,夸下口来说,小小上海比苏州。至于扬州,实在太辉煌了,高不可攀,怎么能比拟得上?”

八零后的小伙伴们,对于古扬州繁华的记忆,不少人源自于《鹿鼎记》中。从那个繁华无匹、充满商贸气息、脂粉气浓郁的地方,青楼林立,红袖招招,最终孕育出了那个机灵鬼巧的传奇人物——韦小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韦小宝开篇出场之时,金庸先生就提曾描述过扬州的盛况,而在这段文字里面,历史功底深厚的金老,其实也点出了扬州盛衰的两个重要原因。

扬州城自古为繁华胜地,唐时杜牧有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古人云人生乐事,莫过于“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自隋炀帝开凿运河,扬州地居运河之中,为苏浙漕运必经之地。明清之季,又为盐商大贾所聚居,殷富甲于天下。——《鹿鼎记》

这段文字里,提及了让扬州一跃成为大都市的两个重要因素:

漕运和盐业。

可以说,扬州的兴起,源于大运河的开凿,漕运的便利;

而让扬州繁盛最终达到巅峰的却是盐业,盐业的暴利,让扬州成为了被财富堆起来的古代版“迪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到了晚清时期,才不过几十年的光景,昔日的扬州便突然风光不再,衰败得是那么惨烈,那么迅猛。

道光二十八年左右的小说《风月梦》里面,时人就曾这样记录过扬州城的衰败情况:

众人望着北岸一带荒冈,甚是凄凉。贾铭道:“想起当年,这一带地方有斗姥宫汪园、小虹园、夕阳红半楼、拳石洞天、西园曲水许多景致,如今亭台拆尽,成为荒冢······”
陆书道:“小弟因看《扬州画舫录》,时刻想到贵地瞻仰盛景,哪知今日到此,如此荒凉,足见耳闻不如目睹。”
贾铭道:“十数年前,还有许多园亭,不似此日这等荒凉。”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当年千载繁华无匹的扬州城,最终沦为了一曲凄凉绝唱的广陵散呢?

交通的变革

扬州的兴起,离不开大运河。自从西晋南渡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便不断向东南倾斜,最终形成了一去不返的局面。

当年隋炀帝冒着亡国的危机,也要倾举国之力,修浚大运河,为的就是将东南粮米、税赋转运到关中。

而扬州,作为沟通长江和淮水的关键点,占尽了地理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河兴起之后,扬州也最终开始强势崛起,成为了一座举足轻重的大港。

一时间,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

北宋时期,扬州更是转运重地,根据《河渠论》中所述:

“宋之转运,则尤以扬州为要区,乃置发运史治其地,以总天下之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明代,途径扬州北上的船只每天成百上千,押运船只的士兵数以千计,民工船夫更是不计其数。

清代时期,盐运的刺激使得扬州城成为了繁华无匹之地,两淮盐产运到扬州,再由这里沿着运河水道分运各地。

扬州,也成为了真正纸醉金迷、用黄金堆砌出来的地方。

这一切,离不开大运河的日夜输送,然而到了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时代的变迁,最终露出了最无情的一面。

用现在的一句时髦话来讲,时代抛弃你,甚至不说一声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昔日的黄金水道——大运河最终还是被时代给抛弃了。

近代海运实施之前,大运河是中国南北漕运唯一的便利通道,日夜不歇的漕运,是维系帝国生命的大动脉。为了能够保证漕运正常运转,历朝历代都会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漕运水道畅通无阻。

然而到了道光年间,出现了新的情况:

首先运河本身运行了这么多年,河床泥沙淤积严重,有些河段都快被淤塞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丈五六尺高,今只存三四尺,并有不及五寸者,舟只在胶线,进退俱难。”

朝廷荒废漕运修浚不说,随后持续了十多年的太平天国战争,更是直接切断了南北河运的沟通。

同时,为了防止清军沿河南下,太平军更是故意堵塞河道、在河中设障,使得昔日不可一日断绝的漕运,顿时成了废弃的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天国失败之后,清朝朝廷也曾经试图恢复漕运,但鉴于沿途“节节阻滞,艰险备尝,船户不愿北行。”

河运尝试失败之后,考虑到轮船的兴起现状,朝廷最终决定废河运,改海运。

到了晚清时期,津浦铁路修建,使得南北交通运输形成了海运、铁路两大现代运输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昔日风光无限的河运,最终被扫入了历史的角落,而当年依靠河运兴起扬州,失去了依靠的时代红利,最终开始趋向衰微。

与此同时,盐业的变革,也是导致扬州衰败,所受的双重暴击之一。

盐业变革,巅峰后的大溃败

明代大运河的漕运当中,盐运比例开始大增。

明初时期,北元盘踞在漠北,使得明朝政府边防军事压力很大,为了鼓励商队给驻边的将士们运输粮草,明朝朝廷想到了一个法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你去给边关运输粮草,按照比例就能拿到贩卖食盐的官方许可证——盐引,至于食盐你卖多少钱,那就看你的本事了。

这办法,大大地刺激了当时的商人群体,因为食盐一直都是官办,贩卖私盐向来都是杀头重罪。如今正大光明放给私人,这对商人来说,那可是重大利好,因为贩卖食盐利润很大,而且是特别暴利的那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利润的吸引之下,大批商贾云集两淮盐区,最终形成了以陕商、晋商、徽商为主的商贾群体。这些商人们聚集在扬州这个大运河的交通枢纽处,最终使得扬州成为了盐产聚集、散运之地。

到了清代,承继明代,扬州的盐运地位没有发生改变。那些因盐运起家的大富豪们聚集在扬州,也使得扬州之地,土豪辈出。

这些土豪最大的特点就是钱多,钱多就要花销,修园子、逛青楼、买瘦马,相关的琴棋书画配套自然都得跟上去,在金钱的铺就之下,扬州城的繁华攀上了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好马,蓄马数百,每马日费十金朝自内出城,暮自城外入,五花灿著观者目眩。
或好兰,自门以至于内室,置兰殆遍。
更有足异者,有欲以万金一时费去者,门下客以金尽买金箔,载至金山塔上,向风扬之,顷刻而散,沿沿草树之间,不可收复。”

想想当年,阖城纸醉金迷的景象,漫天飞舞的金箔,何尝不是扬州城,盛极而衰,奏响的最后挽歌。

清朝初期,政治清平,盐商和朝廷之间尚能相安无事,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给朝廷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朝廷吃紧,怎么可能看着旁边的商贾坐着纸醉金迷,因此在镇压白莲教时,朝廷便频频向盐商开刀。

朝廷的加赋,使得盐商不得不将压力向下传递,压价最终使得盐业生产者破产,无法维系生活,只能铤而走险,卖给私盐贩子,断了盐商货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恶性循环之下,盐商们也最终被逼上了绝路,随后清廷又取消了盐商垄断特权,使得昔日处于垄断、暴利地位的扬州盐商,彻底崩盘。

“改票后不及十年,高台倾,曲池平,子孙没落,有不忍言者。旧日繁华,剩有寒菜一畦,垂杨几树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扬州最终在历史的发展中,走向没落。在鸦片战争之后,附近的上海走上了国际性大都市道路,作为内河城市,扬州的优势逐渐被吸收、兼并、掩盖,彻底失去了翻身的机会,自此再难重现往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