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察实情,履职在路上。我省“两会”召开在即,为展示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委员积极参政议政的精神风貌,展示我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火热实践,为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山西日报今起开设“代表委员风采”栏目,展示部分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风采,敬请关注。

把群众的大事小情装心里

1月15日,记者在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政府的“老杜工作室”见到省人大代表杜金锁时,他正在协调纠纷,长长的会议桌旁坐满了人。老杜嗓门大,说的话也在理,听者不住地点头,脸上逐渐浮起了笑容。而这,是“老杜工作室”几乎每天都会呈现的场景。

杜金锁是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东院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引领下,20多年来,东院村没有一人上访,甚至没出现过一起打架斗殴事件。村民互敬互爱,共同演绎着文明和谐的新风尚。由于杜金锁将村子治理得好,善于解决矛盾纠纷,镇政府于2015年专门成立了“老杜工作室”,让他把多年来乡村治理的经验,通过工作室推广开来。几年下来,杜金锁解决了三四百件群众烦心事,涉及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经济纠纷等等。渐渐地,他的名气大了,不仅周边的村镇,甚至有人从吕梁、忻州、长治等地慕名而来。

2017年,杜金锁被选为省人大代表,这让他倍感自豪:“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当了代表,就意味着责任和担当,不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有啥资格当代表?”

近一年来,结合“三零”单位创建,晋祠镇教委和晋祠派出所又先后成立了两个“老杜工作室”,镇里还给工作室配备了律师及司法局的工作人员,协助杜金锁解决纠纷。对于化解基层矛盾,杜金锁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调解模式:“做调解工作,就是要眼睛亮些、脑子清醒些、耳朵硬些、度量大些,想把纠纷调解好还要嘴碎些、腿快些。”

不是在工作室了解情况、出谋划策,就是奔波在协调纠纷的路上,自打“老杜工作室”成立以来,杜金锁的时间表上就没了双休日和节假日。当记者问67岁的杜金锁为何有那么大热情时,他说:“我是一名基层干部,也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心里存着一份感情,群众的大事小情自然都会装在心里。群众信任咱,咱就好好干,就是要让人家哭着进来笑着走。”

杜金锁深知,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要做到“知晓民情、集中民智、传达民声”。他翻开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今年要提交的议案,主要内容包括扩大低保覆盖人群,让低保更惠民;调整农村“两委”离任干部补贴,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进一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种信念。”杜金锁这样说道。

山西日报记者丁园

以医者仁心诠释履职初心

室外寒风凛凛,但候诊区暖意融融,病患们有序排队、等候就诊。省“两会”召开前夕,记者走进省政协委员、晋城市人民医院院长贾龙斌的诊室,采访他的履职情况。贾龙斌说:“体育和医疗必须回归到保障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本源上来,二者需要有机融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今年省‘两会’上,我要在促进医体融合方面建言献策。”

从医36年的贾龙斌,多年来始终坚持临床一线工作,从普通医生到科室主任、副院长、院长,每年都通过到各地学习先进经验,不断将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工作中,是该院神经内科的学科带头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特别是去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贾龙斌作为市专家救治组副组长和市人民医院专家救治组组长,主动带领专家救治组成员,对新冠肺炎病例实施“一人一策”,精准施治,让确诊患者尽快好转、治愈出院,实现了“双零”目标。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不仅要用‘医者仁心’温暖每一位患者,更要把握政协委员角色,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几年的履职经历,让贾龙斌深感肩头的责任重大。

“初心不变,职责不变。”多年来,结合自身工作特点,贾龙斌不断深入基层,通过实地调研听取民声,再融入自己的思考,写出了一份份扎实厚重的提案和建议。“像提出建立广泛的影像医师联盟,构建本省有质量的影像数据库,研发智能影像诊断系统,不断提高诊断效率与准确性;建议建立激励机制,改善儿科医生的待遇,调整收费结构与水平,以此提高儿童的保健水平等,这些都得到了很多委员的认可。”

今年,针对疫情发展形势,及时开展体医融合,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贾龙斌认为在当前十分必要。他建议,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运动,用医疗的手段服务运动,最大程度防治亚健康和促进疾病康复,增强每个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不断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社会氛围。

“要动脚板、动脑筋、动感情,才能提出切合实际、符合百姓心声的真知灼见,努力把为民履职、为民尽责的承诺不断落实到行动中。”手握改了几遍的建议书,贾龙斌坚定地说。

山西日报记者郑璐

原标题:《【代表委员风采】把群众的大事小情装心里 以医者仁心诠释履职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