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能够穿越,让大家回到古代玩个几天,相信有很多人会选择唐朝。

从殷商到明清,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唐朝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贞观之治、开元之治,让唐朝走向鼎盛。对外,唐朝军事实力强大,所以当时“万国衣冠拜冕旒”。在内,君臣一心、政治清明,“小邑犹藏万家室”,百姓生活富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繁荣的经济、开放包容的思想,更是孕育文化的绝佳土壤。中国的传统诗歌,也在唐朝走向巅峰。即便后世有超越唐诗的作品,那也是个别天才文人,部分惊艳的诗文。但唐朝诗歌的创作氛围,唐诗的中的气象,却是无法复制的。

而唐朝诗人,尤以李白为后世所熟知,其谪仙之姿,绝世之才,令无数人为之倾倒,是当之无愧的唐诗一哥。

不过,有很多人认为,如果不是初唐一位诗人英年早逝的话,可能大唐一哥还轮不到李白。这位评价如此之高的初唐诗人,便是王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借《滕王阁序》,王勃足以不朽。骈文一向被认为华而不实,蛋王勃的《滕王阁序》,在结合六朝篇赋的华丽精巧,又在文章融入散文化的叙述议论,达到了内容美与形式美并俱。后世不少学者,称赞其为“天下第一骈”。

骈赋李白也会写,但并没有能够超越《滕王阁序》的。另外,王勃也有许多诗作传世,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唐诗五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盛唐之诗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王勃十六岁就进士及第,不到二十就入仕,只是王勃在27岁左右,就英年早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白十几岁的时候,也写过《明堂赋》之类的骈赋作品,但都是堆砌之作。另外李白二十来岁的诗作,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听蜀僧濬弹琴》等作品,比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艺术成就也是不如的。

王勃才华之高,毫无争议,如果他的人生旅途能够长一些,阅世更深一些,或许真的是一位能比肩李白的大诗人。

王勃曾经写过一首咏物诗,不看题目,或许很多人难猜出王勃咏的是何物: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这首诗是王勃一首咏风的五言诗,因为初唐格律还未成熟完善,所以我们看到此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但平仄又没有那么严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句的“肃肃”,便仿佛令人感觉到了风之迅速。初秋时节,暑气未散,一阵风吹来,只觉神清气爽,凉意顿生。诗人通过感官描写,将无形的风,描写的如有实质。

感受到风后,诗人下意识望向远方,只见山林在这场风的吹拂下,变得清幽无比。“加我”二字,增强了主观情感,表达了诗人对风吹拂的欣喜。

风越来越远,诗人的目光也越来越远。它吹散了笼罩在山间的朦胧的烟云,陡然间,诗人发现了山涧中的人家。风将雾霭也卷走了,山中的人家村落愈发清晰,甚至可以看见房屋。这一联,是承“林壑清”而详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颈联则是议论,从自然之景,上升到现实意义。风看不见摸不着,来去无踪影,但是它肃清天地万物,却是有情的。没有踪迹,所以恩惠万物,也是不求回报的。

这两联,和后世杜甫的咏春雨的“润物细无声”有些相似,当然,杜甫融为一句,更加精炼。

最后一联,诗人回到大自然。当夕阳西下之时,山水仿佛变得宁静起来。没有日光照射,无法领略大自然的风采,但是,风却吹动了广袤的松林,起了一阵松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的“为君”和前文的“加我”可谓遥相呼应,而“松声”二字,也极有诗意,极有余味,仿佛千年前王勃听的那场风吹松林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

很多学者认为,古今咏风诗之中,这首诗,几乎没有人超越。

咏物者,大多是托物言志,王勃咏风,同样是借风言志,想为百姓谋福。可惜王勃入仕太早,年纪轻不够稳重,在官场两度遭贬谪,并且连累父亲王福畴贬谪交趾,而王勃因为乘船看望父亲,魂归南海。

这般因,造就这般果,王勃的经历,实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