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闻报道总结:

2020年9月17日,杭州滨江一小区,一名15岁的初三女孩从19楼坠下,落在三楼阳台上,当场死亡。警方认定为自杀。事发前,家人发现女孩又在玩手机,提出反对意见,双方发生争执,随后女孩跳楼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9月14日,河北廊坊市,一名13岁女孩很晚还在玩手机。母亲一怒之下,将手机给摔了。女孩带着20多块钱离家出走,时至今日,仍无音讯。

2020年9月2日,安徽池州青阳县,一名16岁的中学生,被没收手机后和母亲发生争吵,随后女孩离家出走,跳入附近4米深的河水中,心生悔意,呼喊求救,被及时赶来的消防员救出,侥幸脱险。

如果时针再往前拨一点,我们就会发现,手机引发的连锁悲剧,不胜枚举。

2020年5月,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一名初二的男生因成绩不理想,被父亲没收了手机。索要无果后,孩子跳楼自杀。两天后,无法忍受丧子之痛的母亲,也跳楼自杀。

2019年9月,河南正阳县,一位初二少年因玩手机被父亲批评,一怒之下喝了家中的农药,在医院抢救一周仍昏迷不醒。这个农民之家,本就因女主人身患脑瘤一贫如洗,儿子的服毒让这个因病返贫的家,更雪上加霜。

孩子玩手机上瘾,但是根本没法管,管不了,这是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近日,一男孩竟然因为玩手机被夺,直接将其爷爷杀害。

2021年1月15日,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龙津镇,14岁的男孩正在家中投入地玩着手机游戏。饭点已到,爷爷来喊男孩吃饭,但男孩沉浸在手机游戏中并没有回应。

爷爷非常生气,夺走了男孩手里的手机。爷爷本以为如此男孩便能够乖乖吃饭了,可谁曾想到,男孩竟因此将爷爷杀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生如此悲剧,我们无比心痛,同时也反思,当孩子手机上瘾时,家长应当如何处理。在这个智能手机的时代,家长有没有可能比较妥善地处理这个问题,避免伤害到孩子又同时给孩子以正确引导。

有许多家长,从孩子刚出生就提防着孩子玩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想着孩子能晚一天接触这些智能电子设备就晚一天,甚至于最好是能够成年、读大学之后再接触。

我们已然身处一个智能手机的时代。毫无疑问,智能手机从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个事实只能接受,不太可能因为个人的力量而改变。在这个时代中,从小孩到老人都不可避免地使用智能手机。我们不太可能退回到智能手机甚至网络出现之前的时代,孩子玩手机这件事,不能回避,也不能禁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国外市场研究公司Statista于2017年公布的一组统计数据,中国的手机用户平均一天花费3小时用于玩手机,是全球每天玩手机第二长的国家。可见,有网瘾的不再只是少年,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各个年龄阶段都普遍存在长时间使用手机的情况。

因此,家长们也不妨坦然看待孩子玩手机这件事,越是处处小心,处处设限,越是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同时,玩手机也不是一件特别大不了的事情,如果孩子真的有些沉溺,那做家长的积极应对就好,不应过分放大其不良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家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手机?面对这个问题,多数家长可能只能回答“嗨,贪玩呗”。孩子玩手机的特点与成年人明显不同:孩子沉迷于手机常常是沉迷于某一个或某几个应用软件,比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抖音等;成年人也花了很多时间用于玩手机,但往往是说不出来自己玩了什么,可能是刷刷微博和朋友圈时间就过去了。

因此,做家长的首先要了解孩子玩手机是在玩些什么内容,进而通过孩子玩的内容来推测出他们玩手机的目的,或是说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者荣耀》是许多孩子都热衷玩的一款游戏,甚至于王者荣耀的圈子里还经常流传着一种说法:你永远不知道你的队友或者对手是不是一群小学生。

多数家长往往也知道自家孩子到底是在玩哪一款游戏,但往往是到此为止,至于更进一步的细节就一无所知。显然,都是玩《王者荣耀》,但不同孩子是带着不同目的(需求)来玩的。

一款流行的手机(网络)游戏,通常都会包含有不同的体系,例如,《王者荣耀》至少包括了段位、战队、皮肤等几大体系,不同孩子玩的重点就会有明显不同,进而也对应了孩子不同的目的或需求。

举个例子,浩浩很喜欢玩《王者荣耀》,但他是只喜欢一个人玩,虽然身边的同学、朋友也在玩这款游戏,但他们很少会组队一起玩,甚至于他也完全不在意自己的段位是高是低,只要是能够在游戏里挥舞技能,击杀一个又一个敌人,他就感觉特别过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解到这些,我们就可以推断,浩浩在游戏里寻找的实际上是一种快感,可能目的是释放身上的压力。

另一个例子,亮亮也非常喜欢玩《王者荣耀》,而他在游戏里交了很多好友,经常会约着一起玩,甚至于游戏里的交流还会延伸到游戏外。这时,我们大致可以推断亮亮注重的是游戏的社交功能,他希望通过游戏交到朋友。

因此,家长如果希望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主动去了解孩子玩手机的内容进而对孩子的目的或需求有相应地判断。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同时也不伤害到孩子的感情。

就像上面所说,不同孩子可能玩的是同一款游戏,但很可能是出于不同目的。因此,社会性预防的各种防沉迷系统只能说是必备的疫苗,但孩子真的出现了手机上瘾的情况,还得全靠家长诊治。

中医面对同一种疾病(如,冠心病)往往会根据不同的证型(如痰湿、血瘀)开出不同的药方。应对孩子手机上瘾,也需要借用到中医这种“辨证论治”的思维。不同的孩子都有手机上瘾的情况,但不同孩子玩手机追求的点也非常不同,必须抓准点,处以相适应的应对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开头提到的14岁男孩杀害爷爷的事例中,男孩玩游戏很可能是希望追求一个高段位,段位竞争带来的荣耀感是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取的,只能在手机游戏中获取,因此沉迷其中。

而他对爷爷置之不理很可能是因为他正在冲击某个向往已久的高段位,爷爷把手机夺走意味着他即将获得的荣誉毁灭了,因此产生了巨大的恨意冲破理智的束缚杀害爷爷。

这无疑是十分痛心的悲剧,但如果可以时光倒转,家长最好能够早早对孩子玩手机的目的有明确的判断,既然他的目的是高段位带来的荣誉,是不是可以引导他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荣誉,家长也多多给予孩子鼓励,激发并满足他对荣誉的追求。

总结出来,孩子沉迷手机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证型”:①追求荣誉,即特别在意段位、等级、称号等;②追求社交,即特别在意战队、队友、帮派等;③追求快感,即特别在意对抗、击杀等;④逃避现实,即没有明确追求,目的是逃避现实任务。家长应当辨别好孩子玩手机的不同目的或需求,进而在游戏之外满足、引导他的需求,希望悲剧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