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三 石

眼镜行业被打上“暴利”的标签已有十余年,消费者对“眼镜行业是暴利行业”这一观点已形成较为顽固的刻板印象。为什么消费者都觉得眼镜买贵了,商家却觉得不赚钱呢?眼镜行业真的暴利吗?利润又在哪里呢?

“暴利”的定义是指生产者、经营者用不正当手段获取超过合理利润幅度的行为,要将某一行业或产品定义为“暴利”,首先应该从该行业的利润角度来衡量。纵观眼镜行业整个产业链条,从生产商、经销商到零售商,鲜有净利润率超过20%的企业存在。以已上市的某品牌眼镜为例,2019年该品牌眼镜的净利润率其实仅为9.5%。整个行业几乎都存在着净利润低的现象。

眼镜行业净利润低的背后,实际上是眼镜行业所具有的高人工、高租金和低购买频次的特点所致。

尽管消费者在零售端购买眼镜的价格明显高于眼镜的原材料成本,但眼镜从原料到成镜中间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设计费用、营销及销售费用、人力土地要素等隐性成本,与餐饮、服装、化妆品等消费产品或服务类似,不应仅以原材料成本来衡量其价值。

眼镜验配是服务,却被单纯地冠上了“零售”的概念,一副眼镜的价格所包含的隐形价值和成本无法得以体现。虽然国内许多门店已经推出了验光收费项目,但费用较低,且在店配镜验光即免费,而在美国,验光费用可高达200美元。如此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实则还是将人力、物力成本加在了消费者身上。

所以,并不是眼镜行业存在“暴利”,而是真正需要付费的服务“免费”了。加上大量刚刚发展起来的小眼镜店直接忽视了这方面的服务,拉低了眼镜服务的成本,而正常成本下的眼镜就被认为是“暴利”。

与其如此,还不如正大光明地亮出专业的视光技能,大大方方收取服务费用,用优质的服务让消费者感到物超所值。眼镜零售商应通过标准、规范的“筛—验—荐—配—校—维”流程为用户提供全面、专业的消费体验,以此展现线下零售端的服务价值并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让价格体系更加透明,才能逐步打破眼镜行业“暴利”的有色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