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例先唠唠嗑。

这几天有些私事,心情荒凉。回头发现前几天写给朋友们的诗作回复下评论很多,大致看了一下,最多的就是对文尾个人附上的一首旧作的异议。说诗讲格律,居然自己用来当例子的作品却出律,好像是天大的笑话一般,于是有“替作者羞愧的”,有“笑话作者荒唐的”,也有“适当可以理解的”,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因为心情不好(个人事情),所以选择性地回复了几句。现在心情平复下来,觉得自己还是荒唐。

所以还是申明下,不关注的评论一概不再回复。大家都别浪费时间。

还有就是有朋友问怎么联系,关注之后私发作品给我就行。如果私信没回复,那就是您的作品已经超出了我的水平,轮不到我来BB。另有一点,您私发过来,如果能够接受探讨,就默认我可以写文章分析(不会公开作者)。

为什么不私下聊问题?

因为我没那么多时间点对点。聊一些有代表意义的问题,那些学习了专栏,但是不想发作品,却又希望提升的朋友可以看到——这算是对个人专栏的一点售后。你又想我说两句,但是又不能公开说,那这个事情,对我,对我的读者都没有任何意义,我也就懒得浪费精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第一点,默认可以公开评论。

第二点,请尽量附带创作手记。

上次那篇文章后面附带的那首出律的作品,我自己当然知道是出律的,以前有创作手记(分享诗作文章),但是懒得去翻——哪里出律,为什么出律,都写过详细分析。即使放在这篇讨论思路的文章里,同样申明了“格律并不规整”,可不照样有人挑毛病?你还指望他去看以前的文章和手记?

说理论吧,他说你死扣格律,说内容吧,他说你居然不死扣格律。

他们只是想笑话而已,由他们去吧。

所以,如果是发诗作过来,有创作手记的话,我至少不会犯这种错误,搞清楚你的思维走向,就可以一起探讨格律之上的内容和意境。当然,只是探讨——能够在一首作品中既遵守格律,又说清楚内容,还有意境拔高,本身就已经是高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的作品,展示就可以了,修改提升更多是趋向情感表达,非他人可以真正指点。

另外再声明一次,虽然本人讲格律,有专栏,但是本人对古诗词、格律诗词的态度是一贯的,那就是平仄格律只是近体诗工具,仅此而已。

我们学习格律的目的,是了解使用这套工具,而不是让它成为我们的镣铐。

就好像我比较反感有些朋友老气横秋地用文言文、繁体字来写文章——虽然人可能真的上了年纪,但是我们心不能老,要保持年轻、接受新事物,不要故意给自己和年青一代制造隔阂。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古诗词文化下行并重新焕发生机。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随意写呢?当然也不是。

打个比方,人类社会早期是无政府主义,大家确实是自由自在的。这就好像诗歌刚出现时的状态,也是我们刚刚进入诗歌创作时的状态——随心所欲,天马行空,这对个人来说是自由的,但是对社会来说是有危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存在状态好吗?大家都知道不好。我们需要社会规则,寻求人类共同利益。但是政权一旦建立,又分为各种类型,有开明的,有封闭的,有暴力的,有温和的,有独裁的,有自由的,具体哪种更适合我们是因人而异的——这就好像出现了平仄格律之后,写诗就逐渐分出门派来,有格律派,有古风派,还有现在的自由派,但都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的风格异化。大家按照自己的性格、文采选取自己所喜欢的格式,抒发自己的心声即可。

近体诗、古体诗、现代诗,不但有规则上的传承,也有规则上的突破,但总的来说,都是言志抒情的心声——不管是哪种政权,都是为了人类进步、社会稳定制定不同的规则。

我们学会格律之后,就面临着选择。你选择哪一种,都是可以的,或者想写格律时写格律,想写古风时作古风,这互不冲突。

所有对格律鄙视的创作者基本上都处于无政府主义层面,因为不懂才鄙视。

当他学会了之后,就会知道自己以前对格律的痛恨是多么的没有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写诗的最高层次,大概就相当于庄子的“逍遥游”境界,在精神层面上完全超越格律的限制,却依旧能保证自己的诗歌音律优美,驾驭文字如庖丁解牛,行无阻滞,思想境界如蹈风踏空,四海遨游。

这种境界在表象上确实看起来像是无政府主义之下的逍遥,但其实内部是蕴含了人间大道的。

在王权统治中,这种境界是达不到的,但是在个人的诗歌创作中,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简而言之,学习格律是为了超越格律。

闲话说完,看两首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这种来信,就算是详细好懂了。讲得清楚,看来轻松。遇到有歧义的地方,看后面备注即可,省得猜来猜去,失了准心。

白帝城观光 (七律 中华通韵)
双节度假子阳城,怀古观光信步行。
跃马庙中无祀迹,卧龙碑上有尊名。
白盐立地刀削壁,赤甲冲天水映峰。
喜看夔门夕日照,湖光山色考丹青。

这首作品若不标出用韵,稍微有些格律知识的人一看就会头疼。因为长期赏析古诗,会对一些日常使用的入声字发生条件发射,比如首句“双节度假子阳城”,这一看就知道,“节”字是入声字,在关键的首联第二字,就会将这首作品判断称为一首仄起入韵的作品,在这种格式下,格律就是一塌糊涂。

不过他特意标清楚了“中华通韵”,那自然要把“节”字按日常读二声划为阳平,所以这实际上是一首平起入韵的七律,用平起入韵格式和普通话读音音调来核对平仄,这首七律是合格合韵的。格律上没有什么问题,另外中二联对仗也没有问题。

所以这首作品是一首合格的平起入韵,新韵七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朋友会问,为什么他要标“中华通韵”呢?中华通韵和我们平时说的“新韵”有什么区别?

其实区别不算大,他们都是普通话基础上分韵,只不过《中华新韵》是诗词协会发布,《中华通韵》是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基础是一样的,都是汉语拼音的韵母,《通韵》针对学生,而《新韵》比《通韵》少两个韵部(十四韵),更加方便新时代诗人写诗押韵。

按道理来说,诗词协会的《新韵》更专业,但是韵部却更少,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写诗的标准要比考试低,大家朗朗上口就行。《通韵》有十六个韵部,好像是19年发布了最新版本。

实际上,作为非语言、语音专业人员,写诗就按照普通话韵母押韵即可,不必管《中华通韵》,还是《中华新韵》。在诗词的世界里,更为需要大家熟悉的是平水韵和普通话的区别。所以我们一般就是标注“平水韵”、“新韵”即可。

因为它的格式没有问题,是新韵下的七律,所以扯了些新韵常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来看看这首作品,诗意和文字修辞安排上需不需要有所调整。特别说明,这里不属于格式问题,改不改,调不调是创作者自身意愿,我这里只是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也就是说,假如我会怎么写。

因为有详细的创作思路自叙,所以我们就可以先整体来看。这首作品思路怎么样,有没有问题?

首联写双节度假至白帝城,颔联写城内景色,颈联写城外景色,第四联做出感叹。从写作思路来看,可以说是比较完整的,有“起、承”,颈联的“转”虽然没有离开风光描写,也算是转换了场景,尾联的感叹虽然是“湖光山色”,但是“合”回首联的度假游玩,也算是能够将就。

也就是说,文法上虽然波折不大,但是基本完成了一个回环。

无论从格式、文法、思路上来说,这首诗都是合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有没有能够提高的地方呢?当然是有的。

首联“双节度假子阳城,怀古观光信步行。”言语流俗,“双节”、“度假”这些词汇时尚感太强,不适合在古诗中出现——不是不可以,但是会冲淡古诗词的意境。“怀古”是一种思想行为,我们如果要提高作品的层次,就要明白古诗词特色是委婉、含蓄表达,那么我说爱情,就不能直接说爱,同理人人都知道我怀古,但是我偏不直说,而是从我对白帝庙,卧龙碑的悼念观赏能察觉出来我在怀古。

这并非什么了不得的写作手法,但是肯定要高于我告诉你我在“怀古”。

所以首联要更适合中二联的对仗古意的话,势必要做出调整。但是“双节”这种时令特指,该如何调整呢?

这里就涉及到很多人不注重的一个问题——诗歌标题。

这些不好表述,容易破坏整体文章意境的因素,我们就丢到标题和序里面去嘛(现在一般没序,但是标题容量可以拓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把标题《白帝城观光》直接修改成《双节白帝城怀古》,首联首句就完全腾出来,可以描写更多画面了。即使内容相同,也可以完全避免这些新意太浓的词汇打破整诗的味道。

“双节”不用了,我们用“秋来”,“度假”不用了,我们把对句中“信步行”这种挤韵而且重复(信步不就是行?)的说法打散,移到前面来。首句成为“秋来信步子阳城”,是不是既好懂,又没有了格格不入的时代感?

对句我们甚至可以用其他意象重新写过,对天气、环境、心情作更深或者更开阔的描写。

注意,这个对句,只能诗人根据自己当时的情境去写,我这里的写法,只是个人想象加上他整首诗反映出来的天和气清、云浩水荡的情景,不能做准——这是虚构的。

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仄平”,押新韵。“身后千年飒飒风”——这个“身后”,可以指代诗人走过的身后,也可以指千年以来在白帝城的那些霸主的身后,各人理解吧。“风”字在新韵中和其它韵脚是押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二联诗人花了不少心思,安插了“白帝庙”、“卧龙碑”、“白盐山”、“赤甲峰”等对仗,算是精巧工整,这里就不做出修改了,好的,当然要保留。

尾联“喜看夔门夕日照,湖光山色考丹青。”问题也不大,其中“夕日照”显然和“信步行”一样,翻了重复啰嗦的问题,“考丹青”能说得过去,但是容易让人费解,然后“湖光山色”作为一个成语,一是太流俗,二未必应景。夔门外的江水,即使看上去如江南风光潋滟,总觉得用这个词不大合适。

“夕照”就是傍晚的阳光,而且这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使用“锦鲤翻波”,变化为“仄仄平平仄平仄”,所以这里我们增加一个动词,让语法结构更合理,更流畅,意境更完整。

然后我不会使用“喜”字,这种喜形于色,依旧不是很适合古诗词怀古。

“静看夔门锁夕照”,或者“静看夔门画夕照”,对应下句的“丹青”,都可以。

“湖光山色”换掉,改成更细致的夕照画面,让人觉得“丹青”更难,把“考”字也换掉,让意思更加明白——“余霞散绮乱丹青”。“余霞散绮”出自谢朓的“余霞散成绮”,偷偷带出它下句“澄江静如练”的意境,化用绝世名句,让人对夔门外大江夕照的景色有了直观的固定意象反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你要是不知道这个成句,那就得自己去了解,这算是为这首作品增加一点难度,不过这是我读这首作品所能想象到的,那么别人自然也可以通过文字去回溯这个景色。

至于是“乱”丹青,还是“费”丹青,就看个人喜好了。相对而言,我更喜欢出句用“锁”,对句用“乱”。

所以这首诗如果是我来写,就会是下面这个样子:

《双节白帝城怀古》 七律·新韵
秋来信步子阳城,身后千年飒飒风。
跃马庙中无祀迹,卧龙碑上有尊名。
白盐立地刀削壁,赤甲冲天水映峰。
静看夔门锁夕照,余霞散绮乱丹青。

这依旧是一首平起入韵,押新韵的七律,在第七句使用了“锦鲤翻波”,没有出律。

当然了,这种改动只是个人习惯,属于探讨,并非建议——这几个改动的地方是建议,但是改成什么样子,只能以诗人自身感受为准。我这种改动,将原诗的喜悦的情思冲淡了,更偏重于怀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格律之上的内容意境之争,是各有所长的,所以谈不上指点。

但是用词俗滑,是需要改善的,这就是我对这首七律的建议。用新韵是没错的,但是既然是写古诗,能够带出一定古意才是追求,否则的话写散文不更好?

一定要保持作品文风的一致性,就好像我们使用新韵,那么就所有字都要遵从新韵。你不能在同一首诗里一会儿押新韵,一会儿押平水韵。同理,写法上也不能一会儿追求时尚,一会儿追求古朴——这个就纯属无政府主义的瞎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这其中有一个度,既不能过度返古,让人晦涩难懂,也不能浅白流俗,堕入平常。

这个度,是极难掌握的。而且这个度,很大程度是掌握在你的读者之中,他们能不能看懂,能不能领悟,会不会给你点赞?

其实一个诗人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他读者群的反馈。

当然了,在不在乎读者反馈,就是诗人自己的意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说看两首诗,一首作品已经聊了近5000字,我们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