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三五”时期,全市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科学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突出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位一体”的综合效益。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成效显著。贯彻“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的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出台政策措施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确立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新格局,构建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的耕地保护新机制,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十三五”时期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任务。全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53.95万亩,并实现上图入库、落地到户,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49.06万亩,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十二五”期间立项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建设项目118个,建设总规模82.28万亩,总投资近11亿元,目前所有实施项目已圆满收官。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通过构建并不断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将节约优先战略贯穿土地开发利用全过程。深入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消化处置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加强土地储备管理,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到2020年底,全市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较“十二五”末下降16%。“十三五”时期,全市供应土地总面积2196.35公顷,成交总价款152.67亿元,实现政府纯收益51.80亿元。五年来,全市共清理批而未供土地667.27公顷,闲置土地562.28公顷,盘活存量土地1228.7公顷。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效初显。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一体化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在加强海域海岛管理方面,严控新增围填海造地,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受理、审核。加快推进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妥善处理各类围填海项目。目前,全市处理已批填而未用的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面积约55.25公顷,处理未批已填的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面积约107.55公顷。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方面,全力做好矿权减量、矿业转型、矿企安全、矿山生态、矿区稳定为主要内容的非煤矿山综合治理。全市非煤矿山由2017年底的187个核减至目前的45个,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核减任务。累计投入治理资金约2640.21万元,共治理生产矿山2712.73亩、闭坑矿山1641亩,矿山生态实现持续改善、绿色发展、长效治理。在海洋生态综合治理方面,深入开展海岸带专项整治“九大工程”,整治、建设、管理三管齐下。拆除滨海公路沿线和养殖区的违章建筑106处,整治乱堆乱放109处,完成渔港航道清淤62万立方米,栽植树木3284株,设置各类标志牌25套、标志桩504根,新建道路护栏2.19万米,滨海旅游休闲带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全力推进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完成整治修复岸线7.97公里,修复滨海湿地501公顷;“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取得预期成效,共整治自然岸线12.76公里,修复滨海湿地467公顷,海岛维护山体面积10公顷,种植植被2万株,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地质和海洋灾害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始终把防范地质和海洋灾害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工程”来抓,全面推进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和防治地质灾害综合体系建设。“十三五”时期,争取省投资金实施地灾治理重大项目1处,组织开展市本级地灾应急演练3次,承办省级应急演练1次,共发布地质灾害二级、三级气象风险预警37次,避险转移群众430余人次。逐年制定突发海洋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和海洋预警监测方案,加强气象预警预报和海面监视,及时发现赤潮等海洋生态灾害,有效组织群众防御避险。

文:袁绪光 记者杨晓伟

编辑:史悦 校对:田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