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嘉1984
经公众号“嘉言1984 ”授权转载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深度军事】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纪念二战胜利的海报
这篇文章要从一款模型讲起……
2018年是英国皇家空军成立100周年,作为成立于1933年的英国老牌玩具和模型厂商——“狗仔”(Corgi),自然推出了一系列纪念款模型——皇家空军百年纪念系列“100 Years of the RAF”,其中毫无疑问包括二战功臣——“喷火”战斗机(Spitfire)。然而令国内众多模型爱好者感到意外的是,这款“喷火”战机的涂装非常陌生,不仅不是王牌飞行员的座机,甚至都没有与德军战机空战的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Supermarine Spitfire Mk.IIa P7823 / TM-F, 'Down Belfast Telegraph Spitfire Fund' - 100 Years of the RAF
Corgi 皇家空军百年系列模型的“超级马林-喷火”战斗机Mk.IIa型,“Down 贝尔法斯特电报喷火基金会”号,序列号P7823
这架飞机来自于二战期间英国有名的民间捐机运动——“Presentation Spitfires”。1939年12月21日,由印度次大陆的海德拉巴的尼扎姆(Nizam of Hyderabad,海德拉巴土邦末代王公、尼扎姆称号拥有者、被时代周刊成为世界首富,同时又是慷慨的慈善家的阿萨夫·贾赫七世)捐资一整个中队的“喷火”战机,皇家空军就以这些战机成立了第152中队(No.152 (Hyderabad) Squadron),拉开了二战英国民间捐机运动的序幕。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尼扎姆就曾捐资皇家空军第110中队的 Airco DH.9A型轻型轰炸机,后又于1940年捐资皇家澳大利亚海军一艘驱逐舰“尼扎姆”号(HMAS Nizam),因而被尊称为“英王的忠实盟友”(Faithful Ally of the British Crow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海德拉巴的尼扎姆(美国TIME杂志封面,1937年2月22日)
与此同时,“购买一架喷火”(Buy a Spitfire)的筹款活动蓬勃开展起来,后续于1940年获得被丘吉尔委任为飞机生产部长的第一代比弗布鲁克男爵马克斯·艾特肯(William Maxwell Aitken, 1st Baron Beaverbrook)大力支持和推动,很快在整个英伦三岛的每座城镇、每个乡村、每条街道以及大英帝国版图内的其他地区乃至侨居海外的英国侨民中间火热进行。各地均成立了当地的捐机筹款组织,人们纷纷慷慨解囊,孩子们打破自己的储蓄罐,老人们甚至捐出自己的养老金。
捐资价目表定为单引擎战斗机5000英镑一架(通常是一架“喷火”战斗机,有时也会是一架“飓风”战斗机或者其他型号的战斗机);
双引擎战机20000英镑一架;
四发轰炸机价格为40000英镑一架。
捐资建造的飞机将在不影响军机本身的涂装基础上标注捐赠的个人、企业或者地区名字。事实上这个价目表是低于实际战机造价的,比如“喷火”战斗机的实际造价在12000英镑左右,但飞机生产部刻意降低了价格,以鼓励民间捐机活动。据统计,二战期间英国总共有超过2200架战机来自于民间捐赠,包括1574架“喷火”战斗机和331架“飓风”战斗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这则捐机筹资活动采用最多的宣传标语是丘吉尔赞扬皇家空军飞行员在不列颠空战中的贡献时的经典评论——“从未有如此之少的人,为如此之多的人,作出如此之大的牺牲。”(Never in the field of human conflict was so much owed by so many to so few·)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南门郡(Southgate County)文法学校的男孩们正在举行捐献喷火战机的筹款活动
英国的各个报社在此次捐机活动中通过其读者进行筹款,互相比赛,表现非常活跃。其中位于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电报》(Belfast Telegraph)推出了“每日一架喷火,纳粹远离我们”( A Spitfire a day keeps the Nazis away0 的捐献活动,这个口号 改编自著名的健康谚语——“每天一个苹果,疾病远离我们”(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以及“加速生产喷火”(Speed That Spitfire)等口号,总共筹集了88633英镑16先令又5便士,大约相当于今天的300万英镑,用这笔捐款购买了17架“喷火”战机,并以北爱尔兰各个郡的名字对其进行命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6:《贝尔法斯特电报》的主编给捐机活动募捐者的证明
这些战机分别配属在英国皇家空军各个不同的单位,其中只有一架以阿尔斯特省唐郡(County Down)命名为“唐”(Down)的“喷火”战机,驻扎在北爱尔兰;在位于邓恩郡的皇家空军巴利哈尔伯特(Ballyhalbert)基地的第504中队(当时该中队识别代码为“TM”)服役。这架战机并没有和德军交手的记录,并且于1942年1月7日失事坠毁在勒根(Lurgan)郊外,27岁的加拿大飞行员瓦尔特·麦克马纳斯(Walter McManus)不幸遇难。2015年阿尔斯特航空协会(Ulster Aviation Society)复制了这架“喷火”战机并按照当时涂装复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7:不幸遇难的加拿大飞行员瓦尔特·麦克马纳斯
2018年4月,作为纪念英国皇家空军100周年活动的一部分,复制的“唐”号“喷火”战机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圣安妮大教堂外公开展示,英国空军上将斯蒂芬·黑尔(Stephen Hiller)爵士,斯蒂芬·福德; 弗勒(Stephen Forde)教长,爱尔兰空中部队肖恩·克兰西(Sean Clancy)准将及北爱尔兰事务副大臣谢里什·瓦拉(Shailesh Vara)共同出席庆祝活动。有意思的是克兰西准将的叔叔曾于二战期间参加了英国皇家空军,他在庆祝活动上说:“爱尔兰空中部队成立于1922年,最初的12名飞行员全部来自于拥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经验的英国皇家空军或其前身英国皇家飞行队,连结起我们两支空军特殊关系的纽带。我今日出席活动彰显了这一关系的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8:复制的“唐”号“喷火”战机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圣安妮大教堂外公开展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欧洲四个帝国土崩瓦解,艰难取胜的日不落帝国也是江河日不复往日之盛。战后不久爆发的英爱战争最终导致爱尔兰岛南部26个郡脱离联合王国获得自治。1931年颁布的《威斯敏斯特法令?(Statute of Westminster 1931)更是给予大英帝国内各自治领更大的自治权,包括自行行使外交和国防权力。由此可见,Corgi推出此款纪念模型,可谓用心良苦、意味深长,有追忆往昔大英帝国共同抗敌的峥嵘岁月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9:复制的“唐”号“喷火”战斗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爱尔兰在二战期间是中立国,也是大英帝国版图内唯一没有参战的国家,但有4987名爱尔兰士兵逃离军队前往英国,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人数超过当时爱尔兰军队总人数的10%。然而,许多在战后重返爱尔兰的士兵被列入政府黑名单,这些人被禁止就业长达七年,并被取消所有的社会福利和养老金,这成为爱尔兰的 “历史污点”,直到2011年,爱尔兰社会出现日益高涨的呼声,要求政府对这些逃兵颁布特赦令。最终在2013年,爱尔兰政府正式向这些二战功臣道歉并颁发特赦令,然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没能等到这一天。
是什么力量召唤着这些爱尔兰年轻人冒着背负叛国污名的风险,穿上英国军装,义无反顾地去为一个曾经的敌国而战?也许从整整两代人跨过半个地球追随母国英国征战两次世界大战的新西兰能得到一些答案。1939年9月3日新西兰紧随英国对德宣战,两天后,刚进行了肠癌手术的新西兰工党总理迈克尔·约瑟夫·萨瓦奇(Michael Joseph Savage)在病床上发表了感人肺腑的讲话:
“怀着对过往的感激和对未来的信心,我们毫无畏惧地和不列颠站在一起。她走向哪里,我们跟向哪里!她站在何处,我们站在何处!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小国,但我们是众多情同手足的国家中的一员,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前进。”(Both with gratitude for the past and confidence in the future, we range ourselves without fear beside Britain· Where she goes, we go! Where she stands, we stand! We are only a small and young nation, but we are one and all a band of brothers and we march forward with union of hearts and wills to a common destiny·)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总人口不过160多万的新西兰总共动员了19.3万人参战;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当时人口只有700多万,却动员了近百万人;1100多万人的加拿大动员了约110万人;在布尔战争中与英国结下血仇的南非,在扬·史末资的领导下,再一次力排众议、坚定地与英国人站在一起,总共动员33.4万人;印度动员了约258万人;南罗德西亚动员了2.6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0:二战时期英国宣传海报——“并肩战斗”(“TOGETHER”);画面中从左至右分别是包着头巾的英属印度士兵、头戴宽边软帽的英属非洲殖民地士兵、戴着木髓头盔的南非士兵、头戴“柠檬榨汁器”宽边软帽的新西兰战士、穿着蓝色制服的加拿大空军战士、头戴弯折宽檐帽的澳洲战士以及英国皇家海军水兵,他们一同在米字旗下并肩前进。
在多位足球明星出演的二战喜剧电影“胜利大逃亡”(Victory)中,“球王”贝利在影片中饰演的刘易斯·费尔南德斯,就称自己从小在特立尼达长大,当时也是英国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大英帝国的版图包括英联邦各国、自治领地在内,大约占有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和30%的土地,丘吉尔在其著名的演说——“我们绝不投降”(We Never Surrender)的结尾段中就明白无误地表明大英帝国版图内各地与英国一同齐心协力,对于战胜法西斯至关重要——“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下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1:丘吉尔著名演讲——我们绝不投降(We Never Surrender)结尾段
整个大英帝国范围内,包括英国本土、皇家殖民地、保护国、英属印度以及自治领,在二战期间总共动员了约1500万人。英王乔治六世也感动于大英帝国子民的忠勇,发表过如下的讲话:“在这场残酷和激烈的战争中,我坚信我的殖民地子民都能召之即来、全心全意。我欣然表示,在我们历史的至暗时刻,尔等对朕的忠诚与支持经受住了时光的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2:印有英王乔治六世讲话的英国二战时期宣传海报
80年前,在决定人类命运走向的关键时刻,千百万来自全世界不同地区,拥有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各民族战士,一同团结在米字旗下,在全球各条战线上,与德意日法西斯浴血奋战。这一幕堪称是曾经统治四海、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如日落斜阳般无可挽回的历史进程中所绽放出的最绚烂的晚霞。
注:本文背景音乐为号角曲“日落”(Sunset),系英联邦等国家在一天的正式军事活动结束时演奏,因此也称为“撤退曲”(Retreat Call);也用于纪念往昔战争的“日落巡游”(Sunset Parades)。该曲演奏时常伴有降旗,最出名的应该就是1997年6月30日晚上,英国国旗及港英旗在这首乐曲声中徐徐降下。这首曲子还有对应的歌词,详情请参见之前文章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