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已不再满足于铁路枢纽的地位,还要做中国的航空货运枢纽。

前不久,《加快推进成都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扶持政策》出台,明确成都促进航空货运中转业务的发展。再往前看,成都高规格地举行了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会,提出了“全球服务资源配置战略枢纽”的城市新定位,其中航空运输是关键一环。

民航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成都机场货运吞吐量排在全国第六,前五是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和杭州,几乎都是沿海沿边的传统贸易城市。今年9月,发改委、民航局印发《关于促进航空货运设施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升航空货运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民航业和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对西部城市而言,要打破“不靠海”的宿命,铁路和航空这两个机遇都不能错过,而从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来看,成都担负着重要使命。

问题是,怎么做?

日前,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马剑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谈到,当前成都的最大机遇是新机场带来的“一市两场”格局,它可以帮助成都快速拉升客货运量,强化枢纽功能。

“但机场只是硬连接。”他表示,目前最紧要的,是尽快通过航空货运,在贸易规则、产业合作标准上形成突破,用航空资源拉动产业升级,让本地企业和产品深入国际供应链体系中去。

▲马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剑

航空货运也是一种“商品”

新冠肺炎疫情下,科学家们在奋力研发疫苗,而航空货运公司们也有自己的使命。

王子樵是中远海运航空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空运业务部经理,过去一段时间,他接到了不少有关疫苗运输的订单咨询,对方针对疫苗运输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最严苛的要求保证温度在零下70摄氏度,但常规的运输方案几乎没有这种制冷能力。

航空运力的短缺是疫情下国际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更加暴露了航空货运的短板,比如全球航线缺乏、货机数量少等。“重客轻货”是我国航空产业长期存在的问题,作为临空经济的专家,马剑提到了一组数据:目前我国全货机数量有170多架,“运力赶不上联邦快递、DHL一家企业”。

在他看来,在这种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航空货运也是一种商品,“哪个城市能提供这种服务,就能很快拿下市场”。

马剑的观点,与成都日前举行的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会不谋而合。这场会上,成都首次提出要发挥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地位作用,拓展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半径,构建引领区域的供应链服务网络,全面打响“成都服务”品牌。

有一个细节是:加快构建服务国际尤其是链接泛欧泛亚的供应链服务网络。2013年以来的“一带一路”建设改变成都区位形势,一跃成为我国向西向南开放的前沿,其中铁路和航空运输是成都的优势所在。 今年疫情期间,成都通过开展“客改货”跨境航班业务,有效缓解了航空货运运力紧张局面,保障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等高航空依赖性产业供应链畅通,满足了跨国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需求。 “成都可以通过增加密度、布局网络,替代泰国曼谷等现行的洲际货运枢纽。”此前,戴尔科技集团全球副总裁、戴尔(成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耀华曾建议成都建设匹配成渝“第四极”经济地位的航空货运枢纽机场,去分中国香港、中国台北机场的一杯羹。

对此,马剑建议成都在一市两场分工格局清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航空货运。尤其是,运用好四川航空、成都航空这两家拥有121部运输航空牌照的地方航空公司,通过固定航班从事旅客、货物运输,补齐航空货运的短板,加速构建提升枢纽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货运飞机载轨道机车抵达成都双流机场

机场带动产业发展

事实上,在航空、铁路、海运这三种货运方式中,航空运输的成本最高。在王子樵的客户里,使用航空运输的,主要是电子产品和汽车零部件件等高附加值产品。车零部件件等高附加值产品。

“航空运输代表的是‘速度经济’时代,解决的是比如生物疫苗这类对时间敏感、高附加值的人流、商流的运输问题。”马剑认为,发展航空经济,也是为当地的产业插上了“增值的翅膀”,撬动区域经济产业的升级,“电子产品、冷链食品、生物医药,包括服务贸易,都能利用这个通达全球的网络深入国际供应链体系中去”。

荷兰出产的郁金香就是利用航空枢纽促进产业升级的代表。公开资料显示,在当地的阿尔斯梅尔花卉拍卖市场,每个季度都能售出18亿枝郁金香。而阿尔斯梅尔花卉拍卖市离史基浦机场只有6英里,所有的鲜花在这里包装后,45分钟就可以登上飞机运往世界各地。

“从硬件设施来讲,成都不管是区位优势还是产业基础,都已经做得很好了。”除了这些硬件基础,马剑更看重“软连接”的作用,即如何通过空中通道建设,给地区产业带来连接和升级。 这个“软连接”包括了贸易规则的突破,产业全球化的分工参与度,国际供应链体系的引领,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高端融合。

“如果产品、产业本身是区域化的格局,并没有深度参与到国际供应链中,不管是原材料供应、末端产品的销售还是产品加工的过程,想要倚重国际航空运输网络的可能性就会很小。”马剑表示,在布局产业时,每个城市都要意识到,这些产品、产业在国际供应链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对成都而言,此时提出航空货运枢纽的城市定位正当其时,但“需要想清楚能拉动什么产业”。在他看来,发展航空枢纽,成都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本地的特色产品和提升区域的产业价值。

双机场的机遇与挑战

明年将投入使用的天府国际机场,无疑让成都离航空货运枢纽的目标更近一步。很多人相信,在形成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新要求下,成都作为全国第三个“一市两场”的城市,有助于提升城市对外联通性、挖掘发展新潜力。

在马剑看来,“一市两场”未来的航线分布,基地航司的设置等,运用好了两场互补, 合作大于竞争,相得益彰;如果运用不好,形成资源倾斜,未来可能形成竞争关系。

▲天府国际机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府国际机场

“在成都运营两个’国际机场’,关键是让航空驱动整个区域经济产业升级,让企业让产品、各种竞争力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在马剑看来,修机场、开航线,背后连着产业链,“两三公里的跑道,能够建立起与世界的便捷联系,提升区域的国际分工能力,这个是很要紧的”。

在此过程中,市场力量也相当重要。红星新闻注意到,成都近期发布了《加快推进成都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扶持政策》,通过政策扶持和鼓励补贴等方式,吸引更多航空货运市场主体开行以成都为核心通达全球的全货机航线,鼓励航空货代企业在成都建立国际货运转运(分拨)中心。

这意味着,成都还需引入更多诸如中远这样的专业航运公司,利用市场化手段强化服务水平。

王子樵透露,中远海运空运可以为客户提供多种智能恒温箱运输以及冷链被动制冷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计划在天府国际机场建设一个集综合仓库、运维中心和商务办公为一体的物流中心。

▲王子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子樵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图据大会主办方

编辑 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