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过去的小助理Ada找到我,她说她有好多钱,大概10500,手握万贯家产,却不晓得该怎么投资。

股票么看不懂,买银行理财又嫌收益太低,怎么办呢?

要不去买点基金吧,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你看如何?

我说,要不你还是交给我吧,我帮你去弄港股打新,正好最近汇率很给力。

她说滚,问你这个问题是让你来肯定我的想法,不是来咨询你的意见的。

你看看现在公募基金规模都超过18万亿了,史上最大,报团取暖才是立足乱世的王道,你懂不懂啊?

说完给了我一个白眼 。

我去查了一下,发现公募基金的规模在10月底的时候就已经超过18万亿了,其中今年发行量1282只基金,总计2.85万亿。

10个月发售1200多只新基金,平均一个月发售130只,这个数字是认真的吗?

这还不算,截至10月底,全市场一共有7682只公募基金,相对整个A股市场,一共才3000多只股票,基金数量居然比股票还多2倍,难以想象。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公募基金,是因为他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急着帮散户们赚钱吗?

作为资深韭菜的Ada都不好意思地笑出了声。

其实我挺能理解散户们为啥这么喜欢买基金。

在很多人心目中,基金是个很高大上的东西,它代表了专业,代表了机构,代表了金融市场的食物链顶端,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套用英语的语法,这个叫过去完成进行时。

既然是食物链顶端,自然只有它收割别人的份,而散户在二级市场当韭菜很久了,老得有点塞牙了,公募基金是唯一没有门槛,但又能参与这样顶级猎手的收割,坐享渔翁之利。

而且现在的股票,我也不想说什么了,自从7月份见顶以后,快半年了,一直上上下下,半死不活的样子,操作难度也太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金经理再,也比自己强吧,在二级市场,散户们不就是被这种机构给割韭菜么?

再加上大老板今年明确发话了,房住不炒,炒房这条路虽然还没被断干净,但至少回报率肯定要大打折扣了,风险猛增。

黄金嘛,现在又是冲高回落,债券嘛,连续暴雷。

于是大家和Ada都有同样的困惑,一麻袋钱,往哪投?

钱多也是一种烦恼。

想来想去,也就这些公募基金更靠谱一些,享受股票的收益,承担银行理财的风险。

不得不说,韭菜之所以是韭菜,不单单是因为技术不行,更重要的是崇拜权威的思想太严重,要么道听途说,要么盲目崇拜,反正人家说的都是对的,自己的判断都是错的。

公募基金火热完全应了这句话。

咱先不论基金经理的水平是不是比你强,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1. 历史累计公募基金经理4022位,现留存在职2146位,留存率正好50%;

2. 现在留存的基金经理中,50%的基金经理要管3只以上基金,最多的3位管了23只基金;

3. 43.8%的基金经理管理经验少于3年,超过15年管理经验的只有5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想,这组数据应该很好地展现了现在基金经理的水平分布。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少于3年管理经验的就是个菜鸟,或者管理超过3只的都是捣浆糊(管理23只的那三位,明确是捣浆糊了),问题在于你如何保证自己买的那个基金正好在雷区外?

基金经理人手不足,是韭菜日益增长被收割的需求,和基金公司来不及收割之间的矛盾。

在基金这个行业,散户实在太多了,他们大多关注基金近一年的业绩,一年里涨得好的基金就是好基金。

但是扪心自问,一年能看出个什么鬼来,腾讯,茅台的市值那么高,也不是靠一年涨上来的。

而且公募基金作为一个庞然大物,它必然不可能像散户那样频繁换手,最好的操作模式就是价值投资,玩长线。

这和散户的投资理念是截然相反的。

所以散户挑选基金看的并不是长期,而是短期的博弈,跟自己炒股票的想法没啥区别,再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在赌博。

基金公司当然也不傻,既然有这样奇葩的需求,那么我来满足你的需求呀。

于是这些公募基金就拼命发行几百只基金,投资集中度很大,比如白酒,医疗,哪个赚钱往哪个行业奔。

只要旗下的基金有个别几个涨得好,完全就可以拿这个来做宣传,给自己发行的新基金添砖加瓦,募集个几百亿小意思。

那么白酒,医疗行业可以一直好下去吗?

好像除了中国的房地产坚挺了20年,没见过其他行业可以如此耐久有力。

今年牛逼,不代表明年牛逼,但是基金一拿就是好久才会换一次手,一旦行业走了下行通道,基金一样被套,跑都跑不了。

有个典型的例子,2015年公募一哥任泽松,其名下中邮战略连续两年荣登基金涨幅第一。

他的策略异常激进,全仓买入创业板股票,并长期持有,包括乐视网。

创业板疯涨的那两年,中邮战略一年涨个100%跟切豆腐一样简单。

后来呢?我想就不用多说了。

在中国,这种年收益50%以上的基金比比皆是,每年都有,根本不稀奇。

并不是因为基金经理的能力有多强,而是他正好踩在风口上,一波节奏带起,乘风破浪。

等风口过了,就原形毕露了。

这也是为什么年年涨幅榜都有新面孔,但是很少有连续5年以上保持10%收益的基金。

反正散户们都看的是眼前数据,做长线对基金公司有什么好处呢?

5年10%相对1年50%来说,显然是后者更能刺激眼球,讲故事更方便,融资能力更强,收的管理费也更高。

相对海外公募基金就不一样,因为人家的客户都是机构客户,首先考察基金公司近5年的业绩,以及所有的基金产品。

如果只是一小部分拿得出手的,人家都不会来买你的产品。

基金本身是用来财富增值的,所以开设基金应该格外谨慎,保持稳定增长而不是大起大落。

只可惜到了中国有点变味了,无论是是基金公司,还是基金经理,还是投资人,大家都看重眼前利益,从来不愿意长期持有。

最终不过是三输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