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明曾经在节目里说,1953年父亲马三立一个月的工资是253元,足可以给家里买一间平房。但说起自己的工资马志明感叹,他现在每月9000元,老伴2000元,却还在担心儿子马六甲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三立膝下有三子五女,长子马志明是唯一一个跟着他学相声的,用马三立自己的话说,他觉得马志明脸上“有买卖”,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也想说相声的小儿子马志良,却没有。

面对父亲的评价,马志明很高兴,同样,他也因为有马三立这样的父亲感到自豪,尤其在他八岁以后,这种自豪感更强。

五十年代,马三立的相声深受观众喜爱,他本人也被授予各种荣誉,天津市曲艺界还给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定了每月253元的工资,可别小看这二百多块钱,在当时已经算很高了,足以买下一间平房。除此以外,电台也经常邀请马三立去录节目,马志明也跟着一起去。

马志明印象最深的就是总有人围着马三立探讨事情,他一个人无聊就绕着屋子满处跑,可是工作人员不仅不拦着,还哄他给他买糖吃。

看到父亲受人爱戴,马志明也坚定了走上文艺之路。1962年,17岁的马志明考入天津市曲艺团,正式开始说相声。毕竟从小耳濡目染,很快马志明就在相声界扎根。

进入八十年代,一大批优秀相声演员通过大银幕走进观众视线,听相声成了很多人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很多人也喜欢上了马志明的相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1年,马志明喜得贵子,当时他第一个想法就是让儿子接自己的班。天下父母没有不望子成龙的,为了让儿子将来有个好前程,马志明在起名字上下了一番功。

他本来喜欢马小川这个名字,“川”是立起来的“三”,颇有一点“小马三立”的意味,可惜弟弟马志良的儿子先出生,这个名字就被他儿子用了。不过,马志明想了个别出心裁并很好记的。

那次马志明看电视,上面出现了一条来自马六甲的新闻,他一拍大腿,儿子正巧是马三立的第六个孙子,“甲”是第一,马志明又是家中长子,显示了自己的家中地位,不如就叫马六甲。

于是,第二天马志明就去给儿子上户口。

虽然马志明的愿望是好的,但马六甲的相声之路却并不一帆风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岁那年,马六甲参加了北京京韵大鼓全国业余曲艺比赛,拿下了一等奖,父亲马志明很高兴,马六甲也信心满满。转年他马上参加了天津举办的一场“马三立杯相声比赛”,可是爷爷马三立却打电话告诉组委会,给孙子一个安慰奖就可以了。就这样,马六甲连决赛都没有进去,心里受了一些打击,因为这件事,马志明也不太高兴。

不知道是因为爷爷的阻拦还是自己心里想清楚了,马六甲最终没有走上相声这条路,他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天津一家事业单位,虽然收入不高,但每天朝九晚五,日子过得也踏实。

不过在一次采访时,马志明说马六甲今年快40岁了,还没有结婚,他为儿子的婚姻大事着急,同时也为他的生活操心。

马志明说,自己现在退休了每个月能拿9000块钱工资,如果儿子生活上有困难可以帮帮他,如果他不在了,老伴儿只有两千块,有点事情都帮不了。他感叹:想多活几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有人会说,马志明过于担心马六甲了,可怜天下父母心,马志明一直觉得儿子有说相声的天赋,希望他子承父业,可惜却被父亲马三立拦了下来,多少有些遗憾。

但是马三立这样做也是为了孙子考虑,一方面他不想给孙子压力,总让他被拿来和上一辈人做比较,另一方面也教他做人的道理,不要因为自己生在相声世家就可以走捷径,忘了做人的本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马志明也想开了,每个人的性格不同,马六甲不一定非要和他一样。就像当年侯耀华想说相声,侯宝林也不支持,后来侯耀华拍了《编辑部的故事》一炮而红,侯宝林只说了四个字:饿不死了。

从这一点来说,马六甲也是一样,如今他有自己的事业,生活稳定,做父母的就不用纠结了。

时代不同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试想如果硬要让一个人走他看不清的道路,结果未必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