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亚洲时报》近日发表文章称,印度被中国拖进了代价高昂的战略竞争,印度浪费了大量本可用于其他地方的资源。文章称,自今年四月以来,一切都按照中国对印度战略的部署来进行,情况一直在按北京所预测的那样发展。换句话说,无论中国想让印度做什么,印度都会去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一说法有两个很深的误解,文章判断很不准确。首先,不是印度被中国拖进了战略竞争,而是印度主动选择了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印度印人党政府的战略选择并不是基于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反华而做出的,而是基于他们自身试图借助中美竞争关系而取代中国地位的战略立场。这在苏杰生成为外长之前的著作中就已经体现。因此,从2017年开始,中印关系就开始出现波折并非意外,而是印度开始有意为之的政策产物。印度主动选择与中国作对,他们也不是被中国拖进战略竞争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印度与中国事实上不构成战略竞争关系,除了领土划分问题外,中国与印度在实际行动上没有特别严重的竞争关系,因为中国与印度虽然看起来都是规模很大的发展中大国,但实质上根本不在一个生态位上。中国保持了高速发展并且发展十分坚实且体系化,中国的发展是基于统一且现代的国家组织实现的。而印度作为1947年才真正实现独立的国家,其大部分力量需要聚焦于政治版图的粘合之上,为此对传统社会力量的让渡形成了现代化的真正、持续阻碍,而这些传统力量在中国已经在土地革命中被彻底扫荡。简单的说,中国已经摸到了发达国家的门槛,但印度还在发展中国家的道路上缓慢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此,中国和印度事实上根本不在相同的位置上,中国制造可以持续与印度拉开距离,并且中国产品也基本不用担心印度竞争者,还可以很轻松地瓜分印度市场。相反,印度强行封禁中国APP表面上看很强硬,但事实上印度仍然没有实力将实体经济从中国吸走,除了稍有竞争力(本质上还是欧美打工仔)的IT业印度敢下手外,其他行业印度保持着沉默,这还不说明问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根本不够格成为中国的对手,除非出现强势的、席卷全国的左翼革命将印度的传统力量扫出印度社会,否则印度就不会是个中国需要特别担心的国家。印度不够格跟中国战略竞争,如果非要这么干,中国无非就是损失一点战略资源跟印度玩玩,而印度完全可能再度付出巨大的战略代价以至于进一步延缓其现代化。当年尼赫鲁的野心最终让他郁郁而终,印度的现代化则丧失了最有权威的推动者并陷入泥潭,现在莫迪及其印人党充满雄心壮志,但是印度与中国对抗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哪怕搭着美国的便车也不可能。印度实力太弱还不自知,伟人与罪人,有时只在一念之间。

印度不具备独立思维的能力,这种观念的殖民地带来的后果将是长期而且隐蔽的,印度的迷之自信背后还是现代思想的贫瘠。要发展,印度还太年轻,太容易被西方收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