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此句乃是明代诗人曹学佺在处理案件时有感而发,挥毫而成,虽有泄愤之嫌,但却未必是空穴来风。

历史上曾有一名将帅之才,名曰郭松龄电视剧中将他美化成了大仁大义之士,但许多智者却都对他加以嘲讽,这又是为何呢?

郭松龄的前半生

郭松龄的祖上可追溯到太原晋阳的汾阳郡王郭子仪郭子仪是唐朝名将,曾平定安史之乱,先后收复长安、洛阳,功高震主,威风八面。

随着改朝换代,郭家逐渐没落,偌大家业在世代兵乱之中荡然无存,到了郭松龄父亲郭复兴那一代,他原想重振祖业,复兴家世,但家庭实际情况已经不支持他走上仕途,无奈之下,郭复兴便在乡村做了一名私塾先生,并娶了村子里一个农户的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松龄的母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虽然目不识丁,但为人勤劳善良,在自家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常常为更加困难的家庭提供帮助。

19岁时,郭松龄在辍学七年之后再次进入学校学习,但是不到两年,他的学习之旅便因为日俄战争的爆发宣告终止。在战争爆发期间,郭松龄将民众遭受的苦难看在眼里,心下大受触动,生出了一些大仁大义的念头,希望能够参军报国。

郭松龄善于抓住机遇,并且为人刻苦,在有幸进入中国陆军大学学习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一路读至研究生学位,属于当时十分罕见的高学历人才。结束学业之后,一开始,郭松龄准备投奔孙中山,但很快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宣告失败,随后败走檀香山,树倒猕猴散。

郭松龄也只得返回自己的老家奉天混口饭吃,此时,张作霖出现在了他的生命中。

张作霖对郭松龄早有耳闻,在听说他回到奉天之后,立马将其招到自己麾下,送去了新开的东三省讲武堂担任战术教官一职,后来,郭松龄受张作霖赏识,聘请他担任儿子的老师,此时,郭松龄已到而立之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不离焦,焦不离孟

张作霖的长子当时年仅十九岁,是远近闻名的混世魔王,更不服他人的管教,由于其父贵为元帅,众人都敬他三分,尊称他一声少帅,但是郭松龄却不如此,他向来一视同仁,并不会因为对方是谁的儿子便放松管教,对他来说,你是大帅儿子,我郭松龄还是郭子仪的后代呢,谁也不比谁高贵。

在郭松龄的严格要求下,张家大少也渐渐对他放下心防,甚为敬重,他认为郭松龄身上既有文人风骨,又有军人的正直勇敢,为人有大仁大义,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既能献策也能打仗的将才。

因此,在从军校毕业,被委任为旅长之后,他立刻向父亲提出申请,力荐郭松龄来担任自己的副手,郭松龄的仕途由此真正开始。

一开始,一切都显得如此顺利。一方面,张作霖十分感念郭松龄对自己儿子的教导,他虽然没有读过几天书,却懂得尊师重道;另一方面,郭松龄就像一条准绳,牢牢地约束了这只不怕虎的初生牛犊,若不是有郭松龄在旁辅佐,依着自家儿子的火爆性子,这一上任不知道会闹出何等事端,要得罪多少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郭松龄一路青云直上,步步高升,很快,他的地位便与姜登选、杨宇霆等人不相上下,但是郭松龄自觉才华过人,又屡立战功,并不把这两人放在眼里。

但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之中,由于郭松龄挺身而出帮助元帅拿下了山海关,他的威望在此时攀上了巅峰,自己也不免有些居功自大,由于姜登选在这次会战之中与他因抢功发生了摩擦,这颗仇恨的种子就此深埋于郭松龄的心中。

暗生怨愤,起兵造反

仗打完之后,在论功行赏之时,杨宇霆接管了山东与江苏,姜登选接管了安徽,唯独郭松龄这个大功臣一无所有,仍然只是一名参谋,什么封地都没得到,郭松龄当下更是怨愤难平。

他常常告诉少帅说其父张作霖脑筋陈旧,又被杨宇霆这帮人洗脑洗得彻底,是时候父让子继,让少壮派来一展身手了,显然反心已起。

但是少帅与他有深厚的感情,两人之间亦师亦友,怎么会因为他三言两语就心生间隙,直到郭松龄起兵造反的那天,少帅仍在写信规劝对方,劝他不要忘记张作霖的知遇之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5年11月23日,郭松龄率领麾下七万士兵发起反奉战役,一路势如破竹,攻占锦州,挥兵奉天,眼看成功在望,但是此时他的两个盟友,李景林和冯玉祥却先后掉了链子。

前者原本便是奉军出身,在张作霖父子的软硬兼施之下,他不仅不愿意发兵帮助郭松龄,更是从后方切断了他们军需物资。郭松龄眼见李景林这条路走不通,立刻转而求助冯玉祥,后者当下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反而率军攻打李景林。

最后,郭松龄大失军心,虽然他以"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为由起兵造反,但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一样是他占到的。

郭松龄的双亲对他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他自认血统尊贵,高人一等,天生注定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另一方面,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之下,郭松龄也不由得生出了一些侠义心肠。但是郭松龄看似大仁大义,实际上这种仁义是有前提条件的,是高高在上、睥睨众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在电视剧之中为了让情节更曲折,人物更丰满而对郭松龄这一形象大加美化,但也掩盖不了此人刚愎自用,目光短浅之事实,而其不理智的举动也招致了智者的嘲讽。

张家父子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对于郭松龄来说,这一腔热血最后也是付诸东流。郭松龄一路高开低走,直至穷途末路,看似不合常理,实际上这正是他自己一步一步造成的,本可平步青云,奈何目光短浅,落得潦草结局,实是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