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勤”一词来自日语,指的是从家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潘海啸进一步解释,这是“人从家中的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2020年5月20日,住建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百度地图慧眼发布《2020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选取了36个中国主要城市,从通勤范围、空间匹配、通勤距离、幸福通勤、公交服务、轨道覆盖6个方面,描绘出城市通勤画像。

1、通勤范围:西安以27公里通勤空间半径位列全国第13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勤范围:具有紧密通勤联系的空间范围,对于认识城市空间结构和运行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通勤空间半径:构建覆盖90%中心城区通勤人口的空间椭圆,以椭圆长轴半径定义为通勤空间半径,体现城市需要交通服务支撑的空间尺度。 通勤空间半径与城市规模密切相关,指标值越高说明城市通勤紧密联系的空间范围越大。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通勤半径最长的城市是北京、深圳和重庆,这三个城市的通勤半径都是40公里,40公里也是目前交通系统支撑下主要城市的最大通勤尺度;其次是上海,通勤半径39公里,天津通勤半径37公里,排在第五位。西安以27公里通勤空间半径位列全国第13位,10个特大城市里排在第9位。

2、空间匹配:西安以4.1职住分离度高于10个特大城市的平均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职住分离度指标,可理解为平均出行多远距离就能找到一份工作, 数值越小说明职住空间配置越均衡。

职住圈层分布:通过空间解析统计5公里间隔同心圆圈层居住与就业人口分布,可以发掘居住外溢、就业外迁、新城建设等不同的城市拓展特征,进一步探寻职住空间失衡成因。

《报告》显示,西安以4.1职住分离度高于10个特大城市的平均值。

3、通勤距离西安以平均通勤距离8.3公里达到了平均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勤距离,是融入人的选择后城市真实职住分离情况的测度,也是城市运行成本的体现。

平均通勤距离:中心城通勤人口家到就业地路网距离的平均值, 平均通勤距离越大,城市运行成本就越高。

《报告》显示,西安在10座特大城市中,以平均通勤距离8.3公里的数据,达到了平均值。

4、幸福通勤:西安5公里通勤比重5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近职住,可采用步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方式上班,会带来幸福的通勤体验。

5公里通勤比重:以距离小于5公里的通勤人口比重作为衡量城市职住平衡和通勤幸福的指标。

5、公交服务:西安45分钟公交服务能力占比4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共交通对于高密度城市的交通出行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持作用,45分钟时耗是合理通勤的基本保障。

45分钟公交服务能力占比:45分钟内能够通过轨道、地面公交等公交方式通勤的人口比重,是城市的公交通勤服务能力的测度,反应了公交系统与职住空间的契合程度。

6、轨道覆盖:西安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重仅为17%,在10个特大城市中位列第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格局演变起到了重要的骨架作用,有效提升了城市的就业可达性,拉近城市功能区之间的联系。

轨道覆盖通勤比重:家和就业地两端均在轨道站点1公里覆盖范围的通勤人口比重, 体现了轨道线网与职住空间组织的匹配度。 当前一些城市轨道客流效益偏低,正是由于轨道布局与通勤需求存在空间错位。 轨道覆盖通勤比重,总体上与轨道线网规模相关 ,但其中轨道客流强度较高的广州、深圳、南宁、厦门、杭州、西安等城市覆盖通勤比重均高于同等线网规模的城市。《报告》显示,西安的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重并不突出,仅以17%在10个特大城市中位列第七。

轨道覆盖空间范围:通过空间解析轨道站点1公里覆盖范围内居住、就业和通勤人口分布的关系,进一步发现轨道线网对职住空间的支撑作用与匹配关系。对比北、上、广、深4个超大城市,深圳以300公里的线网长度获得较高水平的轨道覆盖通勤,这受益于TOD开发和围绕轨道廊道精心布局的空间功能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勤空间半径越大,说明城市通勤紧密联系的空间范围越大。西安总面积1075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729.14平方千米,通勤空间半径为27公里。同超大、特大城市相比较,西安的通勤空间半径有待提高,甚至低于不少Ⅰ型、Ⅱ型大城市的通勤空间半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西安已开通运营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机场城际线五条轨道交通,而随着今年年底即将开通的5号线、6号线一期、9号线三条地铁线路,西安、咸阳主城区与西咸新区组成的“大西安都市圈”,将彻底融为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版權聲明Copyright statement

文章來源长安范儿,法律支持杨华律师,侵权必究!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