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江河般的女子,纵使一生漂泊,也从未停止过追求。

——朱海琴

朱海琴用5年时间,将云海肴做成云南菜品类第一。

面对疫情冲击,她积极拥抱不确定性和线上化机遇,让原本陷入停滞的局面重新焕发生机,探索出餐饮线上化的新空间。

她喜欢折腾,认为不确定性更能锻炼企业的危机意识。她追求极致产品,摸索出餐饮界的爆款法则。

文艺女青年的开店梦

2008年,朱海琴从北京师范大学金融专业毕业。最初,她和大多数她的同学一样,进入了一家不错的公司,按部就班地开始职业生涯。

但是,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朱海琴并不喜欢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在她心里,一直有一个“创业梦”。她知道,自己在等待机会,她将随时做好准备。

而就在次年,她从朋友口中得知,北京后海边上最近有个不错的小楼房要转租,价格实惠。这让在大学时期,曾经开过餐饮店并赚得人生第一桶金的朱海琴,突然再次萌生了开餐饮店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海肴创始人兼CEO朱海琴

但由于初期投入成本大,朱海琴一个人可能很难实现这个想法,于是她开始寻找“盟友”。并最终,在另一位朋友的介绍下,朱海琴结识了如今的合伙人赵晗。

赵晗是个地地道道的云南人,当时还在人大读研究生,但一直非常想做云南菜。朱海琴与赵晗两人一拍即合,加上赵晗找来的另外两名伙伴,一个4人的80后创业团队就这么诞生了。

为了筹措启动资金,几位创始人纷纷拿出家人给攒的购房首付、结婚备用金凑一起,就这么开始了创业第一步。

2008年的冬天,第一家“云海肴”,这个小众的餐饮品牌开始横亘在后海边上。

从险些夭折到不断成功 早期的创业经历

即便朱海琴早期有过开餐饮店的经历,但相比当时四人的创业,可谓是小打小闹。因此,几位创始人几乎都是创业小白。

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开局并不顺遂。装修、经费、经营模式、营销方式上,都就出现了重重难题。磕磕绊绊地解决下来,餐厅终于开业了,但时已至初冬,他们错过了最佳开业时间。

彼时的北京,天气极冷,室外温度已经低于零下10度,还常常下雪。这导致,他们所处的后海边上人流量很少,从开业至年关,店里很少有人光顾,房租和员工工资的成本,让店的经营平均每天亏损高达五六千元。

对于几位年轻人而言,这个数字实在难以承受。但即便最艰难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想过放弃。

事后复盘,朱海琴和赵晗意识到最大的问题出现在选址上。于是他们决定再开一家店,并最终将目标选址定在了中关村。他们想办法说服家人,多方寻找投资人,终于筹集到了所需资金。

2010年,中关村店开业,效果出乎意料,在开张的第一个月,就实现了盈利。这让二人感到振奋,也更加坚定了目标:依托购物中心渠道做有品质的云南菜。

自那之后,朱海琴和赵晗开始总结商业模式,围绕特色云南菜,推出一道道“爆品”菜系,并在坚持品质的基础上,力求提升客户口碑。

此外,他们还精细化地组建团队,吸纳优秀人才。这一切,让云海肴开始爆发式增长。以2013年为节点,开启了扩张的步伐,用五年的时间开了云海肴、刀小蛮等近200家直营店,开辟并稳稳占据了云南菜品类的第一。

回溯创业历程,朱海琴感叹到,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找到赵晗这样可以同甘共苦的合伙人,选择云南菜这样符合消费升级趋势的蓝海品类,绑定购物中心这样快速发展的渠道,都是至关重要的,之后需要的就是努力。

管理才刚刚开始,坚持!

如果说活下来是餐饮企业第一个门槛的话,那么三家店就是创业初期最关键的门槛。开到三家店还没有摸到门路的企业基本就没戏了。幸运的是,云海肴的方向和模式已经确立,因其不错的口碑,发展日渐起色。

这时候,管理就成了最大的难题。组织结构、团队融合、人才培养、流程控制、发展速度与管理跟进如何匹配……一个个的问题接二连三地跳了出来。
企业管理就是一个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告别了创业初期全凭热情和动力的心态,以及管理上的随意性,他们开始规划管理,成立董事会,每月开会讨论公司重大问题。朱海琴作为总经理统管公司经营管理,赵晗作为执行董事之一,兼任产品部和市场部总监。

这个过程,听来容易实际非常曲折。毕竟,相聚容易相守难,几位因梦想走到一起的年轻人有不同的特长、不同的性格,在工作分工上难免会产生分歧。稍有不慎,便可能会影响到团队的和谐和稳定。

于是,为了解决问题,在一次被他们称为“古北口会议”的务虚会上,大家坦诚沟通,进行了充分地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始讨论各自的分工,并明确了权责利,最终调整了组织架构。朱海琴感慨地说,真的是结构效率大于运营效率,调整后,公司运转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但是,对于一个年轻的创业团队,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

“结构调好了并不意味着一切OK了,相反,管理才刚刚开始”,朱海琴如是说。作为CEO的她,深感自己使命重大,但同时,她对此也有着十足的信心。

“只要我们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那么便向成功迈近了一大步,之后所需要的就是坚持。”朱海琴表示。“管理上也是如此吧!每天改进一点点!”

爱学习的创始人

创始人的认知决定企业的天花板有多高,朱海琴也一直努力学习,害怕自己成为企业天花板。对云海肴的成功原因,其他几位创始人有个出奇一致的答案,就是朱海琴的学习力。

云海肴创业初期,需要与供应商接触,但是当时并没有工程总监,如果对这方面不了解,很容易走弯路,于是朱海琴自己就上手去学习,去和相关方谈。当云海肴第一任工程总监去和她聊相关业务时,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不相信你以前没做过” 。

之所以给人时刻在学习的印象,朱海琴说创业的过程也是对抗压力的过程。创业以来,公司一直在保持高速增长,公司规模越来越大,这对她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此,自己必需要跟上公司的发展,关键还是要学习,学习先进企业的发展经验,看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不仅自己学习,朱海琴还积极敦促员工去学习,“当你做到一定程度之后,你觉得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事实上海琴姐就会跟你说这远远不够,你还能做得更好。”朱海琴的同事说。

而正是这种对提升自我的不断追求以及对员工提升自我的鼓励,让朱海琴带领着公司不断前行,发展越来越好。

成长之路就是一个 不断学习的过程

曾经看到一句话说:

“如果一份工作,根本不需要你去学习最新知识,也不用你去创新改造,你的工作将毫无前途。 越是高薪的工作,越是高层次的工作,对学习的要求就越高。因为环境是随时变化的,如果你适应不了,可能终将被淘汰。”

在云海肴高速发展的这些年,不仅朱海琴,每一位创始人,都在不断地学习并进步。也正是几位创始人对自己的更高要求,才让云海肴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

达尔文《物种起源》里曾经说过: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

然而没有谁与生俱来就拥有应对变化的能力,那些不断学习和精进的过程才是你最强大的进化能力,决定了你人生的成败。

在过去,我们见证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老牌公司的倒闭,背后原因,往往有一份要归咎于早已失去最初那份拼命学习争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最后,管理上、产品上落后于后来者,终化为历史云烟,被时代淘汰。

所以说,不管是职场人士,还是创业者,要想保持强劲的竞争力。请不要忘记,要时刻保持危机感,坚持与学习为友。

来源:财经人物第一线、和君视野、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