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方网消息,开国少将、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詹大南将军于2020年11月21日上午在江苏南京逝世,享年10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公开资料,詹大南出生于1915年,安徽金寨人。1931年,16岁的詹大南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詹大南于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詹大南曾参加了百团大战、张家口保卫战和平津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军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中国纪检监察报》曾报道,詹大南将军一生勤俭节约、严于律己。

报道称,走进詹大南将军的家,屋内的陈设十分简单、非常简朴:一台电视机还是十几年前那种旧式的18英寸彩电;家具没有一件是新的,用的是几十年前部队配发的营具;将军穿的军用皮鞋鞋面裂痕都数不清;用的几只大木箱,仍是解放初期添置的,一只不知用了多少年的纸板箱里,装满一枚枚金光闪闪的军功章和一本本记载着赫赫战功的荣誉证。

在原南京军区工作期间,詹大南为了节约燃煤,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2-13℃,并亲自规定和检查勤务员给锅炉添煤、封火的时间。家人劝他烧锅炉的时间长一点、让室温升高一些;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陈炳德也劝他暖气烧热一点。

詹大南说:“军区对我们历来照顾得很好,陈司令连我们家用煤的问题都想到了。组织上越是关心,我们就越要自觉,不能给组织增加负担。”

“政事儿”注意到,就在詹大南去世3天前,11月18日,另一位开国少将,原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空军原顾问杨思禄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

相关阅读:

开国少将詹大南逝世:曾激战5昼夜全歼美军王牌团1955年授衔将军仅剩3位

红船编辑部从詹大南将军亲友处获悉,开国少将、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詹大南将军于2020年11月21日上午在江苏南京逝世,享年105岁。詹大南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詹大南

公开资料显示,詹大南出生于1915年,安徽金寨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十五军团保卫局科员、第二十八军直属队特派员。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后任八路军一二〇师团组织干事,第四纵队独立营教导员,冀热察挺进军大队政委、营长、团长,晋察冀军区分区参谋长、司令员和第二纵队旅长,冀热辽军区师长,冀热察军区代司令员。詹大南曾参加了百团大战、张家口保卫战和平津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军长。詹大南于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甘肃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枪林弹雨中两次救了徐海东

据詹大南生前回忆,1934年4月,鄂豫皖省委召开会议期间,时任红25军长的徐海东见他年龄不大却是个机灵鬼,军事方面的素质很不错,就把他调了过去做警卫员。自此,詹大南就跟着红25军开始长征。

当警卫员不久,徐海东回家看望他的妈妈,詹大南随行保卫。第二天一早,敌人得到消息,突袭这个村子。当手榴弹朝徐海东飞来时,詹大南一把将他扑倒在地,可自己的腿却被炸伤了。他扶起徐海东就往回跑,路上正好遇见弟弟詹大海,在他的帮助下摆脱了敌人。

1935年,徐海东在一次指挥突围时陷入敌人包围圈。詹大南再次冒着生命,冲到马夫身边,拉过马缰跃马来到徐海东面前,帮助徐海东骑上马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事后徐海东对詹大南说:“这次你又救了我,好样的。”

而詹大南也说,徐海东也救过他的命。一次战斗中,詹大南的脚踝被敌人打穿了,按照当时情况,行动不便的必须留下来,不能跟随大部队。有人提出将他留在老乡家里养伤,但留下来可能性命不保。因为大部队走了,敌人随时可能会清剿,许多受伤的战士留下来就被敌人或者当地还乡团杀害。这时,徐海东说:“詹大南的伤不重,弄口牲口给他骑着走吧。”

就这样,徐海东命人找来一头骡子,让詹大南骑着。但是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骡子十天后就死了,徐海东又令人找来一匹马。12月天寒地冻的,詹大南所属的部队一路行军,遇山要爬,遇河要过,他的脚蹬在马镫上,过河的时候,受伤的脚就泡在冰冷的水里。到了目的地,脚和马镫早就冻在一起了,根本下不了马,要靠乡亲用火将冰烤融了才行。火烤着詹大南的脚,头顶冒出的细汗和着融化的水滴留下来。即便是这样,顽强的詹大南也活了下来。

数次出生入死,詹大南与徐海东在战场上结下了生死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詹大南生前资料图

不舍修房不舍用煤的“小气”将军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报道,詹大南任南京军区副司令期间,有一天下班回家,刚进院门,他看到一个战士带领着几个工人在他家忙里忙外,有的修补墙面、有的检查水管……

詹大南的脸一下子严肃起来,说:“我的房子好得很,补补就行,不一定要修,要修就一定不能超支、更不能豪华,能用则用、尽量节省。”

他放下手中的黄布包,立即对屋内屋外检查起来。盥洗间的水盆裂了两条缝,工人师傅正准备更换新的。他一下子按住工人师傅的手,说:“水盆就不要换了,有裂缝,可以用脸盆接水,既可以发挥脸盆的作用,又便于水的二次利用。”

当他看到工人师傅正在更换浴缸,一下子生气了,大声叫道:“好好的浴缸动它干啥?简直胡闹!”

实际上,詹大南用的浴缸是20年前的老式浴缸,缸沿很高,组织上考虑到其战争中腿部受过伤,行动不方便,想给他换个矮点的浴缸。

詹大南说:“不用,只要做个木台阶就可以。以后腿脚不灵便,再换个两级木台阶,慢慢往上跨,你们不用担心。”

冬天的南京,气温虽然不像北方那样低,但是湿度大,同样特别寒冷。一直以来,詹大南家是用锅炉取暖,燃煤是免费供应的。但是,为了节省用煤,每到冬天,詹大南就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2-13℃,并亲自规定和检查勤务员给锅炉添煤、封火的时间。家人劝他烧锅炉的时间长一点、让室温升高一些,他总是这样问:“那么多没有暖气的家庭怎么过冬呀?”

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陈炳德知道这一情况后,特意找到他说:“老首长,你家里取暖用煤是充分保证的,暖气烧热一点,不容易生病,对身体有利啊!”

詹大南说:“这样很好了,我不觉得冷,冷了有部队发的棉衣、棉被,穿厚一点就行了,你不用操心。”

回到家后,他对子女们说:“军区对我们历来照顾得很好,陈司令连我们家用煤的问题都想到了。组织上越是关心,我们就越要自觉,不能给组织增加负担。”

为了减少用煤,他还经常动员家人和公勤人员上山捡枯树枝,有时还亲自去。他就是这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詹大南生前资料图

仍健在的开国将帅仅剩七名

2020年以来,已有三位开国少将逝世:10月10日,开国少将、原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原冶金工业部部长陈绍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11月18日,开国少将、原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杨思禄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11月21日,开国少将、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詹大南将军在江苏南京逝世,享年105岁。

目前仍健在的开国将帅仅剩七名,均为开国少将。

分别是1955年授衔的: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杨永松、原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黎光、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邹衍。1961年授衔的:江西省军区原政委张力雄。1964年授衔的乌鲁木齐军区原副司令员王扶之、原总参谋部炮兵部部长文击、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涂通今。

上述七名开国少将中,年龄最大的是出生于1913年的江西省军区原政委张力雄,年龄最小的是出生于1923年的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王扶之。

附七名健在开国少将信息:

1955年晋升少将(3人)

黎 光,出生于1914年四川仪陇人,原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

邹 衍,出生于1915年,江西兴国人,原中央纪委委员、沈阳军区副政委;

杨永松,出生于1918年,广东大埔人,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

1961年晋升少将(1人)

张力雄,出生于1913年,福建上杭人, 原云南省军区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顾问;

1964年晋升少将(3人)

涂通今,出生于1914年,福建长汀人,原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学院长;

文击,出生于1918年,河北霸县人,原炮兵副司令员、总参谋部炮兵部部长;

王扶之,出生于1923年,陕西子洲人,原中央候补委员、山西省委书记、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

(来源:红船编辑部)

少共国际师走出的最后一位开国将军杨思禄逝世:为潘家峪灭门惨案复仇

11月18日,红船编辑部从杨思禄家属处获悉,开国少将、原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杨思禄因病于11月18日6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思禄

杨思禄,男,1917年10月出生于江西于都,开国将校之一,曾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

杨思禄于1933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团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热河纵队第二十五旅旅长,华北军区教导第三师师长,第二野战军直属教导第二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五航空学校参谋长、副校长,航空兵第十九师师长,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退休前任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

从少共国际师走出的开国少将

红船编辑部了解到,杨思禄将军的革命生涯始于少共国际师,1933年,16岁的杨思禄参加少共国际师成为一名红军战士。

少共国际师,全称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青少年组成的武装部队。首任师长陈光、政委萧华、政治部主任冯文彬。这是红军中最年轻的队伍,团员占70%,6700多人,分为三个团,杨思禄编在第45团一营三连。

从1933年8月5日成立,到1935年2月10日撤编,少共国际师虽然只进行了短短1年多的战斗,但从少共国际师中走出了许多开国将帅。包括开国上将肖华、开国上将彭绍辉、开国中将陈正湘、开国中将孙继先、开国少将江拥辉、开国少将吴岱、开国少将李景瑞、开国少将杨思禄、开国少将宋景华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共国际师走出的将军 从左至右:杨思禄、吴岱、江拥辉、宋景华

抗日歼敌,为“潘家峪惨案”复仇

红船编辑部注意到,杨思禄的抗日事迹曾被搬上荧屏。影片《杨思禄冀东抗战》便是根据杨思禄带队歼灭制造“潘家峪惨案”的佐佐木及其部属的真实战斗场景创作。

“打完仗,日本鬼子5天没敢收尸。”多年前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这部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影片时,杨思禄曾说:“电影拍得比较真实,只是现实比电影残酷得多。”

1941年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潘家峪村民正准备过春节。3000多名日本鬼子在驻伪丰润县顾问佐佐木的带领下包围了村子,并对手无寸铁的村民进行大屠杀,全村有1000余名村民惨遭杀害,其中包括658名妇女儿童,更有30多户人家被灭门,潘家峪成了人间地狱。

“日本鬼子提前放出消息说过年不打仗,好让躲在山里的老百姓放松警惕回家,然后突然把村子围起来杀人,实在是太可恨了。”杨思禄说。

“潘家峪惨案”发生后,在冀东坚持抗战的八路军十二团二营营长杨思禄和战友们发誓要“杀死佐佐木,给潘家峪的乡亲们报仇”。当地村民也自发成立了“潘家峪复仇团”,随冀东军分区部队开展作战行动。

1942年7月16日,杨思禄率部在冀东军分区参谋长曾克林的指挥下,伏击了当地伪治安军司令刘化南。随后,他们就近设伏,等待新的战机。次日,侦察员报告:日军100多人、伪军200多人押送给养车,将行至滦县甘河槽村,佐佐木就在其中。

“我那个营之前打过几个漂亮仗,有不少机枪,还有炮,火力很猛。”战斗打响后,杨思禄指挥全营主攻,“大家听说鬼子当中有佐佐木,都攒足了劲,猛打猛冲。”

这一仗从上午10时持续到晚上8时,100名日军被全部击毙。打扫战场时,我军官兵在一具被打烂、穿着衬衣的尸体旁,发现了刻有佐佐木姓名的指挥刀。

此前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中,杨思禄曾这样语重心长说道:“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希望年轻人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听党的话,听习主席的话,好好生活,好好工作。”

开国将星仅存8颗

红船编辑部注意到,杨思禄是今年第二位逝世的开国少将。此前,开国少将、原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原冶金工业部部长陈绍昆于10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思禄

杨思禄逝世后,目前仍健在的开国将帅仅剩八名,均为开国少将。

分别是1955年授衔的:原沈阳军区副政委邹衍、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詹大南、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杨永松、原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黎光。1961年授衔的:江西省军区原政委张力雄。1964年授衔的乌鲁木齐军区原副司令员王扶之、原总参谋部炮兵部部长文击、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涂通今。

上述八名开国将帅中,年龄最大的是出生于1913年的江西省军区原政委张力雄,年龄最小的是出生于1923年的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王扶之。

(来源:红船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