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音乐感是父母给的”,其实每个人的先天素质确有很大差异,但是后天有意识培养,有目的地引导,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能把一些在音乐方面天赋一般的学生引进音乐之门,使他们逐步提高音乐理解和音乐表现的能力,而逐步做到有音乐感的演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教学中所接触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有较好的天赋,应该说这些学生都具备被培养、造就的条件。当然,我们不否认他们中有天赋特别突出的,也有特别不愿意和不适宜学习音乐的,但这两种情况都只是个别的,是极少数。

即使才能、条件都超乎一般的孩子,他的努力和追求也必须超过一般人,才可能走上成功之路,“天才出自勤奋”,这话说得太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践证明,那些学习钢琴半途而废的学生,往往都是平时不肯好好练琴的。每次上课错音连篇,经常谱子也不认识。键盘也找不到,往往上了许多次课. 连一个曲子也连贯不下来,错音、毛病总也不改。

仔细分析起来,这些学生学不下去并不是因天赋不行,他们的问题在于不肯下功夫。其实只要下点功夫,他们马上会好一些的。

往往这类学生在学校的功课也是粗心大意,马马虎虎。有些很聪明的孩子,被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耽误了,真让人惋惜。也有一些很没有条件和“才能”的学生,经过努力,有了良好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面对的大多数学生,都不能说是天才,但他们大都有正常的智力,且有学习钢琴的愿望。教师的责任是把这些学生带入音乐之门,引上音乐之路。从感性入手着手培养。多听、多看、多给人表演都是必须的。

学钢琴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音乐的环境。钢琴是一种外来乐器,大多数传统的优秀教材、乐曲来自欧洲,因此它的音乐语言也是外来的。这就跟学外语一样,要有语感,光靠音标、字母拼出来的外语,总让人觉得生硬,必须多听,多感受,潜移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电台里经常有好的音乐节目,家长可以多留意、到时候录下来,并不限于钢琴。家长不妨在进餐时、起床后、就寝前放上音乐,学生有意无意地便接受了音乐的熏陶。逐步对音乐语言、形象、气氛、音色等,有了感性的认识。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一定立竿见影,但是逐步地能从量变到质变,大凡音乐感好的学生,都得益过这种熏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去买一些录音带和激光唱片,选择一些重要的经典曲目。在学生学到一定程度时,音乐欣赏可更有目的地进行,让其比较专题化。

对初学的学生来讲,除了广泛的听和感觉外,更应着重对自己所学教材的熟悉和模仿。学生通过熟悉、模仿,逐步到有自己的独立音乐见解,具有主动的音乐感、表现欲,这就需要不断的听和熏陶。

钢琴是表演艺术,必须多看,多听现场的演奏。也可收看电视中的音乐会转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进一步,就是多给学生提供给别人表演的机会。在演奏时既要保持投入、兴奋的优点,但又要从容不迫,头脑清楚。也可组织几个学生一起开小演奏会,互相观摩比较,这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钢琴作为表演艺术,难在表演时就这一遍。平时练百遍、千遍,也许自己在家里弹得很不错,但是要别人承认你弹得不错,就必须在演奏这一遍时发挥好。为了弹好这一遍,我们要做很多努力,除了练习充分外,很主要地不放过任何一次锻炼的机会。

除了给别人弹,也可借助录音、摄像,录下来自己听,看看优、缺点,因为在有录音或摄像的情况下,比较接近演奏的感觉,与一个人无拘无束地弹心理上大不一样。经过这一些锻炼,学生在演奏或考级中,就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保证临场时把自己的音乐感觉比较自如地不打折扣表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THE END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