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在中国可谓无人不晓,这种带有浓郁北方市井特色的文艺形式以解闷逗乐和针砭时弊而闻名,总是能在红尘纷乱间博君一笑,聊以遣怀,也算是功德无量。

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提起相声,所想到的便是以郭德纲为首的德云社众人,然而如若论起相声界的祖师爷,郭德纲可是远远不够分量。

迄今为止,相声已有180年的发展历史,不少相声界的能人都曾在历史上留下一些奇闻轶事。

如今的相声在电影、电视、话剧等各类新鲜的文艺形式冲击之下风雨飘摇,传承者和受众都面临着流失的危险,博人一笑似乎成为了越发艰难的事。

然而这并非不可挽回的消亡,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纵观相声180年的发展历史,我们或许可以从中了解到相声亘古不变的根骨与破局之道。

相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市井流传,五代九流

如今的相声也算是可登大雅之堂的主流艺术,但是这也经历了数代相声人的厚积薄发。最开始的相声可并非如此,只不过是一种流传于街头巷尾的逗趣“玩意儿”,并不受到大众的推崇与重视。

相声的开山鼻祖是清朝道光年间的八角鼓艺人张三禄,但是真正将相声推广开来,衍生为一门职业的人,还得算是二代弟子朱绍文。

朱绍文出生于咸丰年间,1861年8月,咸丰帝溘然长逝,分属国丧,全国禁乐器需长达一个月之久。这可苦了在街头巷尾吹拉弹唱的艺人们,他们凭一门手艺谋生,除此之外再无谋生的路子,失业一个月可就直接断了炊。

一夜之间,所有的艺人都成了无业游民,微薄的积蓄很快见了底,连当时被称为“时调皇后”的行业领军人高五姑都在半夜饿死街头,更遑论无数岌岌无名的小艺人了。

朱绍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绍文也深陷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危机也是转机,脑袋活络的他开始谋求转型,国丧之前,他是京剧演员,如今既然禁乐,他便去天桥卖艺,说起了不用配乐的相声,岂料大获好评,得了个满堂彩。

朱绍文一战成名,被王府专职请去表演相声,每月有了固定的月钱,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便开始广收门徒,真正将相声发展成了正经行当。

传至清末,相声第四代弟子中涌现了以李德钖、马德禄为首的多位出色弟子,被人们称为“相声八德”,相声的规模骤然壮大,颇为有声有色。

然而这并没能改变相声人地位低下的现实,在将人分为三教九流的旧社会,相声演员与娼妓、乞丐同属下九流,是为人所不齿的“贱格”,就算颇有名声也常被欺侮,只能忍气吞声。

张寿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民国年间的第五代仍未有所改善,第五代最出类拔萃的一位当属张寿臣,他在北京时籍籍无名,来到天津反而大放异彩。

岂料枪打出头鸟,1937年,天津沦陷,颇有家国情怀的张寿臣借相声讥讽日寇,引得百姓拍手称快,自己却惨遭数次宪兵毒打。

世道不公,张寿臣不愿再说相声,然而下九流人微言轻,就连退隐也并非自己能说了算。

40年代初,张寿臣又被黑帮逼迫,免费卖艺,遭软禁长达半年之久。等他获得自由后,妻子已然病死,而他身无分文,连葬礼都无法置办,好不凄惨。

张寿臣的经历并非个例,旧社会的相声人颇负才能,却遗憾于世道,无不颠沛流离,少有善终,即使成名后也得不到尊重与保护。

张寿臣的弟子戴少甫也是少有的儒雅,最终也和师傅一样因为讥讽黑帮而被打成重伤,含恨而终,更甚有艺人张宝茹被黑帮勒索,为求保命而被迫吃粪,不久后便郁郁而终……

凡此种种,相声人的悲惨遭遇可谓不胜枚举。

穷不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世家崛起,黄金时代

及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肃清了相声场的混混流氓,重视相声的发展与传承,相声界终于得以面目一新,相声从“玩意儿”变成了艺术,相声人们也终于不再是下九流人人可轻贱的角色,得以专心钻研艺业。

在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之下,相声界进入了巅峰的黄金时期,三大相声世家逐渐展露头角,在行业内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氛围,不断促进着相声的革新与进步。

说起这相声界的三大世家,即常家、侯家、马家,可以说是各占胜场,没有一家是浪得虚名,也从来不在内部勾心斗角,相声因为这三家而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家的拔尖人物是常宝堃,此人自幼家境寒微,六岁便跟随着老爹四处讨生活。

这也铸就了他坚韧不拔、善于忍耐的性子。六岁时在寒风凛冽中光着半身翻膀子,冻得浑身发抖也不停歇,九岁时正式说相声,遇着有钱有势的主儿,直接在他的光头上灭烟,那也只有忍气吞声的份儿。

为了翻身,常宝堃只得拼命学艺,吃饭如厕都在背词,皇天不负有心人,多年积累后,他终于成了名角儿,稀罕的是,性子仍然不卑不亢,待人谦和友善,“学艺先学德”在他身上颇有体现,常宝堃常言,成名就看不起同行和观众的,一辈子也成不了气候。

可惜天妒英才,在他29岁那年,便在一次慰问演出中因美军空袭而不幸离世,政府为他举行公祭,天津市长亲自拉灵,80万人哀恸不已,沿街相送,纸钱飘散如飞雪。

侯宝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常宝堃,便轮到了侯家的侯宝林,此人又是另一番经历,算得上是半路出家的相声人。侯宝林也是苦出身,随的是曾经的主人家的姓,自死不知身世。入相声圈前,他捡过煤核、要过饭、卖过唱,生活苦不堪言。

直到21岁辗转至天津,这才算是正式说上相声。也正因如此,他格外珍惜羽毛,前二十年虽挣扎于底层,侯宝林却并未因此自轻自贱,他给自己定下两条铁则:一是骂人的荤口不说,二是摇尾乞怜的贱话不说。

需知当时的相声圈也并不算如何洁净,许多人为了迎合观众而讲些“荤相声”,内容色情低俗,鱼龙混杂。

及至侯宝林,他从不说半点低俗的包袱,更成立相声改进小组,邀请老舍、吴小玲等文人创作新的相声词,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相声整体的格调都提升了不止一星半点,可谓功不可没。

这样的相声终于成为了可登大雅之堂的真正艺术,连毛主席、周总理都十分喜爱听侯宝林的相声,屡屡笑而不止。

马家的马三立则是颇负家学渊源,祖上三代说相声,其中更有“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积累了祖辈的基因,马三立仿佛为相声而生的天纵奇才,15岁初登台便是满堂喝彩,得了个“原子弹”的名号,因为只要他出场,必然效应轰动。

许多相声人只是红一阵子,马三立则是红了一辈子,经典的单口相声《逗你玩》,短短6分钟的900字台词,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马三立的相声之路一直持续到88岁高龄,满台皆是观众送的花,无憾而终。

马三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德云雄起,日趋网红

有起必有落,三大世家的时代终结后,21世纪初,相声界又进入了萧条的时期,久久未见起色,及至郭德纲的出现,相声界重又掀起波澜。

郭德纲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三次来京,只为成为专业的相声演员,但最终只能在小剧团唱戏,一个月1000元的微薄工资都没能领到。及至结识同志在相声的张文顺,张文顺已年逾花甲,但两人志同道合,因此成了忘年交,共同操办起了每周一次的相声大会。

然而相声大会十分惨淡,两人上台说相声,台下最差只有一位观众,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苦撑到了2003年,相声大会更名为德云社,情况稍有起色,100人的场子最多能坐满一半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04年的十月,德云社的演出被北京文艺台的节目《开心茶馆》相中,得到了在电视上播出的机会。第二天,观众就翻了三番,出演当日,200人的小剧场竟涌入了400余名观众。

德云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此,德云社真正站稳了脚跟,郭德纲将德云社以“云鹤九霄,龙腾四海”排辈,带出了一批批弟子,其中知名弟子如岳云鹏,颇受大众认可,以一首《五环之歌》参演电影,参加各类综艺更是不在话下,相声子弟们走出了相声的圈子,逐渐与演艺圈接轨,也将浮躁的风气或多或少地带入了相声圈。

相声圈逐渐开始网红化,不再是苦出身的艺人们业精于勤,以十年磨一剑的态度打磨一个个出彩的包袱,而也可以用俊秀的面孔吸引追星一族,引发尖叫而非笑声连连。

“学艺先学德”的祖训也被部分弟子轻视,德云社弟子争议丑闻频出便是最好的佐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180年的相声历史,辗转浮沉无数,但总结下来,离不开时势造就与个人能耐。身逢乱世,一身才华也无用武之地,身逢盛年,半桶水也徒呼奈何?

如今的相声圈遇上了最好的年代,社交媒体发达,只要有才有趣,酒香不怕巷子深,观众没有不买账的,但同时也遇上了最大的挑战,在浮躁逐利的艺能界风气下,相声能否守住曾经针砭时弊、乐观通达的世俗精神?

越来越难笑的相声代表着匠人精神的流失,而观众要的永远很简单,无非是在枯燥难耐的生活之外,去相声里觅些欢笑与畅快,转头继续面对生活,相声一道,当以严谨的态度,图一逍遥的快活,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