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土地匮乏,日本的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336人,在人口过千万的国家中位列第七,与上海相当。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人的住宅却大多为独栋别墅,不禁让人对此充满了好奇。

01-日本"一户建"

日本所住的独栋别墅,名字叫做"一户建"。通常由一个带停车场的小院、私人道路和2到3层的木头小楼组成。

在中国,一家人能够拥有别墅实属奢侈,但在日本,普通规模的"一户建"只需要200万人民币就可以搞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户建"的产生要追溯到二战时期。因为打仗,日本几大城市的市中心几乎被夷为平地,民众只能靠从废墟里捡到的木料,搭建简陋的木板房来遮风挡雨。同时,位置偏远而幸存下来的房屋成为所有人挣钱的目标,房屋拥有者顺势坐地起价,租房市场十分混乱。

政府为了解决住房问题,主动始给居民提供贷款,鼓励个人建造房屋。出于对战争后遗症的顾虑,政府不想让人群集中在一起,开始扶持独栋小楼——一户建。

上世纪60年代,日本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钢材、建材等产量不断提升,"一户建"开始遍地开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一户建"拥有诸多优势。

首先,日本的土地实行私有制,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也是一套房产最值钱的部分。一户建占有至少60平米以上的土地面积,相比公寓来说,"一户建"的房产投资价值更大,从继承性上来看,也更能够保值。

其次,独栋的一户建,通常以家庭为单位,个人生活空间比较自由。日本整体的文化氛围倾向于拥有安静私密的个人空间,在公共场合生活的日本人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行动说话的分贝,会不会吵到别人。"一户建"很显然不存在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一户建"的主人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装修自己的房子。而且,一户建大多数是由木板和轻型建材搭建而成,整个房屋往往如同一个完整的箱体,对于频发地震的日本来说,这样的房屋抗震性更好,且如果房子塌陷这些轻型木板也不会砸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都是一户建,档次和样式也会有区别。

乡下或者城郊的"一户建"以传统和式为主,房间内部铺着和式榻榻米、放着日式矮桌,住宅设施等比较老旧。一般是家族传承下来,具有浓厚的日本风味。

城市工薪阶层常住的则是普通洋式"一户建"

房间内的设施因人而异,有传统榻榻米,也有西式大床,家用设施十分现代化,并且会带有停车位和小庭院。这样的房子在不同的地段价位会有较大差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种一户建,价格都比较适宜,跟中国普通公寓价位相当。中国的独栋洋楼或者别墅对标的是另外一种更为高级的一户建,譬如明治时期流传下来的町屋,或者是战前兴建的高级住宅区,比如皇居和田园调布。

这些住宅有传统日式的,也有偏西方的,大多环境优雅,布局考究。住在这里的非富即贵,大多是政商界的名流,或者娱乐明星等上流阶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对高级公寓的向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再加上老龄化严重,日本东京人口密度在世界前列,甚至超过了北京,与上海相当。再加上日本人口仍然不断增长,老龄化严重,导致土地资源十分紧张。

因此,东京的一户建大多非常拥挤,内部空间狭窄。建筑面积一百多平的一户建,因为地块狭窄,空间被大肆切割为2-3层,上下楼居住对于老年人十分不友好。并且住宅紧挨着道路,公共空间极度匮乏。

虽然一户建相对便宜,在建造上自由度也较高,但是房屋维护需要屋主亲力亲为,较为繁琐。而且,一户建并无法保证周围相应的生活设施。不管是购物、娱乐或者看病,都需要去到较远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观上海的小区,虽然是高层公寓,看起来人口密度更大。但人口是在纵向延伸,因此小区能够空出很多的土地用来打造舒适的公共空间,譬如花园、健身区或者娱乐休息区等。

并且,每个小区周边都会配备基础的购物及休闲场所,构成完整的社区系统,可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并且由统一的物业管理,安全性较高。

所以一户建表面上拥有独立的空间,但实际上居住以及生活的体验未必好过高层住宅。

在日本,很多人的梦想是可以摆脱一户建,住上高级公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日本,高级公寓楼大多建设在十分便利的地方,譬如靠近地铁站附近,或者周边设施完善的社区。并且因为大多建造在地标性建筑旁,还会有品牌附加价值。

在东京、大阪等城市,楼层高度也会被视作身份地位的象征,有一种隐形的荣耀感;由于地震频发,家庭自己盖"一户建"最多2-3层,都是矮矮的小楼,不论是视野和景观都比不上高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高级公寓更容易出租,租金回报率偏高,非常值得投资。

高级公寓具有更好的环境,更开阔的视野,居住舒适程度很高。但因为有地段设施的加持,以及配备的服务设施等七七八八的费用,高级公寓虽然房产的价值自然比"一户建"高,其购置费用及物业费也都比一般的"一户建"要昂贵,对于普通的工薪阶级来说是无法负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以人为本"的住房方式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人们在企业里努力工作,通过逐渐地升职加薪步入中产阶级,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八十年代,日本房产泡沫破碎,经济崩塌,再加上接连几次大地震的影响,导致整个国家都进入压抑的状态,陷入低落的二十年。

自那之后,日本年轻一代对于购买房子一直是消极的状态,很多人宁愿终生租房子也不想买房子。在东京这样物价极高的大城市,更是有很多的年轻人不想买或者买不起房子。他们宁愿租小房子,或者住在网吧、小旅馆或者胶囊旅馆等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日本人来说,房子似乎并不是必需品。反而,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能够提升生活质量的"软件"上。

不论是住在"一户建"还是租买公寓,大部分家庭居住的房间面积小并不算大,但生活所必需的物件都能够巧妙的利用有限的收纳空间得到收藏,最大限度地改变自己生活的品质。

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即便是只有几十平米的小房子,也能够被日本人打理得十分精致,从卧室到客厅再到阳台,每个空间所负担的功能都不尽相同,但也应有尽有。

因为面积较小,"断舍离"等收纳整理术在日本十分流行,所有人都在拥挤的空间中尽可能地打造让自己舒适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心挑选的桌椅,灯饰,所有的精致都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卧室虽然只能容纳一张床,但也简洁不失温馨。自己设计建造的独栋房子,也可以尽情地融入无限创意,改造内部空间,搭配自己喜欢的色彩,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

这样的态度有十分积极的内在意义:不论房子怎么样,都可以充分地享受生活。

不被房子捆绑,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无限的创意,这样"以人为本"的住房方式值得大多数人学习。